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好太王陵

座標41°8′30.75″N 126°12′35.5″E / 41.1418750°N 126.209861°E / 41.1418750; 126.209861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洞溝古墓群
好太王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吉林省集安市
座標41°8′30.75″N 126°12′35.5″E / 41.1418750°N 126.209861°E / 41.1418750; 126.209861
時代高句麗(公元前37-公元668年)
編號1-0168-2-007
認定時間1961年3月4日
地圖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世界遺產
官方名稱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英文)
Capitales et tombes de l’ancien royaume de Koguryo(法文)
位置 中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標準文化:(i)(ii)(iii)(iv)(v)
參考編碼1135
登錄年份2004年(第28屆會議

好太王陵,或簡稱為太王陵,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太王鎮,坐落於洞溝古墓群禹山墓區,編號JYM0541。根據好太王陵邊碣碑、墓上銘文磚及墓邊的銘文銅鈴上字樣,基本可以確認墓主為高句麗第十九代國王好太王,本墓因此得名。好太王陵始建於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好太王去世兩年後,即東晉安帝義熙十年(公元414年),棺槨葬入此陵。

1961年,好太王陵作為洞溝古墓群的一部分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4月,作為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的一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地理位置

[編輯]

好太王陵位於集安禹山南麓,距離集安市區約4公里,原名為「東岡村」[1]。周圍有臨江墓、將軍墳、禹山0992號墓和禹山2110號墓等多座高句麗大型王陵,屬於洞溝古墓群中的王陵區。墓東北200米處立有碣碑,即好太王碑

墓葬形制

[編輯]

好太王陵屬於大型的階壇積石石墓,周圍有陪墳、祭台、墓碑、陵牆等附屬設施。陵墓立於禹山南麓的一座丘岡頂端,由花崗岩石灰岩、山礫石及河卵石等構築,今存高14米。墓葬修築於黃土層上一層條石基石上,主體分為階壇和墓室上下兩部分,階壇呈金字塔狀構築,共有八層,到10至11米成一平台,上築外觀呈覆斗形的墓室並封土,今階壇大多變形坍塌。現墓葬東長62.5米、北長68米、西邊長66米,中部有明顯外弧、南長63米。推測好太王陵修築時應為邊長為63米左右的方形。四面立有護墳石倚靠於墓葬上,今存15塊,多已傾倒。1990年考古探查時,在墓室內積土下發現石槨,石槨和棺床已早被盜墓毀壞。如今石槨經復原後按原位置擺放,內有棺床兩座。[2]

墓碑

[編輯]

出土遺物

[編輯]

好太王陵陵園內共發現磚瓦和金銅鐵器等千餘件,以及幔架、冠飾、馬具、案足等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鎏金器三十餘件。墓葬出土17塊帶銘文的陶磚,上印有「願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字樣,為墓主身份提供有力證據。[2]

墓主爭議

[編輯]

學界大多認可好太王陵的墓主為高句麗第十九代君主廣開土大王高談德,然而亦有部分學者認為好太王碑從屬於將軍墳,好太王陵的墓主更可能是廣開土王之父——故國壤王[3]也有個別觀點認為墓主是高句麗第三代君主大武神王[4]

現代考古與保護

[編輯]

1966年對集安地區古墓普查時將好太王陵編號為JYM0541號。1990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安市文物保管所清理了墓上早年盜洞和墓室,又進行了墓室和石槨的修復工作。2003年春,吉林省文物部門又再次複查和測繪太王陵。這次複查,共出土金飾、鐵器、銅器、鎏金器、瓦件等1000餘件。[2]

好太王陵1961年作為洞溝古墓群的一部分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4月,作為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的一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集安縣地方志編委會. 集安县志(1987).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2. 
  2. ^ 2.0 2.1 2.2 孫仁傑、遲勇. 集安高句丽墓葬. 香港亞洲出版社. 2007. ISBN 978-962-492-218-9. 
  3. ^ 趙俊傑; 馬健. 高句丽太王陵墓主“广开土王”说的反思——出土铭文铜铃再研究. 考古與文物: 86-91. 
  4. ^ 王炳山. 高句丽好太王陵疑考——兼及千秋墓、将军坟. 職大學刊 (通化市職工大學): 51-55. 
  5. ^ 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 UNESCO官網. [2022-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0).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