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德曼斯隕擊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奧德曼斯隕擊坑
熱輻射成像系統拍攝的奧德曼斯隕擊坑白晝圖像。
行星火星
坐標[broken anchor]10°00′S 91°54′W / 10.0°S 91.9°W / -10.0; -91.9座標10°00′S 91°54′W / 10.0°S 91.9°W / -10.0; -91.9
火星方格列表鳳凰湖區
直徑124公里
命名讓·亞伯拉罕·克雷蒂安·奧德曼斯
根據高解像度成像科學設備數據繪製的奧德曼斯隕擊坑中央峰。
高解像度成像科學設備顯示的奧德曼斯隕擊坑壁上的岩層,點擊圖片可查看坑壁上更多精細的岩層。

奧德曼斯隕擊坑(Oudemans)是火星鳳凰湖區的一座撞擊坑,其中心坐標位於南緯10度、西經91.9度處,直徑124公里。該特徵取名自荷蘭天文學家讓·亞伯拉罕·克雷蒂安·奧德曼斯(1827年-1906年),1973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批准接受。

描述[編輯]

奧德曼斯隕擊坑是一座極原始狀態的撞擊坑範例,其噴出物和底部細小特徵仍全部保留。由於年輕,它的邊緣未受到水的侵蝕。與其它一些隕坑不同,奧德曼斯隕擊坑坑底沒有沖積扇,沿部分邊緣有一層階坡[1]

它所在的位置靠近諾克提斯迷宮水手大裂谷伊烏斯峽谷的交叉點,大約有90公里寬,表明它是由一顆直徑4.5公里的隕石所撞擊形成。尼克·霍夫曼提出,這可能是導致水手谷系統東端流動沉積物形成的觸發因素。他提出,撞擊使地下二氧化碳永久凍土升溫,導致爆炸性泄流,洪水淹沒了整個水手裂谷,並流入火星北部平原[2]

奧德曼斯隕擊坑的中央隆起丘露出了可能是沉積的層狀岩石[3],中央隆起丘中裸露的層狀岩石在地球撞擊構造中也很常見,附近的水手大裂谷中也有大量暴露的層狀岩石,這表明層狀沉積物遍佈了該地區整個區域。

奧德曼斯隕擊坑的岩層與水手谷中暴露的岩層深度相同或更深,通過比較水手谷與奧德曼斯隕擊坑中央隆起丘的岩層,可證明兩者為具有同一來源的相似岩石類型。該地區的另外三座隕擊坑:馬丁(南緯21.2度、東經290.7度)、馬贊巴(南緯27.3度、東經290.2度)和一座尚未命名的撞擊坑(南緯28.4度、東經305度),它們的中央隆起特徵中也具有精細的層狀物。這四座隕坑所處的位置和保存的地層表明,它們可能是塔爾西斯火山多次噴發後所沉積的火山灰層,大量的火山活動產生了大量可能很快就被掩埋並免受隕石撞擊的層狀岩[3]高解像度成像科學設備提供的大量細節顯示,岩層層次豐富多樣,有些岩層比其他層更堅硬,因為它們已形成陡峭的絕壁,而其他岩層則構成了斜坡。這種相同的佈局在地球上很常見,在大峽谷的崖壁上可很容易地觀察到峭壁和斜坡,當頁岩侵蝕成粘土時,通常會出現斜坡。如果粘土存在於某些地層中,那麼它們可能是在有水時所形成,粘土需要水才能形成。 因此,斜坡可能會顯示該區域被水覆蓋的時期,也許那時的生命也很豐富。單擊下方奧德曼斯隕擊坑坑壁的圖像,可清楚地看到這些岩層。

參考文獻[編輯]

  1. ^ Moore, J. and A. Howard. 2005. Large alluvial fans on Mar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10. E04005
  2. ^ Hoffman, Nick; White Mars: A New Model for Mars』 Surface and Atmosphere Based on CO2; Academic Press; 2000.
  3. ^ 3.0 3.1 HiRISE | Oudemans Crater Central Uplift: A Sample of Well-Preserved Layering Excavated from Kilometers Below (PSP_001602_1700). [2022-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