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關
外觀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3年11月4日) |
友誼關陸路(公路)口岸 | |
---|---|
國家(地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位置 | 廣西憑祥市友誼鎮卡鳳村 |
友誼關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友誼鎮卡鳳村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6-1021 |
認定時間 | 2006年 |
友誼關(越南語:Hữu Nghị quan),越南稱南關(越南語:Nam Quan),原稱鎮南關(越南語:Trấn Nam quan),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友誼鎮卡鳳村(市區西南15公里處)。乃湘桂鐵路穿越峽谷連接越南諒山,是中越邊境中的重要關口之一。始建於西漢,曾用名雞陵關、大南關和界首關。大明永樂三年(1407年)改稱鎮夷關,亦稱大南關、 南關、界首關,明末稱鎮南關;清雍正時,兩旁增築城堞百餘丈,為邊防要隘;1953年改名睦南關,1965年更名友誼關至今。其國門並為古蹟,是古代九大名關之一,也是唯一現代仍在使用者。
歷史事件
[編輯]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法軍1600餘人自越南諒山進犯鎮南關,馮子材率黑旗軍等部在關內4公里處的關前隘成功伏擊法軍,取得鎮南關大捷。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孫中山、黃興等曾於此發動反清的「鎮南關起義」。
1939年,日軍佔領鎮南關並燒毀關樓,將橫額「鎮南關」的拓印寄回日本向天皇請功,之後劫走「南疆重鎮」石刻橫額。
1949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月11日,關樓升起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旗,標誌中國共產黨完全接收廣西。
關內介紹
[編輯]- 關樓題字:「友誼關」三字由1965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元帥題寫,用漢白玉雕刻。
- 關樓組成:友誼關關樓、法式樓、友誼關廣場。關樓由底座和迴廊式樓閣兩部份,主要設有友誼關歷史展廳、會晤室和中國九大名關展覽廳。友誼關歷史展廳展出鎮南關大捷、鎮南關起義和紅旗插上鎮南關等歷史圖片以及模型。會晤室為家具陳列以及圖片展覽。
- 關樓兩旁:左弼山和金雞山。主要有金雞山古炮台群,左弼山鎮關炮台、零公里(中越邊界界碑)、大清國萬人墳等戰爭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