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上海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各地語言生活
方言電影史
方言童謠/民歌

方、語言電視廣播史
各地讀音字典

WikiProject:中國傳統聲音

保衛上海話,因2000年代以來,由於過激「推普」導致上海市民尤其是少年兒童上海話水平下降甚至出現完全不會講的情況,上海各界如滬劇演員馬莉莉和上海滑稽劇團副團長錢程[1]等要求保護傳承上海話的呼聲越來越高,從政府到民間都通過多種形式的方法傳承、搶救上海話,上海掀起了「保衛上海話」的熱潮[2][3][4]

背景[編輯]

開埠[編輯]

隨着上海開埠,外地人口大量湧入,上海話受到多個吳語方言(蘇州話寧波話)以及官話方言影響。[5]

二十一世紀前後[編輯]

隨着推廣普通話,越來越多上海小孩在學校裏面被強制要求講普通話[6],結果很多年輕一代講的上海話懶音很嚴重,還有些人根本說不來上海話。

近三十年來,由於普通話推廣以及對普通話的依賴,上海話的造詞能力嚴重衰退,只出現了一種語式「弗要忒……」,以及「淘漿糊」等屈指可數個幾個新詞。新派上海話裏面,尖團音被簡化,也有出現鼻音脫落的現象。[7]

曾有人在新民晚報上發表文章認為「在浦東講上海話是沒文化的表現」,結果該文章遭到上海本地人的批評。影響最大的是2009年年底的「團團門」事體,當時有人向動感101節目發短訊,要求不要講上海話,結果主持人曉君要求發短訊的人團成一個團的姿勢並比較圓潤的方式離開上海。最終曉君道歉[8]。而電台對主持人的處理結果也讓部分上海市民開始懷疑相關部門在上海推廣普通話的動機。

方法[編輯]

從小孩抓起[編輯]

2013年開始,根據有關市政協委員的提案,上海當局在浦東黃浦徐匯靜安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閔行等10個中心城區的24所幼兒園試點上海話教育體驗活動,各試點幼兒園教師在「遊戲」「生活」以及「運動」三個板塊裏面用上海話與兒童交流,指導兒童學唱上海話童謠,開展上海話兒童遊戲。

2016年,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者協會在總結各試點幼兒園的工作經驗基礎上,出版了《幼兒園上海話教育體驗活動方案選編》。[9]

其他[編輯]

上海的廣播電視台也有一些保留方言的節目。例如新聞坊每週日的一個版塊「閒話上海」就是用上海話播報。[10]不過節目裏的上海話受到普通話影響,用詞和發音與過去有很大不同。[11]

參考文獻[編輯]

  1. ^ 沪剧演员马莉莉:上海话要口口相传 方言节目质量应控制. 
  2. ^ 山坳中的上海话:兴衰背后见证中国社会微妙变化. 新聞周刊. 2005年10月19日 [2016年1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2月29日). 
  3. ^ 幼儿园小孩要学上海话 "乡土文化"正式被纳入课程. 勞動報. 2006年9月13日 [2016年1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1月20日). 
  4. ^ 上海话保卫战. 東方早報. 2011年3月3日 [2016年1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9月14日). 
  5. ^ 張芳傑.上海70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 ^ 中国新闻网. 中國新聞網. 2022-11-30 [2024-02-10] (中文). 
  7. ^ 以为上海话传承有危机有点过虑了. 東方網. 
  8. ^ 详细揭秘"团团门"事件始末 电台主持已道歉. 網易世博. [失效連結]
  9. ^ 存档副本. [2022-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3). 
  10. ^ 视频|《新闻坊》开播20周年 "同心服务平台"即将上线. 看看新聞. 
  11. ^ 中国方言在推广普通话大势所趋之下逐渐消失. 美國之音. [2022-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