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上海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各地语言生活
方言电影史
方言童谣/民歌

方、语言电视广播史
各地读音字典

WikiProject:中国传统声音

保卫上海话,因2000年代以来,由于过激“推普”导致上海市民尤其是少年儿童上海话水平下降甚至出现完全不会讲的情况,上海各界如沪剧演员马莉莉和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钱程[1]等要求保护传承上海话的呼声越来越高,从政府到民间都通过多种形式的方法传承、抢救上海话,上海掀起了“保卫上海话”的热潮[2][3][4]

背景[编辑]

开埠[编辑]

随着上海开埠,外地人口大量涌入,上海话受到多个吴语方言(苏州话宁波话)以及官话方言影响。[5]

二十一世纪前后[编辑]

随着推广普通话,越来越多上海小孩在学校里面被强制要求讲普通话[6],结果很多年轻一代讲的上海话懒音很严重,还有些人根本说不来上海话。

近三十年来,由于普通话推广以及对普通话的依赖,上海话的造词能力严重衰退,只出现了一种语式“弗要忒……”,以及“淘浆糊”等屈指可数个几个新词。新派上海话里面,尖团音被简化,也有出现鼻音脱落的现象。[7]

曾有人在新民晚报上发表文章认为“在浦东讲上海话是没文化的表现”,结果该文章遭到上海本地人的批评。影响最大的是2009年年底的“团团门”事体,当时有人向动感101节目发短信,要求不要讲上海话,结果主持人晓君要求发短信的人团成一个团的姿势并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上海。最终晓君道歉[8]。而电台对主持人的处理结果也让部分上海市民开始怀疑相关部门在上海推广普通话的动机。

方法[编辑]

从小孩抓起[编辑]

2013年开始,根据有关市政协委员的提案,上海当局在浦东黄浦徐汇静安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闵行等10个中心城区的24所幼儿园试点上海话教育体验活动,各试点幼儿园教师在“游戏”“生活”以及“运动”三个板块里面用上海话与儿童交流,指导儿童学唱上海话童谣,开展上海话儿童游戏。

2016年,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在总结各试点幼儿园的工作经验基础上,出版了《幼儿园上海话教育体验活动方案选编》。[9]

其他[编辑]

上海的广播电视台也有一些保留方言的节目。例如新闻坊每周日的一个版块“闲话上海”就是用上海话播报。[10]不过节目里的上海话受到普通话影响,用词和发音与过去有很大不同。[11]

参考文献[编辑]

  1. ^ 沪剧演员马莉莉:上海话要口口相传 方言节目质量应控制. 
  2. ^ 山坳中的上海话:兴衰背后见证中国社会微妙变化. 新闻周刊. 2005年10月19日 [2016年1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2月29日). 
  3. ^ 幼儿园小孩要学上海话 "乡土文化"正式被纳入课程. 劳动报. 2006年9月13日 [2016年1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1月20日). 
  4. ^ 上海话保卫战. 东方早报. 2011年3月3日 [2016年1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4日). 
  5. ^ 张芳杰.上海70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 ^ 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 2022-11-30 [2024-02-10] (中文). 
  7. ^ 以为上海话传承有危机有点过虑了. 东方网. 
  8. ^ 详细揭秘"团团门"事件始末 电台主持已道歉. 网易世博. [失效链接]
  9. ^ 存档副本.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10. ^ 视频|《新闻坊》开播20周年 "同心服务平台"即将上线. 看看新闻. 
  11. ^ 中国方言在推广普通话大势所趋之下逐渐消失. 美国之音.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