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道德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萬國道德會(「World Wide Ethical Society」,W.E.S.)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宗教慈善團體。

歷史[編輯]

萬國道德會是山東歷城縣江鍾秀(字壽峰)偕其子江希張(江慕渠)在山東濟南成立萬國道德會籌備處。[1]1921年8月經張臨安周文聘等赴北京京師警察廳核准成立,呈請中央政府備案。1921年9月28日(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辰),在山東泰安岱廟召開成立大會,推舉王士珍閻錫山王懷慶任名譽會長,推衍聖公孔德成為會長,康有為、美國傳教士李佳白為副會長,提倡尊孔讀經,「闡揚道德」「救正人心」,信奉「五教合一」。[2]其子江希張自幼被康有為稱為「神童」,並拜康有為為師。[3]魯迅曾在1918年10月15日《新青年》第五卷第四號上發表《隨感錄(三十三)》:「現在有一班好講鬼話的人,最恨科學……搗亂得更凶的,是一位神童做的《三千大千世界圖說》。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亂作一團,又密密的插入鬼話……但講天堂的遠不及六朝方士的《十洲記》,講地獄的也不過鈔襲《玉曆鈔傳》。這神童算是糟了!」[4] 1921年8月,呈准北京政府內務部立案,在山東泰安岱廟召開了「萬國道德會」成立大會,推薦衍聖公孔德成為會長,康有為、山東省政務廳廳長田步蟾為副會長;江鍾秀為監理,總理會務。[5]1923年11月,孔氏家族以孔德成年幼推辭,復舉康有為任會長。[6]

1925年,江鍾秀逝世,其長子江希孔(江希張長兄)繼任監理。1925年《道德日報》創刊。「萬國道德會」一直將武訓奉為先驅,收錄武訓生前有關文書檔案等重要材料的晚清羅正鈞纂輯的《武義士興學始末記》一書,1925年由總會再版重刊並予推廣。[7]

1926年9月孔子誕生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修訂章程:「本會以改建社會,締造大同,促世界進化,謀人群幸福,實行利民生、啟民智、敦民德之計劃為宗旨」,會務經營更加重視民生。創辦五義,即義醫、義學、義舉、義行、義賑。[8]1927年3月江希張途徑東北、西伯利亞赴法留學,逐漸淡出「萬國道德會」。[9]1927年3月30日康有為逝世。

1928年,黑龍江安達縣杜延年(1878-1958,杜紹彭)出任理事長,並介紹在東北辦女子「義學」的王鳳儀(1864—1938,即王樹桐、「王善人」,熱河朝陽縣王營子鄉樹林子村人)入會擔任「宣道主任」,由此「萬國道德會」與王鳳儀的組織統合。1928年12月在北平東四三條成立「萬國道德總會」,進入興盛期。1929年作為宗教團體批准備案。1929年在北平召開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杜延年為理事長。1935年十二月十五日舉行十五週年紀念會,參加者約兩千餘人。

1928年至1929年,因魯、豫、綏、陝大旱災,杜延年建議奉天省長成立東北籌賑會。籌賑會成立後委任杜延年為視察委員長,率領從義學中選出的裴會卿、張振之、王連階等十餘位學董前往北平同當地賑務委員一直辦理賑務,在北平設立28處粥廠。

1932年1月一二八淞滬抗戰,杜延年受朱慶瀾邀請在上海戰區協助搶救工作。[10]1933年國民政府黃河水災救濟委員會任命杜延年主持山東省黃災賑務,任黃河水災救濟委員會災賑組山東查放處主任。1933年10月,黃河水災救濟委員會山東分會改稱魯災賑委會,杜延年是15位委員之一。1937年4月間,國民政府中央賑委會任命杜延年為駐青甘陝財務專員。

由於萬國道德會在東北底層社會具有廣泛影響力,1932年日本及滿洲國當局指示滿洲國的萬國道德會與「北平總會協議分離」。[11]北京總會授予東北道德會負責人張雅軒全權,與高正午共同主持關外會務。[12]1933年4月,經滿洲國民政部批准,道德會成為教化團體,滿洲國的權貴如增韞袁金鎧程義明高元中、趙連琪等人紛紛加入該會。[13]1933年12月27日,萬國道德會滿洲國總會舉行成立典禮,該總會設在新京,在選舉會上選舉增韞為會長,趙連琪為副會長,趙國藩為理事長,石維楨孫周淑坤為副理事長,各科職員亦同時認定。[14]實行四級制:東北總會、省總分會、市縣分會、街鎮鄉支會。俱以理事長為事務中心,但聘請地方上有聲望的二、三人為正、副會長,以資號召。[15]總會理事長之下,設總務、教化、福利、企劃、德業五部。1936年在日本人三谷清的鼓動說「萬國道德會」的萬國二字,豈不與世界有關係,顯然未與中國脫離關係,既然存在滿洲國,就應當正名為「滿洲帝國道德會」,與政府配合,共同起教化作用。[16]遂更名為財團法人滿洲帝國道德總會,改由滿洲國司法部大臣馮涵清任董事長,關東軍憲兵司令部翻譯桔光三則任顧問,正田淑子為會內負責人。由高正午梁愚勛任正、副理事長,張鑒容為監理。把宗旨改為「研究性命,實行道德」[17]王鳳儀住在總會。王鳳儀主張無條件、無是非地順遜服從一切強權[18],隨時以「感恩」的態度面對人生,希望能夠人人如此而達成社會和諧之道[19],「為偽滿抓其道德會之影響,大肆擴充攏絡人心,變道德會為御用工具,進行建國精神之宣傳,以期宣傳日滿提攜,共建王道樂土,達到愚弄人民之目的。以大講道德為名,而縛人民之手腳,使其頭腦麻木,便於統治之」。[20][21]

1939年4月奉中央令准籌辦陜西難民墾區,難民自耕自食。總會理事長杜延年在陝西辦理賑災與難民屯墾事務,直到抗戰勝利後才回北平。1944年籌備在西安設立總會,國民政府社會部指令,總會須遷重慶登記,乃決定總會遷重慶。

抗戰期間,淪陷區的萬國道德會與日偽合作,1938年萬國道德會搜集各種投降主張編印《敬告同胞書》,鼓吹中日「王道與皇道」論,稱國共合作抗日為「同惡相濟,與日本打仗,造成亡國慘禍」。[22]1940年總會於北京擴大印刷部,增添修養院工作。萬國道德會編印的《研究中日之將來》稱抗日游擊隊是「土匪」,是「變相的義和團」。[23][24]

1946年總會隨國民政府遷至南京洪武路二二六號辦公,北平總會改為北平辦事處,由張臨安主持。原在長春的滿洲帝國道德總會改稱萬國道德會長春辦事處。按照國民政府社會部的指令,萬國道德會總會理事會臨時改組為整理委員會,於1948年在南京召開了整理委員會代表大會,推舉杜延年為整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但在之後的理監事會改選中,杜延年最終失去了理事長一職。[25]

1948年在台北市武昌街城皇廟,創設臺灣省支會。[26]1949年華北時局逆轉,道德總會由北平遷至南京,未幾經湖南衡陽再往廣州,後副主任委員尹子寬,率姜允中、薛善一等遷台復會。1950年內政部立案,於8月27日召開在台第一屆全國會員大會,修訂章程,公推尹子寬為理事長。總會設在台北大龍峒覺修宮,辦理軍眷識字班、縫紉班、免費托兒所。此後組織機構逐漸遍及全台灣。[27]

1948年2月20日,中共東北中央局發出《關於取締封建會門的指示》:「應該教育群眾,反覆說明秘密封建會門的組織是國民黨特務及地富、反革命分子操縱利用的工具……」。1949年1月4日,華北人民政府發佈《解散所有會門道門封建迷信組織》的佈告:「自佈告之日起,所有會門道門組織,應一律解散,不得再有任何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當時中國大陸共有會道門300餘種,道首和骨幹分子約82萬人,道徒1300餘萬人。1949年11月1日,中央公安部部長羅瑞卿在第一次全國公安會議上講話:「若干地區……取締封建幫會(主要指青紅幫)、會道門(主要指一貫道)也做出了一些成績。……東北的取締一貫道,天津的打擊封建幫會頭子爭取幫會群眾的工作,均有了若干成效,基本上打垮了這些反動組織。」1950年6月召開中共中央七屆三中全會,毛澤東在書面報告中雖然肯定了鎮壓反革命的必要性,但在口頭解釋這個報告想時,明確說當前一切工作的重心還是在「為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在土地改革中,我們的敵人是夠大夠多的;「不要四面出擊」,「不可樹敵太多」,要分清輕重緩急,「必須在一個方面有所讓步,有所緩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進攻。」1950年10月8日,中央軍委命令東北邊防軍改組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準備入朝參戰。次日,毛澤東召見羅瑞卿彭真等,毛澤東說,中央軍委已經決定出兵朝鮮,但是國內還廣泛存在國民黨殘餘勢力,特務、土匪和其他反革命分子活動猖獗,想聽聽公安部的打算。羅瑞卿回答公安部已研究決定,對反革命分子需要「殺一批,關一批,管一批」。毛澤東要求羅瑞卿與彭真連夜起草一份鎮壓反革命的文件,這就是著名的1950年10月10日《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雙十指示)。1951年,萬國道德會北平總會自動結束工作,並將其在京財產轉交中國人民救濟總會[28]

參考文獻[編輯]

  1. ^ 郭大松 李光偉:「救世與救心——萬國道德會緣起初探」,《山東師範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
  2. ^ 劉平 唐雁超 清末民初秘密教門向會道門的轉變——以政府法令為視角的探討 《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第2期
  3. ^ 厲玉巖:「神童江希張」,台灣《山東文獻》1985年第1期。
  4. ^ 《魯迅全集》第1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314-315頁。
  5. ^ 邵雍《中國會道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9-182頁。
  6. ^ 張頌之:「康有為孔教會會長任職考」,《孔子研究》2007年第4期
  7. ^ 姚彬彬:「從『善書』到『義學』——武訓的行為模式與民間信仰探論」,《世界宗教文化》2022年第6期。
  8. ^ 戴樹勛:「神童江希張與萬國道德會」,台灣:《熱河通訊》,2008年第57期。
  9. ^ 江希張:《「神童」自述》,載《山東文史集粹》(社會卷),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1頁。
  10. ^ 杜延年 孫守五:《綏遠省實業視察記》,萬國道德總會·北平,1933-9(民國二十二年九月)。
  11. ^ 姜念東,《偽滿洲國史》,大連:大連出版社,1991。
  12. ^ 邵雍:《中國近代秘密社會研究》之「三、會道門研究」之「萬國道德會在東北地區的傳播」,上海書店出版社,2016年版,ISBN 978-7-5458-1138-4
  13. ^ 劉晶輝:《民族、性別與階層——偽滿時期的「王道政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24頁
  14. ^ 《王鳳儀年譜與語錄》,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年
  15. ^ 畢玉洲:《我所知道的「萬國道德會」》,見《錦州文史資料(一至四輯合訂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遼寧省錦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84年,第145-146頁。
  16. ^ 李亞婷:「試論偽滿『道德會』」,《中日關係史研究》,2011年第2期,第86-94頁。
  17. ^ 王耀華:《記偽道德會》。原發於《營口文史資料》第6輯,1988年版。又發表於:孫邦主編《偽滿史料叢書——偽滿社會》,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18. ^ 邵雍:《中國近代秘密社會研究》之「三、會道門研究」之「論王鳳儀的思想」,上海書店出版社,2016年版,ISBN 978-7-5458-1138-4
  19. ^ 王國華等編:《王鳳儀篤行錄》,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第21頁。
  20. ^ 季泓旭:「『總體戰』背景下日本對偽滿道德會的控制與利用」,《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2022年第2期。
  21. ^ 中央設計局編,《偽滿教育文化總檢討》,重慶:中央設計局東北調查委員會印,1945。
  22. ^ 雷輝:《萬國道德會的歷史考察》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23. ^ 邵雍:「日寇利用中國會道門侵華述論」,《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24. ^ 趙了空、趙玉珂:「日本侵華時期石家莊幾個反動會道門的內幕(二)」,《石家莊文史資料》第2輯,1984年版。
  25. ^ 夏明玉:《民國新興宗教結社--萬國道德會之思維與變遷(1921-1949)》,台灣: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1。
  26. ^ 邵雍:《中國近代秘密社會研究》之「三、會道門研究」之「萬國道德會在台灣的傳播」,上海書店出版社,2016年版,ISBN 978-7-5458-1138-4
  27. ^ 羅久蓉:《從東北到台灣:萬國道德會相關人物訪問紀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6年版,ISBN:9860082987
  28. ^ 公安部一局編,《反動會道門》,北京:群眾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