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像寶塔
30°32′51.2″N 114°17′43.7″E / 30.547556°N 114.295472°E
勝像寶塔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湖北省武漢市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元 |
編號 | 7-1214-3-512 |
認定時間 | 2013年3月5日 |
勝像寶塔,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的蛇山山頂,是一座覆缽式佛塔,也是武漢市現存的唯一一座覆缽式佛塔。該塔始建於元至正三年(1343年),原位於蛇山一側的黃鵠磯,1955年遷至蛇山山頂。2013年,勝像寶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勝像寶塔又名寶像塔、孔明燈[a],是武漢市現存的唯一一座元代覆缽式佛塔[2]。始建於元至正三年(1343年),是用來供奉舍利和佛教法物的大菩提佛塔[3]。明清兩代,勝像寶塔和黃鶴樓並立於蛇山一側的黃鵠磯上。清光緒十年(1884年),黃鶴樓遭焚毀,而勝像寶塔尚存。在塔的原址南側原有一座寫有「勝像寶塔」四字的石制坊門,後被毀[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5年,武漢市興建長江大橋,該塔被遷移蛇山北部的山頂上,並予以重修。在遷移過程中,施工人員發現了石坊門的柱礎。1981年重建黃鶴樓之後,勝像寶塔和黃鶴樓再次形成明清時期的格局。1956年,勝像寶塔被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1]:41。2013年,勝像寶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
結構
[編輯]勝像寶塔為一座覆缽式塔[6],塔高9.36公尺,底座直徑5.86公尺,用白石砌成。由下至上可分為:一層圓形台基;三層塔基座,通高3.08公尺,每層均有12個折角,底部一層刻有雲神、水獸等花紋,中間一層為「五方標幟」,最上一層為大書梵文;一層覆蓮瓶座,高0.32公尺;覆缽式塔身,高1.92公尺;小基座;十三天,也稱「八山」,高0.89公尺,四周雕刻有各種蓮花和植物類的花紋;傘蓋,高0.39公尺;寶瓶,高1.03公尺;寶珠。塔內有塔心室,中部為塔心柱。塔周圍圍有石欄。[1]:41[7]:151[8]
出土文物
[編輯]在1955年的遷移過程中,施工人員在塔內部靠近塔心柱洞處發現了一根橫置的石幢,以及一個銅寶瓶[9]。石幢包括圓座、八角形的幢身和刻有蓮花型紋樣的幢頂三部分,發現時三部分分離[8]。寶瓶瓶蓋被焊死,搖動時可聽到內容物沙沙作響。瓶底內凹,刻有雙勾字兩行,文為「洪武二十七年歲在甲戌九月乙卯謹志」。瓶身則刻有「如來寶塔,奉安舍利,國泰民安,永承佛庇」字樣。石經幢和寶瓶放入塔中的時間不得而知[1]:41。此外,塔心室中還清理出2枚順治通寶,2顆牙齒,以及其他物品的碎片[8]。
備註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武汉市志·文物志.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0-02-01: 245. ISBN 7-307-00692-8.
- ^ 胜像宝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15-08-04 [2018-01-23] (中文(中國大陸)).[永久失效連結]
- ^ 彭卿雲主編;丁希紅等編寫.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 续编 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7.12: 700. ISBN 7-5326-0407-1.
- ^ 胡嘉猷,杜建國主編. 荆楚百处古代建筑.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0.09: 198. ISBN 978-7-5351-6062-1.
- ^ 我省新增3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荊楚網-湖北日報(武漢). 2013-05-06 [2018-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2) (中文(中國大陸)).
- ^ 姚偉鈞,李明晨著. 黄鹤楼史话. 武漢:武漢出版社. 2013.03: 101. ISBN 978-7-5430-7467-5.
- ^ 張馭寰,羅哲文. 中国古塔精萃.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8-05-01: 217. ISBN 7-03-000104-4.
- ^ 8.0 8.1 8.2 藍蔚. 武昌黄鶴樓“勝像宝塔”的拆掘工作報導. 文物參考資料. 1955-10: 73–79.
- ^ 皮明庥主編. 武汉通史 宋元明清卷 3. 武漢:武漢出版社. 2006.06: 288. ISBN 978-7-5430-3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