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
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通稱少共國際師,是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下轄的一支特殊部隊,1933年8月5日成立於江西寧都,全軍均由少年組成,平均年齡18歲。1934年春,少共國際師改編為紅十五師。遵義會議後,紅十五師取消番號,併入紅一軍團。
歷史
[編輯]成立
[編輯]「少共國際」(又譯「青年共產國際」)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國際聯合組織,於1919年11月在柏林秘密成立,由第三國際領導。該組織成立之初有14個國家參加,後來在56個國家建立了支部。
整編
[編輯]1933年初,蔣介石調集重兵準備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在「緊急動員起來,保衛革命根據地」「擴大紅軍,捍衛勝利果實」口號下,少年先鋒隊中央總隊部於1933年2月初作出決定:「為完成少先隊是紅軍後備軍的偉大任務,決定在二月底前,徵調300名模範隊員,加入工農紅軍模範團。」5月中旬,紅軍總司令部總司令朱德、紅軍總政治委員周恩來及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出席在江西宜黃縣西南的紅軍總部駐地舉行的全軍青年工作會議。會後,根據周恩來的建議,紅軍總政治部向中共蘇區中央局提出了建立「少共國際師」的建議。5月20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局(簡稱「少共中央局」)正式作出《關於創立少共國際師的決定》,號召:「須要更快的完成擴大一百萬鐵的紅軍的任務……」決定「由江西徵調四千,福建徵調兩千,閩贛徵調二千,到今年『八一』節為止,完成『少共國際師』」。[1]5月23日,少共中央局發出指示信,要求少共江西、福建、閩贛省委抽調優秀共青團員、少先隊隊員組成3個軍區少年先鋒團。5月24日,少共中央局致函朱德、周恩來、王稼祥,「提議將『少共國際師』編作第一軍團1師,要求準備指導員幹部來幫助訓練,……為着完成創造鐵的紅軍一百萬而鬥爭」。6月初,紅一方面軍整編時,紅五軍團第15師保留給少共。6月6日,中共蘇區中央局作出《關於擴大紅軍的決議》,強調必須執行中共蘇區中央局2月8日緊急決議中提出的「創造一百萬鐵的紅軍,來同帝國主義國民黨軍隊作戰」和「動員所有模範營模範赤少隊整營整團加入紅軍」,提出要通過「徹底解決土地問題」「徹底實行優待紅軍條例」「加緊政治動員」「採用突擊方式以擴大紅軍」「有計劃的領導和動員赤少模範隊整個組織加入紅軍」等措施,完成「創造一百萬鐵的紅軍」的任務。6月下旬,少年先鋒隊中央總部在瑞金召開有江西、福建、湘贛、粵贛等省和邊區少先隊隊長出席的聯席會議,朱德總司令親臨講話號召團和少先隊的幹部、團員和少先隊員踴躍參軍,用武裝上前線的實際行動,保衛土地革命的勝利成果。6月30日,中革軍委決定,自1933年起,每年「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
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紅五軍團第十五師)於1933年8月5日成立於江西博生縣(今寧都)西北郊跑馬坊,師長陳光(後為吳高群、曹里懷、彭紹輝),政治委員馮文彬(後肖華、羅華明),政治部主任羅華明,中革軍委代表王盛榮宣佈編制,[2]編有3個團(第43、第44、第45團),1萬餘人,僅裝備土槍和梭鏢。全師黨團員佔70%。1933年9月3日舉行出征誓師大會,高唱《少共國際師出征歌》:「我們就是少共國際師,九三日在江西誓師出征去……」開赴廣昌前線繼續開展政治軍事訓練。11月,陳光與吳高群對調工作,陳光任紅2師師長,吳高群任「少共國際師」師長。11月6日蕭華任第15師政治委員,首任政委馮文彬改任師政治部主任,首任政治部主任羅華明任第15師第45團政治委員。「少共國際師」官兵開赴黎川前線,配合紅三軍團、紅五軍團在東方戰線投入戰鬥,在閩北拿口打了第一仗,殲敵500餘名。12月12日,在黎川東南的團村戰鬥中,敵軍第三路軍以3個師的兵力發動了進攻,「少共國際師」和紅3師一部從左翼鉗擊敵人,蕭華和師長吳高群冒着炮火深入前沿指揮。傍晚,戰鬥將要結束時,吳高群正在指揮所旁的一棵大樹下觀察敵情,忽然一顆炸彈在附近爆炸,於24日20時犧牲,年僅23歲。紅七軍團參謀長曹里懷被任命為「少共國際師」師長。1934年1月25日,紅三軍團坑道爆破攻克沙縣縣城,全殲守軍2個團2000餘人,繳獲炮8門、各種槍支2000多支、子彈10.8萬發、炮彈2萬多發、無線電台1部和兵工廠1座,以及大量的食鹽、糧食、布匹等物資。「少共國際師」立即派出一個團到前線搬運武器,全師被武裝起來。
1934年4月8日,廣昌戰役開戰前夕,紅九軍團第34師師長、在第四次反「圍剿」中身先士卒,負重傷失去左臂的「獨臂將軍」彭紹輝成為「少共國際師」第4任師長,曹里懷任紅五軍團參謀長。1934年5月,紅十五師調入紅一軍團建制。1934年10月10日,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期間,「少共國際師」擔負掩護紅一軍團主力轉移,在石城保衛戰中損失很大,原八九千人的「少共國際師」只剩下5000餘人。為此,根據地各縣黨和共青團又陸續為該師輸送了2000多名新戰士,實力大約為七千人。在湘江戰鬥中,1934年12月1日該師作為紅一軍團後衛延壽圩阻擊敵軍4個團。該師以一個團直撲全州東南的魯塘圩,配合紅五軍團佯攻以牽制全州敵人,另以兩個團和尾追的敵人死打硬拼,保衛湘江界首渡口。全師趕快收縮兵力,跑步在全州縣紹水鎮東南的大坪村浮橋過湘江後,被從全州出發沿湘江西岸南下的湘軍截斷,僅師部與第44團突破了湘桂公路封鎖線與紅一軍團主力會合,第43團、第45團被迫退回湘江東南南下試圖在鳳凰渡過湘江[3]。但12月1日下午,桂軍44師追擊至鳳凰嘴,湘江東岸的紅八軍團大部、紅九軍團一部、紅15師的第43、第45團未能過江,全部損失。湘江一戰,紅15師損失慘重,僅剩2700餘人[4]。
撤銷
[編輯]遵義會議後,1935年2月9日,中央紅軍一渡赤水到雲南扎西。為了提高部隊機動作戰能力,中革軍委決定在組織上對中央紅軍進行整編,精簡機關,充實戰鬥部隊。2月10日,中革軍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來、王稼祥簽署《關於各軍團縮編的命令》,全軍進行整編。紅十五師撤編,人員併入紅一軍團充實紅一師、紅二師[5]。1月18日,師長彭紹輝調至紅一軍團司令部任教育科科長,政委蕭華調至紅一軍團任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政治部主任馮文彬調至紅一軍團任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兼巡視團主任。「少共國際師」的撤編等善後工作則由末任政委羅華明負責,之後,他調至紅五軍團任破壞部部長,1943年任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教導團團長時在行唐縣對日作戰中犧牲。
相關人物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933年5月2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局]](简称“少共中央局”)正式作出《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 [2019年3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3月30日).
- ^ 1933年8月20日第104期《紅色中華》第2版刊登《壯偉的少共國際師授旗典禮》
- ^ 長征, 長征 从闽西北到陕北.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6: 256–. ISBN 978-7-5334-3221-8.
- ^ 張愛萍; 肖華. 忆少先队和少共国际师.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79: 30–32.
- ^ 共青团工作辞典. 明天出版社. 1985: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