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語
外觀
新港語(Sinkan Language),為西拉雅語的方言 (羅馬拼音),流行於西拉雅族新港社(位於今台南市新市區)中。
新港語是台灣部分的原住民族中,最早出現文字的語言。在17世紀,荷蘭人來到台灣後,將拉丁文字系統輸入,新港社為台灣最早採用羅馬拼音,將自身語言文字化的社群。在清代之後,新港語使用族群變小,語言逐漸失傳。由新港語寫成的新港文書,將新港語保留至今。藉由對新港語的研究,也使現代學者可以復原出西拉雅語。
歷史
[編輯]在荷屬東印度公司統治台灣期間(1624年-1662年),荷蘭駐台傳教士為了傳教及協助推行殖民政務,利用拉丁字母,將新港語文字化,以之做為學校的教學語言。並有各種字典、教義書,新港語的《馬太福音》、虎尾壟語的《虎尾壟語詞典》(Woord-boek der Favorlangsche taal、吉爾伯特斯·哈帕特(Gibertus Happrt)著)等書籍文件的出版。而西拉雅族等原住民與漢人訂定有關土地方面的契約文書稱為「番仔契」,或稱新港文書,目前大多數的西拉雅語文書保存在荷蘭國家圖書館。
1636年,荷蘭人在新港社開辦了第一所學校。新港社學習到以拉丁字母拼寫出的新港文,利用這個文字來訂定契約文書。
參考出處
[編輯]- 村上直次郎編,1933,新港文書(Sinkan Manuscripts)。台北: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
- 村上直次郎編,1995,新港文書。台北:捷幼。
- 胡家瑜,2000,古文書與平埔研究:臺大人類學系平埔古文書的蒐集與再現,見漢學研究通訊 [online]。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引用於2004年11月8日]。全球資訊網網址:[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蔣為文,2001,白話字,囝仔人teh用e文字?:台灣教會白話字e社會語言學分析 [online]。np:脫漢中心。[引用於2005年1月5日]。全球資訊網網址:[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林沉默,2003,台南縣地方唸謠 [online]。台北:新台灣周刊。[引用於2004年10月25日]。全球資訊網網址:[3]。
-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nd,a,新港文書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引用於2004年11月8日]。全球資訊網網址:[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nd, b,新港文書的來源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引用於2004年10月25日]。全球資訊網網址:[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nd, c,新港社與荷蘭教會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引用於2004年11月8日]。全球資訊網網址:[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nd, d,新港文書解說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引用於2004年11月8日]。全球資訊網網址:[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計算機概論十六講,單維彰 [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Paul Jen-kuei Li(李壬癸)/Hsiu-min Huang(黃秀敏)/Chin-wen Chien簡靜雯)/Amy Min-luan Chen(陳鳴鸞)/Shu-ling Hsu(許淑鈴),"新港文書研究"[9],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June 17/2010.ISBN 978-986-02-3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