白沙沱長江大橋
白沙沱長江大橋 | |
---|---|
座標 | 29°21′5″N 106°25′46″E / 29.35139°N 106.42944°E |
承載 | 川黔鐵路 |
跨越 | 長江、成渝鐵路 |
地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大渡口區-江津區 |
設計參數 | |
橋型 | 梁橋 |
全長 | 820.3米(2,691呎) |
最大跨度 | 80米(262呎) |
歷史 | |
施工單位 | 鐵道部大橋工程局第四橋樑工程處 |
開工日 | 1955年9月10日 |
完工日 | 1959年12月10日 |
關閉日 | 2019年4月24日 |
地圖 | |
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 | |
---|---|
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直轄市級) | |
地址 | 大渡口區白沙沱 江津區珞璜鎮 |
時代 | 1959年 |
編號 | 184 |
認定時間 | 2009年12月15日 |
白沙沱長江大橋位於重慶市大渡口區和江津區,是繼武漢長江大橋之後的第二座長江大橋,也是重慶市的第一座長江大橋。這座橋於1955年開建,1959年完工。橋樑北接成渝鐵路,南接川黔鐵路。2009年12月15日,大橋入選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1]。在新白沙沱長江大橋建成後,這座橋於2019年停用,並於2023年被拆除。
結構
[編輯]大橋長820.3米,共16孔,主跨為4孔80米一聯下承鉚接連續鋼桁梁,北3孔、南9孔均為40米上承式鋼板梁。橋樑離水面高度大約20米。[2]大橋上部的載重為中-22級,下部結構採用中-26級設計[2]。大橋在建設時留下了雙線的位置,開通時只鋪設了一側的軌道,1978年才增設成雙線。[3]
背景
[編輯]1952年,成渝鐵路全線通車後,鄧小平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召開的一次會議上發出號令:「成渝鐵路修好了,我們還應當修一座大橋把成渝鐵路和川黔鐵路連接起來,讓四川到重慶的這段長江天塹也變通途!」[4]
綦江鐵路在延長到趕水後,年貨運量突破了百萬噸;然而,低效的過江方式制約了貨運量的增長——貨物需要在長江北岸的銅罐驛站卸貨,由人力搬運到冬筍壩上船,通過輪船擺渡至對岸的貓兒沱,下船後才能再次裝上列車[3]。
設計
[編輯]在規劃川黔鐵路時,西南軍政委員會曾將隆昌至貴陽作為首選方案,重慶至貴陽作為備選方案,後來考慮到重慶的工業規模,以及沿線的資源,才於1952年上報重慶至貴陽方案[註 1][5]。同一年,鐵道部第二勘測設計院開始勘測川黔鐵路重慶市區至趕水段的線路,並於1958年完成了定測。就跨越長江的大橋橋位,設計院提出三個方案:[註 2][6]
經反覆比選,設計院決定採用從白沙沱過江方案[註 2][6]。
在設計這座橋時,由於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重慶鐵路樞紐、連接四川省和臨近地區的鐵路和重慶市的城市規劃都沒有定數,鐵道部根據國家建委、計委的批文決定,按照20年的使用年限設計、修建這座橋。[註 3][7]
歷史
[編輯]修建
[編輯]1958年9月10日,白沙沱長江大橋在長江南岸的珞璜鎮江邊正式開工[註 4]。該橋由當時的鐵道部大橋設計事務所(今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設計,大橋工程局(現中鐵大橋局)第四橋樑工程處負責施工,於1959年10月21日竣工[註 5][5],12月10日正式開通,是重慶歷史上第一座長江大橋。[4]
由於橋面和成渝鐵路存在高差,施工單位還在小南海站附近修建了展線,使成渝鐵路和川黔鐵路能相接[註 5][5]。根據當時工程人員的回憶,建築大橋時,他們每天要「兩班倒」,從早上6點干到晚上6點。當時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工程人員難以吃到白米飯,有時只能吃玉米碴子。後來工程部的負責人找到了重慶市的領導,爭取來了重慶罐頭食品總廠的1000個罐頭,才解決工地上的糧食供應問題。[9]
在施工時,墩台原計劃為圬工墩台,由於當地卵石資源豐富,為了加快工程進度,施工方改用混凝土製成墩台。在打樁時,施工人員發現了強度較高的孤石,在採用了多種鑽孔方法後才成功貫穿孤石。建設共使用混凝土3.7萬立方米,直徑1.55米管柱128根,鋼樑3509噸,耗費1456萬元。[3]
建成後
[編輯]1959年11月10日,白沙沱長江大橋建成通車[9]。正式通車時,時任四川省委書記趙蒼壁前來現場剪綵[4]。這座橋建成時名為「重慶長江大橋」,後來石板坡長江大橋啟用後使用了這個名字,於是本橋改名為「白沙沱長江大橋」。[4]
大橋建成後,根據川黔鐵路和這座橋在重慶市的走向,鐵二院初步確定了將人和場站建設為重慶樞紐主要的編組站[註 6][6]。
大橋承載了鐵路幹線,所以一直有武警駐守,行人過橋需要出示工作證、通行證。駐守的武警直到附近的新橋動工才撤離[4]。
大橋建成後由成都鐵路局九龍坡工務段負責維護[註 5][5],機構調整後由重慶工務段負責[10]。
在渝貴鐵路未啟用前,每天有34對列車經過白沙沱大橋,線路利用率達95%,運輸能力接近飽和[9]。
存在問題
[編輯]由於設計中對主河槽4、5、6號墩的自然水流和行船條件考慮不夠周密,大橋建成後已發生船舶碰撞100多次。[6]1964年和1974年,九龍坡工務段、鐵道部科研院和大橋局勘設處兩次組織潛水探測,調查基岩沖刷情況,發現3號墩岩石沖刷深度達1.55m、4號墩0.54m、7號墩少數樁靴外露,5號墩4號樁懸空等情況。這些情況為後續的橋樑提供了岩石沖刷程度和航道要求的重要經驗。[3]
退役
[編輯]在小南海水壩蓄水後,本橋和水面之間的距離將小於25米,無法滿足通航標準[4]。因此本橋面臨停用的命運。
2019年4月23日17點42分,從遵義開往重慶的5630次列車經過白沙沱長江大橋,成為經過大橋的最後一趟列車;同日,珞璜站內的軌道完成改造[10]。當天,重慶工務段的退休工人在工務段大院內舉行了「白沙沱長江大橋退役儀式暨『我與鐵路70年』座談會」,見證大橋的最後時刻[10]。次日,大橋正式停用,原有使用大橋過江的列車改為使用新白沙沱長江大橋和興珞鐵路過江[11]。
2022年10月25日,大橋進行封閉施工,禁止人員通行[12]。2023年3月下旬,橋樑開始拆除[12]。
從2022年開始,大渡口區和江津區就計劃共建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遺址公園[13]。在橋樑開始拆除後,根據重慶市文物保護志願者服務總隊的消息,重慶市人民政府和交通部、國鐵集團溝通下,已提出在大渡口區域建立白沙沱長江大橋遺址公園的建設方案,預計拆卸後的橋體將保留在遺址公園裏[14]。
註釋
[編輯]- ^ 三、川黔鐵路
- ^ 2.0 2.1 第四節 川 黔 鐵 路
- ^ 第一節 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
- ^ 一說於1955年舉行開工典禮[4][8]。
- ^ 5.0 5.1 5.2 第二節 駐渝基層單位
- ^ 第九節鐵路樞紐
參考資料
[編輯]外部圖片連結 | |
---|---|
重慶大渡口:橋都的印記——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 |
- ^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佈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重慶市人民政府文件,渝府發(2009)118號,2009年12月15日
- ^ 2.0 2.1 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 中國網. [2012-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 ^ 3.0 3.1 3.2 3.3 中鐵大橋局. 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志. : 95–96.
- ^ 4.0 4.1 4.2 4.3 4.4 4.5 4.6 熊平. 你知道吗?它是重庆第一座长江大桥 如今它将被拆除. 華龍網-重慶商報. 2014-06-26 [2014-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1).
- ^ 5.0 5.1 5.2 5.3 重慶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總編輯室. 铁路运输志. 重庆市志(第五卷). 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 1994-12 [2023-04-08]. ISBN 7-5616-2208-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7).
- ^ 6.0 6.1 6.2 6.3 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第三篇铁路. 四川省志•交通志. 第一輪四川省志 (成都市: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05 [2023-04-08]. ISBN 7-5364-131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5).
- ^ 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志. 2001: 95–97.
- ^ 政協重慶市巴南區委員會; 重慶市巴南區交通局. 第19辑 巴南交通史话. 巴南文史. 2009: 231–234.
- ^ 9.0 9.1 9.2 重庆首座长江大桥“退役”. 重慶日報. 2019-04-24 [2023-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5).
- ^ 10.0 10.1 10.2 铁路老物件会说话 | 白沙沱长江大桥. 重慶工務段. 2020-12-15 [2023-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4).
- ^ 渝贵铁路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实现上下双层铁路通行. 新浪網. 2019-04-25 [2019-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31).
- ^ 12.0 12.1 别了,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 江津融媒. 2023-04-01 [2023-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5).
- ^ 上央视“小春晚”、建遗址公园、评“中国最美四季”,白沙沱大桥留住记忆. 大渡口報. 2022-01-28 [2023-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4).
- ^ 【文保志愿者关注】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最新情况分享. 重慶文保志願者. 2023-03-17 [2023-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