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
地殼(crust)在地理學中是指一個星球最外層的實心薄殼,可以用化學方法將它與地幔區別。地球、月球、水星、金星、火星以及其它星球的地殼大部分都是由火成岩形成的,星球的地殼比起它們的地幔有更多的不相容成分。
地球地殼
[編輯]地球地殼是指地球地表至莫氏不連續面之間,主要由火成岩,變質岩和沉積岩構成的薄殼,是岩石圈組成的一部分,平均厚度17公里,地殼下面的是地幔,上地幔大部分由橄欖石(一種比普通岩石密度大很多的岩石)構成。地殼和地幔之間的分界線被稱為莫氏不連續面。地殼的質量只佔全地球0.2%,按結構分為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兩種。大陸地殼有矽酸鋁層(花崗岩質)和矽酸鎂層(玄武岩質)雙層結構,而海洋地殼只有矽酸鎂層(玄武岩質)單層結構,大陸地殼平均厚度有33公里,海洋地殼平均厚度只有10公里。
地殼的溫度隨着其不斷加深而逐漸升高,從200°C(392°F)到400°C(752°F)不等。
大陸地殼的組成
[編輯]一般說來大陸地殼的組成成分是火成岩和安山岩。以下的成分表和接下來的結論大部分基於Rudnick and Gao(2003)的匯總。[1]大陸地殼比由玄武岩構成的海洋地殼擁有更多的不相容成分,而海洋地殼又比它下面的地幔更富有不相容成分。儘管大陸地殼的矽酸鹽含量僅僅佔地球總含量的0.6%,但它卻含有全球20%至70%的不相容成分。
氧化物 | 含量(百分比) |
---|---|
SiO2 | 60.6 |
Al2O3 | 15.9 |
CaO | 6.4 |
MgO | 4.7 |
Na2O | 3.1 |
FeOx | 6.7 |
K2O | 1.8 |
TiO2 | 0.7 |
P2O5 | 0.1 |
所有的其他成分除了水在地殼中只有很少的含量,它們的總量少於地殼總質量的1%。上地殼的平均密度介於2.69 g/cm3至2.74 g/cm3,下地殼的平均密度介於3.0 g/cm3至3.25 g/cm3[2]。
月球地殼
[編輯]大碰撞說認為一個特別大的隕石在地球正在形成的時候與地球發生了碰撞,而這次撞擊所產生的碎片噴進入太空並最終成為了月球。當月球形成之後,它的最外層融化形成了一個「月球岩漿海」。在這個「海洋」中,大量的斜長石結晶不斷地向着月球表面浮動,並逐漸積累形成了月殼。上月殼大概有88%是由斜長石構成的(上月殼的底部大概有90%為斜長岩):下月殼含有較多的鐵鎂礦物如輝石和橄欖石,但即使這樣,下月殼仍有大概78%由斜長石構成。月殼下面的地幔也含有大量的橄欖石。
參考文獻
[編輯]- ^ R. L. Rudnick and S. Gao, 2003, Composition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Crust (ed. R. L. Rudnick) volume 3, pages 1-64 of Treatise on Geochemistry (eds. H. D. Holland and K. K. Turekian), Elsevier-Pergamon, Oxford
- ^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Earth. Australian Museum Online. [2007-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