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羅馬級鐵甲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羅馬」號1870年停泊中[1]
概況
建造者 福斯造船廠英語Cantiere della Foce[a]
使用者  意大利皇家海軍
前級 瑪利亞·皮亞皇后級
次級 「鉛錘」號
建造期 1863–1873年
服役期 1869–1895年
完成數 2
退役數 2
技術數據[b]
艦型 鐵甲艦
排水量
全長 79.67米(261英尺5英寸)
全寬 17.33米(56英尺10英寸)
吃水 7.57米(24英尺10英寸)
動力輸出
動力來源
速度 13(24公里每小時;15英里每小時)
續航距離 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航速下,可達1,940海里(3,590公里)
乘員 549–551名
武器裝備
  • 5門254毫米(10英寸)炮
  • 12門203毫米(8英寸)炮
裝甲 水線裝甲帶:150毫米(5.9英寸)

羅馬級鐵甲艦意大利語Classe Roma[d]是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為意大利皇家海軍建造的一批鐵甲艦。本艦級包含兩艦,分別是「羅馬」號[e]「威尼斯」號英語Italian ironclad Venezia[f]。「羅馬」號是一艘船旁列炮鐵甲艦[g],裝備有5門254毫米(10英寸)和12門203毫米(8英寸)火炮,而「威尼斯」號在建造期間被改成了一艘中央炮房艦英語Central battery ship[h],裝備了更強大的18門10英寸火炮的炮組。

由於設計方案迅速過時,本級兩艦在建成入役後的服役生涯都不太順利。1880年和1890年,「威尼斯」號和「羅馬」號分別退役,不再擔任其他輔助任務職責。接着在1895年,兩艦雙雙被從意大利海軍除籍,之後在第二年被拆解

設計

[編輯]

羅馬級鐵甲艦的設計師朱塞佩·德·盧卡(Giuseppe De Luca)最初計劃將這兩艦都設計成船旁列炮鐵甲艦[10]。然而就在兩艦建造的同一時期,世界上其他海上強國已經開始建中央炮房鐵甲艦。這種新型鐵甲艦將所有主炮組集中安裝在一個裝甲炮廓英語Casemate[i]內,使其擁有一定的向艦首和艦尾發炮的能力。這一改動是的艦隻的長度得以縮短,在減少了裝甲需求的同時,也使得艦隻具有了更高的機動性[10]。為此,盧卡重新設計了該艦級的第二艦「威尼斯」號,使其在建造中途改成了中央炮房艦[10]

常規特性和輪機

[編輯]

羅馬級鐵甲艦採用木質艦體,在建造過程中也在部分位置使用了鐵質敷板。由於「威尼斯」號在建造中途被改成了中央炮房艦,這兩艦的尺寸略有不同。「羅馬」號垂標間距為79.67米(261.4英尺),舷寬17.33米(56.9英尺),平均吃水7.57米(24.8英尺)。「威尼斯」號垂標間距為79.65米(261.3英尺),舷寬17.48米(57.3英尺),吃水7.6米(25英尺)。在常規載荷下,「羅馬」號排水量5,698長噸(5,789公噸),而「威尼斯」號排水量5,722長噸(5,814公噸)。在滿載狀態下,兩艦的排水量都為6,151長噸(6,250公噸)。常規配置下,兩艦配備有549到551名官兵。[10]

本艦級的推擠系統包含一台單脹蒸汽機驅動一具單螺旋槳,蒸汽則由六座燃煤圓柱形火管鍋爐提供,鍋爐廢氣集中從一根位於艦舯部英語Amidships[j]的煙囪中排出。在使用引擎驅動時,兩艦輸出功率在3,670匹指示馬力(2,740千瓦特),提供最高航速13(24公里每小時;15英里每小時)。在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航速下,兩艦都可以續航1,940海里(3,590公里;2,230英里)。為了進行長途旅行,兩艦裝備了三根桅杆巴克帆裝[k],總帆面積31,833平方英尺(2,957.4平方米)。[10]

武器和裝甲

[編輯]

「羅馬」號是一艘船旁列炮鐵甲艦,裝備有5門254毫米(10英寸)和12門203毫米(8英寸)組成的主炮組。「威尼斯」號作為一艘中央炮房鐵甲艦,其254毫米主炮都被集中安裝在艦體舯部的裝甲堡內。兩艦在整個服役生涯中一直在調整艦載武器裝備。1874到1875年間,「羅馬」號被換裝為11門254毫米(10英寸)炮,而「威尼斯」號則被換裝成8門254毫米(10英寸)炮和1門220毫米(8.7英寸)炮。1886年,「羅馬」號換裝為11門220毫米(8.7英寸)口徑炮,四年後被減少為5門203毫米(8英寸)炮。「威尼斯」號在1881年被改裝成一艘裝備有4門75毫米(3英寸)炮和4門57毫米(2.2英寸)炮的訓練艦[10]

兩艦都裝設有150毫米(5.9英寸)厚的熟鐵水線裝甲帶,裝甲帶在水線位置覆蓋從艦首到艦尾整個健身。「威尼斯」號在裝甲堡位置另外裝設有121毫米(4.75英寸)厚的熟鐵裝甲用來專門保護艦炮。[10]

艦隻

[編輯]
艦名 建造者 開建 下水 完工
「羅馬」號
Roma
福斯造船廠英語Cantiere della Foce[10] 1863年2月[10] 1865年12月18日[10] 1869年5月[10]
「威尼斯」號英語Italian ironclad Venezia
Venezia
1869年1月21日[10] 1873年4月1日[10]

服役歷史

[編輯]
1876年,「威尼斯」號停泊中[1]

兩艦建造啟動時間較晚,以至於並沒有在第三次意大利獨立戰爭中參與行動。「羅馬」號入役時,同時期已經有更為先進的中央炮房艦出現[15][16]。「威尼斯」號在建造中途被改為中央炮房艦,因此整個建造周期被大幅延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威尼斯」號完工時,意大利海軍已經轉而研製更為先進的炮塔艦,也就是後來的卡約·杜里奧級[l][10][18]。「羅馬」號在普法戰爭期間被調用參加從法國手中佔領羅馬的行動。「羅馬」號以及意大利艦隊的其他艦隻之後預備進攻奇維塔韋基亞,然而最終沒有集結足夠的兵力[19]

1880年,「羅馬」號參加了在拉古薩附近一次迫使鄂圖曼帝國遵守《柏林條約》將烏爾齊尼交還給黑山的國際海軍示威活動[20]。次年,該艦與「阿瑪迪奧王子」號[m]發生碰撞事故,但兩艦都沒有受到嚴重損壞[22]。同年,「威尼斯」號被改裝為一艘魚雷訓練船。「羅馬」號作為拉斯佩齊亞港警備艦英語Guard ship[n]一直服役到1890年。1895年,兩艦都被從意大利海軍序列中除籍。第二年,「威尼斯」號就被報廢拆解。然而「羅馬」號在拉斯佩齊亞港被改裝成了一艘供應船英語Depot ship。1896年7月28日,「羅馬」號被閃電擊中起火燃燒,之後因燒毀嚴重無修復價值而被拆解[10]

腳註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譯名待補充參考來源。
  2. ^ 參數以「羅馬」號為例。
  3. ^ 譯名參考自《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 工程技術卷 上》[2]
  4. ^ 譯名參考自《鐵甲艦與前無畏艦百科圖鑑》[1]
  5. ^ 譯名參考自《鐵甲艦與前無畏艦百科圖鑑》[1]
  6. ^ 譯名參考自《鐵甲艦與前無畏艦百科圖鑑》[1]
  7. ^ 「broadside ironclad」譯名參考自《中國軍艦圖志 1855-1911》[3],另有來源譯作「舷側列炮式鐵甲艦」[4]、「舷型鐵甲艦」[5]或者「舷炮型鐵甲艦」[6]
  8. ^ 譯名參考自《泰恩河上的黃龍旗》[7],另有來源譯作「船腰炮房鐵甲艦」[3]、「船腰炮室鐵甲艦」[8]或者「中腰炮室鐵甲艦」[9]
  9. ^ 譯名參考自《英國皇家海軍戰艦設計發展史 卷1 鐵甲艦之前 戰艦設計與演變 1815-1860》[11],另有來源譯作「炮郭」[12]
  10. ^ 譯名參考自《新編英漢科技大詞典》[13]
  11. ^ 「Barque-rigged」譯名參考自《英國皇家海軍戰艦設計發展史 卷1 鐵甲艦之前 戰艦設計與演變 1815-1860》[14]
  12. ^ 譯名參考自《鐵甲艦與前無畏艦百科圖鑑》[17]
  13. ^ 譯名參考自《鐵甲艦與前無畏艦百科圖鑑》[21]
  14. ^ 譯名參考自《簡明英漢辭典》[23]

引文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張恩東 (2018),第236頁.
  2. ^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2019),第240頁.
  3. ^ 3.0 3.1 陳悅 (2015),第234頁.
  4. ^ 李昊 (2020),第15頁.
  5. ^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2006),第206頁.
  6. ^ 馬幼垣 (2009),第653頁.
  7. ^ 張黎源 (2020),第222頁.
  8. ^ 張恩東 (2018),第1頁.
  9. ^ 李昊 (2020),第57頁.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Fraccaroli (1979),第339頁.
  11. ^ 李昊 (2019),第310頁.
  12. ^ 章騫 (2013),第102頁.
  13. ^ 王運 (1988),第85頁.
  14. ^ 李昊 (2019),第110-111頁.
  15. ^ Sondhaus (1994),第43–46頁.
  16. ^ Ordovini, Petronio & Sullivan (2004),第348頁.
  17. ^ 張恩東 (2018),第239頁.
  18. ^ Sondhaus (2001),第112頁.
  19. ^ Fraccaroli (1979),第336頁.
  20. ^ London News (1880),第278頁.
  21. ^ 張恩東 (2018),第238頁.
  22. ^ Stray Foreign Facts (PDF). The New York Times. 23 November 1881 [2022-10-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1-06). 
  23. ^ 徐鍾 (2006),第813頁.

參考書目

[編輯]

參考期刊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