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議會大火

座標51°29′57.5″N 00°07′29.1″W / 51.499306°N 0.124750°W / 51.499306; -0.12475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Coloured aquatint of the Burning of Parliament. Firemen are pictured in front of the building, while soldiers are seen towards the left of the image, keeping back crowds.
1834年10月燃燒中的威斯敏斯特宮和前方的宮殿廣場[1]

威斯敏斯特宮是中世紀的一座皇宮,同時也是議會所在地,它在1834年10月的一場大火中受到嚴重破壞。起因:1826年之前,英國財政部一直用一種木製計數棒來核算收支狀況,後來這些木塊便被隨意扔在上議院下層的兩個火爐中燒毀,導致穿過上議院樓下的兩個煙囪管道起火,並順着牆壁蔓延開來。

火勢在大廈中迅速蔓延,並且發展成為倫敦自1666年大火至二戰德國轟炸造成的火災之間最大的一次大火;許多人,包括諸多藝術家都在其畫作中記錄了這一重大事件。火災持續了大半夜,燒毀了皇宮中的大部分地方,包括改建後的聖史蒂夫教堂英語St Stephen's Chapel(當時的下議院會議召開地)和上議院,「國王廳」以及議長和下議院主事官的住所。

所幸的是倫敦消防局主管James Braidwood英語James Braidwood (firefighter)及時採取措施保住了威斯敏斯特大廳和舊議會所在地的一小部分地方。1836年, 查爾斯·巴里在激烈競爭中贏得了新皇宮的建造設計權。巴里和奧古斯塔斯·普金共同提出的設計方案將倖存下來的建築容納到新的建築群中。這場競爭的結果也使得哥特風格成為當時國內建築風格的主流,而後來這座新皇宮也因為它「卓越的普世價值」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背景

[編輯]
火災前的上下議院
View of a large room, showing the Speaker of the House sitting at the end. Down each side of the room, MPs are sitting – one MP is standing on the right, giving a speech. Balconies are on either side, with spectators visible.
1808年時的下議院
View of the House of Lords from the inside. Their lordships are sitting on three sides of a square, with the Speaker of the House, and the royal throne making up the fourth side.
大約是1809年時的上議院
1834年威斯敏斯特宮的平面圖

威斯敏斯特宮原本是11世紀早期克努特大帝泰晤士河北岸建造的一座皇家寢宮,後來被歷代國王不斷擴充壯大,其中包括:懺悔者愛德華修建的西敏寺征服者威廉新建的一所皇宮,以及他的兒子威廉二世從1097年開始修建的威斯敏斯特大廳亨利三世在1270年為財政部新建的大樓,主管國家稅務徵收,同年還建造了民訴法院、王座法庭和衡平法院。1245年,國王的座椅被放在了這座宮殿裏,意在表明這座宮殿是英國皇室的中心。[2][3]

1295年時,威斯敏斯特宮曾是由愛德華一世召集模範議會成員開會的地方,該議會也是英國首個代表議會;他當政期間就在「國王廳」或「白廳」召見16名議員。1332年時,男爵(代表傳統貴族階層)、新興資產階級和市民(代表平民)開始分開召開會議,而到了1377年,這兩個階級已經完全分離。[4][5] 1512年,一場大火摧毀的皇家宮殿建築群的一部分,亨利八世便將皇宮遷到了不遠的懷特霍爾宮,但是威斯敏斯特宮依然 作為皇宮被保留了下來。1547年,亨利八世的兒子,愛德華六世將聖史蒂夫教堂作為下議院辯論的場所。上議院則在中世紀的「女王廳」里召開會議,直到1801年後才改為萊斯廳。[4][6] 從1547年之後的三個世紀,該宮殿一直在進行擴建和改造,變成了一座到處是木製走廊和樓梯的大迷宮。[7]

聖史蒂夫教堂之前一直沒有什麼大的整修, 後來時任皇家宮殿建造總顧問克里斯多佛·雷恩爵士在1692年奉命對其進行結構改造。他降低了教堂的屋頂高度,移除了彩色玻璃窗,鋪上了新地板,並在這座哥德式風格的建築外牆上鑲上了木板。[8][9][a]首相威廉·格萊斯頓回憶起1832年他剛當選議員首次進入宮殿時說道「這座宮殿讓人感到便利的一點可能是...很小巧。整個建築里找不到一個可以讓你洗手的地方。」[10] 該宮殿裏的基礎設施十分貧乏,一位激進派議員Joseph Hume英語Joseph Hume甚至在1831年和1834年的議會辯論中呼籲議院應該去找一個新的辦公地點;同樣,另一位議員威廉·克伯特也發問「為什麼我們要擠在一個根本不可能進行安靜有序的討論的地方...為什麼658個人要被塞到一個根本挪不開腳的地方」[11]

到1834年的時候,這座宮殿群已經擴大了許多。最先是18世紀中期John Vardy英語John Vardy設計的一座石樓,然後是19世紀初James Wyatt英語James Wyatt約翰·索恩的改建。Vardy將那座帕拉弟奧建築風格的石樓安放在了威斯特敏斯特宮的西側;[12] Wyatt對下議院進行了擴建,將上議院移到了「請願宮」,又重修了議長室。[12] Soane是在1813年Wyatt死後負責宮殿改造工作的,他重修了威斯特敏斯特大廳,用新古典主義風格修建了法院,還建造了一個新的皇家入口,樓梯和畫廊,以及諸多會議室和圖書室。[12]

由於宮殿周圍沒有防火牆或界牆來阻擋可能的火災,有些人預料到這些建築將十分危險。[13] 18世紀後期,曾有諸多議員預計宮殿一旦起火,將會是一場災難。隨後,在1789年,由14名建築師聯名所寫的一份報告曾警告宮殿可能會發生火災,其中就有Soane和羅伯特·亞當[14] Soane在1828年再次警告,他寫道「要想避免火災,就要儘快修繕和改造宮殿內狹窄、陰暗、骯髒的走廊,解決房間數量不足的問題」。但是他的警告卻再一次被當局忽略。[15]

Two small pieces of wood, slightly triangular in shape; these are two halves of the same piece of wood. The top piece shows writing in old English; the lower is rougher.
財政部在1826年之前一直使用的木製計數棒

從中世紀開始,財政部就一直用一種通常用柳樹製成,上面刻有凹痕的計數棒來清算賬目。[16][17] 議會歷史學家Caroline Shenton這樣描述這種計數棒:「大概也就是一紮的長度。」[18] 這些計數棒使用完後會被定期銷毀。[17] 到了18世紀末,這種計數棒已經逐漸失去了使用價值,1782年的一項議會法案規定所有記錄都要以書面形式,不再使用計數棒。該法案還撤除了財政部中的冗餘職位,但是同時又保證只有在該職位上的在職人員死亡或退休後該規定才生效。[19] 1826年,最後一位「在職人員」逝世,該法案正式生效,[17] 但直到1834年那些過時的程序問題才逐漸被廢除。[16][20] 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曾在一次行政改革協會的演講中將如此長時間保留計數棒的行為描述為「頑固地遵從着一套老舊的習慣」;他還嘲諷了那些批准用紙張取代木頭所需的官僚審批程序,「這個國家的繁文縟節越來越多,卻從來不提原本的目的是什麼」。[21] 到最後處理計數棒的時候,一共有滿滿的兩大車。[17]

1834年10月,工程主管Richard Weobley接到財政部的指令,要求他在議會休會期間將以往的計數棒全部處理掉。他本來打算將計數棒分發給議會的工作人員當作薪柴,但是最終選擇將它們放在就在上議院樓下的兩個供暖火爐里焚毀。[22][23][b] 這兩個火爐原來的燃料是煤炭,火焰小卻供熱多,換成木頭後火勢則變得很大。[25] 火爐位於下議院下層的地下室,其管道順着牆壁連接着外面的煙囪。[22]

火災經過

[編輯]
描述這場火災的現代畫作
View of the front of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 on fire, seen from Abingdon Street. Crowds—seen at the bottom of the image—are being held back by soldiers, while firemen can be seen tackling the blaze
彩色銅版畫:《議會大廈之火》,作者不詳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on fire, seen from the south bank of the Thames; viewers have taken to boats on the Thames to get a better view.
1834年《燃燒中的威斯特敏斯特宮》,作者不詳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on fire, seen from the south bank of the Thames. Westminster Bridge is seen on the right, partially hidden by the smoke.
J·M·W·特納所畫的《燃燒的上下議院》

計數棒的銷毀工作從10月16日黎明開始並持續了一整天;兩個愛爾蘭工人, Joshua Cross和Patrick Furlong負責這項工作,[26] 而Weobley則時不時過來監督情況,事後他稱每次他過來的時候兩個燃燒爐的風口都是開着的,以便工人能觀察到裏面的燃燒情況,而且兩個爐子裏計數棒的高度都一直保持在4英寸(10厘米)。[27] 另外一個目擊者,上議院的點燈人,Richard Reynolds,後來則說他看見Cross和Furlong曾將大量計數棒一次性扔進火爐中,但是兩人都對此予以否認。[28]

照看火爐的人沒有意識到火爐內的高溫已經把煙囪內的鍍銅層融化,並導致煙囪着火。由於兩個火爐的風口都是敞開的,大量的氧氣得以進入火爐,使燃燒更加旺盛,火焰燃燒的高度很快超過了其在管道中正常的高度。[29] 掃煙囪的小男孩們為了在煙囪里有落腳的地方就在煙囪里割出一個個凹槽,雖然孩子們會在清掃完煙囪後會將煙囪內壁抹平,但是其內部結構還是因此遭到了破壞,煙囪內壁也因此不斷變薄。1834年10月的時候還沒人給煙囪進行一年一次的清掃,所以當時煙囪管道內積存了大量的木餾油。[22][30][c]

10月16日下午,上議院中傳來一陣濃烈的燒焦氣味;到4點鐘時,兩位來參觀的遊客在欣賞掛在牆上的「無敵艦隊」掛毯的時候已經無法看清畫的是什麼了,因為此時煙霧已經很濃了。當他們來到房間拐角處的「黑杖侍衛隔間」時,他們感到腳下的地板在發熱。[32][d] 4點後不久,Cross 和 Furlong將最後一些計數棒扔進爐內,完成了他們的工作,隨後向往常一樣鎖好門,到附近的星嘉德酒館喝酒去了。[34]

下午6點,一位看門人的妻子首先發現了火災,當時火勢已經蔓延到上議院大門。她進到房間裏後發現「黑杖侍衛隔間」已經起火,窗簾和木製桌椅都在燃燒,隨後她拉響了警報。[22][35] 宮殿內的人員在之後的25分鐘裏一片恐慌,他們試圖控制火勢,但是並沒有呼叫幫助,也沒有警告宮殿另一頭的下議院。[22]

下午6:30分,空中閃過一道亮光[e] 隨後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火球,《曼徹斯特衛報》當時報道「爆炸從上議院中心開始,威力如此之大,以至於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裏所有的房間都陷入一片火海」。[37][38] 爆炸以及後來燃燒的屋頂將整個天空照得通亮,連在20英里(32公里)外溫莎城堡里的皇室成員都看到了這一景象。看到火焰後,附近地區的消防人員很快趕來協助滅火,但是由於當時只有兩台手搖水泵,所以收效甚微。[22][39] 6:45分,英國近衛軍第一團的100名士兵前來增援,他們中有人同警察一起在宮殿前圍成一道人牆以阻止不斷壯大的人群遠離消防員;有的人則協助消防員用水泵噴水。[40]

一家由幾家保險公司運營的倫敦消防公司(LFEE)在早上7點左右接到警報,當時大火已經燒到了上議院。由於威斯特敏斯特宮殿群中的建築物都沒有投保,所以它們並不在倫敦消防公司的保護範圍內,但是其主管James Braidwood英語James Braidwood (firefighter)還是帶着12台水泵和64個消防員趕來救援。[35][41][f] 消防員們甚至將水管一直連到了泰晤士河,但由於當時河面處於低潮期,所以宮殿臨河的這一面並沒有充足的水量用來滅火。[42]

上議院在Braidwood帶人趕來之前就已經被燒毀了,一股強勁的西南風又將大火順着狹窄的木製走廊吹到了聖史蒂夫教堂。[10][41] Brainwood趕來後不久聖史蒂夫教堂的屋頂就坍塌下來,響聲之大甚至讓有的圍觀民眾以為這是像「火藥陰謀」那次一樣的爆炸。根據當時《曼徹斯特衛報》的報道「7點30分的時候,河岸邊和各個建築上都已經安放了許多水泵,但是這次的火勢太大,噴了多少水都不見效果。」[37] Braidwood看到此時想保護大部分宮殿已經是不可能了,所以他決定將重點放在保護威斯特敏斯特大廳上,他讓消防員將連接大廳和正在燃燒的上議院的那部分屋頂拆除,並且給大廳的屋頂澆上水防止着火。他以那些已經無法控制火勢的建築為代價,保留了這個中世紀的建築。[10][41]

宮殿着火的消息很快在倫敦傳開,同時燃燒的火光也引來越來越多的民眾前來圍觀。其中有一個《泰晤士報》的記者看到「出現了大批順手牽羊的紳士,且都收穫頗豐,有的人還犯下了暴行」。[43] 為了更好地觀看這番景象,前來圍觀的人將西敏橋堵得水泄不通,有的人甚至用找到或租到的任何水上的漂浮物到河面上去觀看。[44] 還有數千人聚集在國會廣場上觀看,其中包括當時的首相墨爾本爵士和許多內閣成員。[45][46] 蘇格蘭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當時也在現場,他後來回憶道:

「人們都很安靜。但是十分高興;當微風吹過時,他們會叫好和吹口哨,好像是希望風再大一點一樣;'上院着火了'—'這就是通過《濟貧法》的後果'—'他們的審判來了'!到處都是諸如此類的叫喊聲,但是我沒有看到一個面露悲色的人。」[47]

Head and shoulders painting of James Braidwood. Braidwood is wearing a black frock coat, white shirt with high collar and a soft black stock and is looking to the left of the viewer.
上圖人物為時任倫敦消防局局長James Braidwood,1866

但是主管皇家建築日常維護的John Hobhouse爵士卻不認同這種觀點,他後來寫到「人們的表現十分良好;只有一個人因為在火勢變大的時候叫好而被逮捕……總之,不可能再有這麼多的人能表現得像今天這麼好了。」[48] 就連許多內閣成員和王公貴族,包括帕默斯頓爵士外交部長都在路人的幫助下破門而入搶救裏面的書籍和其他財物;下議院警衛們還冒險進入燃燒的房間去搶救議會權杖。[35]

下午9點,三個禁衛團趕到現場。[49] 雖然軍隊有協助控制人群,但是當局調動軍隊的目的卻是為了防止發生暴動,他們害怕這次議會大廈遭到的毀壞會「一石激起千層浪」。1830年歐洲的三場革命—法國比利時和波蘭革命,斯溫暴動造成的社會動盪,剛通過的1834年濟貧院修正案又減少了濟貧院對下層人民的社會救濟,這一切都讓統治者不得不保持警惕。[22][50]

大約1:30分左右,河水上漲,倫敦消防局的水面消防車才得以趕到現場。Braidwood早在5個小時前就通知水面消防車就位,但是由於水面過低,消防車只能停在下游的羅瑟希德。消防車趕到後,原先議長室內的大火很快得到了控制。[22][51]

1:45之前,Braidwood看到水面消防車的滅火效果和此時風向的改變使得大火遠離議會大廳後,他判定大廳不會被燒毀。而圍觀的人們在看到大廳安然無恙時也紛紛散開了,[52] 3點鐘左右,當大廳附近的火已經被差不多滅完的時候,人們已經全部離開了,但是火勢依然在向南邊蔓延。[53] 消防員們一直奮戰到凌晨5點,直到他們將最後的一些余火撲滅,同時警察和士兵也換了另一批人來站崗。[54]

上議院,包括它的更衣室和會議室,國王廳和皇家畫廊的一段走廊全被焚毀殆盡。下議院。包括其圖書館和會議室,下議院主事官和議長的住所也是如此。[12] 其他的地方,像是法庭,都遭到了十分嚴重的破壞。[55] 一些遭到破壞相對較少的建築包括威斯特敏斯特大廳,迴廊,聖史蒂夫教堂的地下室,珠寶塔以及南邊一些由索恩設計建造的新建築。[56] 1496年起開始實施的英國計量標準,「」和「」,在這場大火中被毀。[57] 同時消失的還有15世紀以來的大部分下議院會議記錄。由於1497年以來的議會法案和上議院日誌當時存放在珍寶塔中,因此這些文件躲過了一劫。[58][59] 用申頓的話說,這場大火是「倫敦自『1666年大火』到二戰『德軍閃電轟炸』期間最嚴重的一場火災」,[60] 但是這場規模和威力都空前的火災卻沒有造成人員死亡,只有九人因為受傷較重而住院。[61][62]

後續

[編輯]
A view of Parliament, burned out, from the South bank of the Thames. The outline of a large gable ended building is visible in the middle of the complex; there is much smoke around the image. Several boats are visible on the river, looking at the building.
火災後從泰晤士河上觀察到的威斯特敏斯特宮

火災後第二天,樹木森林辦公室發佈了一份損失報告,報告稱「正在嚴厲追查火災發生原因,但是有理由相信這起事件是意外造成的。」[55] 《泰晤士報》也報道了一些可能的火災原因,但是卻暗示財政部使用的計數棒是罪魁禍首[55] 。同一天,在倫敦的內閣成員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制定了一份要調查的火災目擊者名單;10月20日,樞密院的一個委員會開始調查這起火災。[28]

這些私下會見的調查小組成員聽到了火災原因的各種版本,有的說是因為上議院的水管工工作不認真,有的說是,還有的說是煤氣爆炸導致的,其他謠言也開始流傳;當時的首相還受到一封匿名信,信中稱是有人故意縱火。[63] 調查小組於10月8日發佈調查報告,報告中稱計數棒的焚毀工作是造成火災的原因。調查小組認為Cross和Furlong在焚毀計數棒的時候不可能像他們說的那樣不小心,報告中也寫道「很不幸,韋伯利先生沒有有效地監管計數棒的焚毀工作」。[64]

Head and shoulders painting of Sir Charles Barry. Barry is wearing a black jacket, white shirt with high collar and a soft black stock and is looking directly at the painter.
Charles Barry, c. 1851
Head and shoulders painting of Augustus Pugin. Pugin is wearing a grey jacket, black waistcoat, white shirt and a black tie; he is looking to the right of the painter.
Augustus Pugin, c. 1840

威廉四世提出將白金漢宮作為議會辦公的臨時場所,[65] 但是這個提議卻被一些議員們拒絕了,理由是白金漢宮太過「昏暗」。[66] 但是由於議會需要辦公地點,所以就為萊斯大廳和國王大廳重安了屋頂,又把裏面重新佈置了一番,並且在1835年2月23日的國會開幕大典充當上院和下院的位置。[7][67][g] 上議院大法官布魯厄姆勳爵在典禮上宣讀了國王的一份詔令,宣佈議會將休會到1835年11月25日。[68]

雖然建築師羅伯特·斯默克在1834年12月成為新議會大廈的指定設計師,但是前議員Edward Cust英語Edward Cust上校卻堅持要通過公開競爭來選出設計師,這一提議很快在媒體中傳開,並在1835年促成了一個皇家委員會的成立,由該委員會商討決定建築的風格。6月,委員會決定新建築風格只能是伊利沙伯風格或者哥德式風格。委員會還要求新建築的外觀不一定要與之前的一樣,但是要將倖免於火災的威斯特敏斯特大廳,教堂地下室和聖史蒂芬修道院納入到其建築群中。[69]

競標活動在1835年11月結束,共有97套方案參與,每套方案都用化名或標誌來加以區分。[69] 委員會在1836年2月給出了方案建議;最終獲勝方案是64號,代表標誌為建築師查爾斯·巴里所選的一道閘門,並且他也獲得了1500英鎊的獎金。[70][71][h] 在最終確定建築草圖時,巴里考察了眾多伊利沙伯時代的世俗風格建築和哥德式建築,但是沒獲得靈感,於是他在最終畫設計圖前又去比利時參考了一些弗蘭德民間建築;為了畫設計圖,他還雇了一位23歲的建築師奧古斯塔斯·普金做他的幫手,建築史學家尼古拉斯·佩夫斯納形容奧古斯塔斯·普金是「最多產、最富有激情的哥德式建築家」。[73][74][i] 34位參與競爭的設計者向議會請願反對巴里獲勝,因為巴里和Cust是朋友,但是議會否決了他們的意見,前首相羅伯特·皮爾爵士也對巴里和整個的競爭程序表示支持。[76]

重建後的威斯特敏斯特宮

[編輯]
Architectural plans of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 drawn up by Charles Barry. The plans show a long, asymmetrical building. Westminster Hall is shown as part of the image, sitting off the perpendicular to the rest of the building
Barry構想的議會及辦公室設計圖,1852年出版
View of the long Parliament building, as seen from the southern bank of the Thames. On the left of the building is the Victoria Tower, flying the Union Flag; on the right is the Elizabeth Tower (often called Big Ben).
從泰晤士河南岸觀察到的威斯特敏斯特宮東面
View of Parliament from Parliament Square, showing the members entrance and the Victoria Tower
從聖史蒂夫教堂入口處看到的威斯特敏斯特宮西側

Barry將新宮殿設計為縱向結構,前英國廣播公司(BBC)政治編輯Christopher Jones 稱之為「一個長條狀的上下議院會議室」,[77] 這樣的佈局使得下議院議長能夠直視放在上議院的王后寶座。[78] 新宮殿相當於11個庭院大小,裏面可提供大約200人的住宿,[79] 一共有1180個房間,126組樓梯以及2英里(3.2公里)的走廊。[80] 從1836年到1837年,Pugin又畫了一些更加詳細的設計圖,宮殿完工時的預算也就可以確定了;[73][j] 據報道,預算開支在707000英鎊。[74]到725000英鎊之間,到完工時一共修建了六年。[69][k]

1838年6月,Barry和他的同事到英國各地尋找能為新宮殿的建造提供石料的產地,[l] 並最終選擇了利茲公爵安斯頓採石場的鎂質石灰岩。[81] 1840年4月27日,Barry的妻子為宮殿奠基。但由於石料在開採和處置過程中方法不當,再加上當時倫敦空氣污染嚴重,這些石頭後來出現了許多問題:1849年出現了首次石塊脫落的現象,後來不都不定期進行大規模整修。[82][83]

從1841年9月到1843年5月,由於石匠們的罷工,施工一度中斷,[84] 但是上議院還是在1847年搬入了新宮殿。[85] 1852年,新的下議院也完工,[m] 上下議院的議員們第一次走進新的會議室。維多利亞女王是第一個走進建造完畢的新宮殿的人。同年,Barry被封為下級爵士[85][86] Pugin卻因為精神失常被囚禁在伯利恆平民瘋人院,後來在40歲的時候去世。[75]

大本鐘[n]於1858年完工,維多利亞塔則是在1860年完工,[85] Barry於同年5月逝世,未能看到整個工程的完工。[88] 工程的最後收尾工作是在他兒子愛德華的督導下完成的,並且而愛德華在1870年前(註:他於1880年去世)也一直投身建築行業。[89] 工程總造價大概為250萬英鎊。[90][o]

後世影響

[編輯]

1836年,皇家公共記錄委員會成立,其職責是調查議會文件記錄的遺失和為今後文件的保存提出建議。他們於1837年發表的記錄保護建議直接促成了《公共記錄法案》(1838)的通過,在該法案下成立了公共記錄辦公室,原址在法院巷[22][p]

View of the frontage of Parliament on fire, done in watercolour by John Constable. Fire engines are seen in front of the building, with crowds shown at the outside of the image.
目擊者約翰·康斯特勃所作的畫

這場火災成為「19世紀倫敦唯一一件描述最多的事件···吸引了眾多雕刻家,水彩作者和畫家的注意」,其中就有風景畫畫家J·M·W·特納,他畫了兩幅有關這場大火的畫;還有浪漫主義畫家約翰·康斯特勃,他在威斯特敏斯特大橋上的一個馬車裏畫下了這場大火。[92][93]

標準度量儀器的損毀使得英國不得不重新制訂其重量和尺寸測量系統。從1838到1841年,英國政府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在國內有兩種不同的計量體系:常衡制金衡制,隨即決定使用常衡制;金衡制只用於黃金,白銀和寶石。[94] 後來,一位專門製造科研儀器的工匠William Simms英語William Simms (instrument maker)又重製了那些損毀的度量儀器,在經過「無數次為了找到最合適的金屬和形狀以及調整溫度的實驗測試」後又重製了那些損毀的度量儀器。[94][95]

威斯特敏斯特宮自1987年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被認為具有極高的普世價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這座建築描述為「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象徵意義」,其部分原因是因為它「作為一座兼具整體性和傑出性的新哥德式建築典範,它絕對是同類型中最具有重要意義的建築之一」。[96] 這座宮殿的哥特風格成了全國各建築的模仿對象,甚至是一些非宗教建築。[12]

2015年下議院委員會主席John Thurso英語John Thurso宣稱宮殿處在「十分危險的狀態」。下議院議長約翰·伯考也贊成這一說法,並認為宮殿需要一次大修。他說議會大廈「經常漏水,大樓內部有許多石棉,有起火的危險」,解決這些問題的花費是三十億英鎊。[97]

註釋與參考文獻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1707年《聯合法案》通過後,45名蘇格蘭議會議員成為進入下議院,Wren也因此拓寬了宮殿內的畫廊。[9]
  2. ^ 狄更斯後來嘲諷這個決定時說道「計數棒堆積在宮殿裏,任何聰明人應該很容易就想到沒有比讓附近的窮苦百姓把這些木頭帶回家當柴燒更簡單的處理方式了。但是,這些木頭卻再也沒派上任何用場,是所謂的例行公事認為它們不該有任何用處,所以才下令將它們秘密地焚毀。」[24]
  3. ^ 同年7月,議會通過《1834煙囪清潔工發案》,禁止不滿10歲的兒童從事煙囪清潔工作,並且認定任何強迫他人進入煙囪的行為將構成刑事犯罪。[31]
  4. ^ 黑杖侍衛——正式名稱為禮儀官,是負責宮殿維護,服務和安全的議會官員[33]
  5. ^ 閃燃指的是密閉空間裏的熱量迅速上升,導致其中的所有物體在同一時間達到着火點後的燃燒現象。發生閃燃的物體會在着火的時候釋放出可燃氣體,這些氣體會同時燃燒擴散,產生一個火球。閃燃時溫度會達到500-600攝氏度(約為900-1100華氏度)。[36]
  6. ^ Braidwood在一年前被從愛丁堡消防大隊調到倫敦;愛丁堡消防大隊是英國第一家地方性消防機構。[35]
  7. ^ 國王廳在1847年前一直充當上議院會議大廳,它在1851年被拆除。[7] 萊斯大廳則在1852年前一直是下議院的會議室。[9]
  8. ^ 根據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膨脹率來計算,1836年的1500英鎊大概相當於2015年的12萬3千英鎊。[72]
  9. ^ 除了為 Barry 畫設計圖外, Putin 也曾為另一位參加競爭的蘇格蘭設計師 James Gillespie Graham 畫過草圖。[75]
  10. ^ 1844年9月,Barry 邀請 Putin 協助設計上議院內的佈局裝飾,而後他便設計了許多裝飾品,包括彩色玻璃,牆紙,裝飾布料和瓷磚[73][75]
  11. ^ 根據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膨脹率來計算,1837年時的70萬7千英鎊大致相當於2015年的5千6百萬英鎊。[72]
  12. ^ 和他一起去的有地質學的奠基人,威廉·史密斯博士;軍械地質測量局的比徹·瓦爾特爵士;以及為倫敦國家美術館的石柱進行雕刻的一個技術熟練的泥瓦匠。[81]
  13. ^ 1851年12月的時候,下議院會議室正處在試用期。議員們總是抱怨會議室內聲音效果太差,這迫使 Barry 不得不降低了屋頂的高度,但因為這與他最初的設計想法背道而馳,他從此再也沒有進入這個會議室。[74][86]
  14. ^ 2012年,為了慶祝伊利沙伯二世登基60周年,這座鐘塔被更名為伊利沙伯塔。[87]
  15. ^ £2.5 million in 1870 equates to approximately £209 million in 2015, according to calculations based on Consumer Price Index英語Consumer Price Index (United Kingdom) measure of inflation.[72]
  16. ^ 該機構現已遷至裘園,並改名為國家檔案館[9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Cooper 1982,第68–71頁.
  2. ^ Henry III and the Palace. UK Parliament. [2015-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3. ^ Jones 1983,第10頁.
  4. ^ 4.0 4.1 A Brief Chronology of the House of Commons (PDF). UK Parliament. August 2010 [2015-04-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5-11). 
  5. ^ Jones 1983,第15–16頁.
  6. ^ Location of Parliaments in the later middle ages. UK Parliament. [2015-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7. ^ 7.0 7.1 7.2 Shenton, Caroline. The Fire of 1834 and the Old Palace of Westminster (PDF). UK Parliament. [2015-04-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5-11). 
  8. ^ Walker 1974,第98–99頁.
  9. ^ 9.0 9.1 9.2 The Commons Chamber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 UK Parliament. [2015-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10. ^ 10.0 10.1 10.2 Bryant 2014,第43頁.
  11. ^ Shenton 2012,第18頁.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Bradley & Pevsner 2003,第214頁.
  13. ^ Flanders 2012,第330頁.
  14. ^ Destruction by fire, 1834. UK Parliament. [2015-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15. ^ Shenton 2012,第56頁.
  16. ^ 16.0 16.1 Goetzmann & Rouwenhorst 2005,第111頁.
  17. ^ 17.0 17.1 17.2 17.3 Tally Sticks. UK Parliament. [2015-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18. ^ Shenton 2012,第51頁.
  19. ^ Baxter 2014,第233頁.
  20. ^ Baxter 2014,第355頁.
  21. ^ Dickens 1937,第175頁.
  22.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Shenton, Caroline. The day Parliament burned down. UK Parliament. 2013-10-16 [2015-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23. ^ Jones 1983,第63頁.
  24. ^ Dickens 1937,第175–76頁.
  25. ^ Shenton 2012,第41頁.
  26. ^ Shenton 2012,第22–23頁.
  27. ^ Shenton 2012,第50頁.
  28. ^ 28.0 28.1 Jones 1983,第73頁.
  29. ^ Shenton 2012,第68頁.
  30. ^ Shenton 2012,第62–63頁.
  31. ^ Shenton 2012,第63頁.
  32. ^ Shenton 2012,第64–66頁.
  33. ^ Black Rod. UK Parliament. [2015-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5). 
  34. ^ Shenton 2012,第60頁.
  35. ^ 35.0 35.1 35.2 35.3 Withington 2003,第76頁.
  36. ^ DiMaio & DiMaio 2001,第386–87頁.
  37. ^ 37.0 37.1 Awful destruction by fire of houses of parliament. The Manchester Guardian (Manchester). 1834-10-18 [2016-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1). 
  38. ^ Shenton 2012,第75頁.
  39. ^ Shenton 2012,第77頁.
  40. ^ Shenton 2012,第81頁.
  41. ^ 41.0 41.1 41.2 Flanders 2012,第331頁.
  42. ^ Shenton 2012,第104頁.
  43. ^ Destruction of Both Houses of Parliament by Fire. The Times (London). 1834-10-17: 3. 
  44. ^ Jones 1983,第66頁.
  45. ^ Shenton 2012,第89頁.
  46. ^ Blackstone 1957,第118–19頁.
  47. ^ Carlyle 1888,第227頁.
  48. ^ Broughton 1911,第22頁.
  49. ^ Jones 1983,第67頁.
  50. ^ Shenton 2012,第128–29, 195頁.
  51. ^ Shenton 2012,第197–98頁.
  52. ^ Shenton 2012,第203頁.
  53. ^ Shenton 2012,第205–06頁.
  54. ^ Shenton 2012,第217頁.
  55. ^ 55.0 55.1 55.2 Destruction of Both Houses of Parliament by Fire. The Times (London). 1834-10-18: 5. 
  56. ^ Flanders 2012,第104頁.
  57. ^ Gupta 2009,第37頁.
  58. ^ Shenton 2012,第191頁.
  59. ^ Jones 2012,第36頁.
  60. ^ Shenton 2012,第4頁.
  61. ^ Jones 1983,第71頁.
  62. ^ Shenton 2012,第243–44頁.
  63. ^ Shenton 2012,第237–38頁.
  64. ^ Destruction of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Report of the Privy Council. The Observer (London). 1834-11-16: 2. 
  65. ^ Place of Assembly for the Two Houses Provided by the King. The Observer (London). 1834-10-19: 2. 
  66. ^ Bryant 2014,第44頁.
  67. ^ Bryant 2014,第43–44頁.
  68. ^ Shenton 2012,第241–42頁.
  69. ^ 69.0 69.1 69.2 Rebuilding the Palace. UK Parliament.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70. ^ Walker 1974,第104頁.
  71. ^ London, Sunday, February 7. The Observer (London). 1836-02-08: 2. 
  72. ^ 72.0 72.1 72.2 見英國零售價指數英語Retail Price Index,數據來自Clark, Gregory. The Annual RPI and Average Earnings for Britain, 1209 to Present (New Series). MeasuringWorth. 2017 [2022-06-11]. 
  73. ^ 73.0 73.1 73.2 Bradley & Pevsner 2003,第215頁.
  74. ^ 74.0 74.1 74.2 Port 2004.
  75. ^ 75.0 75.1 75.2 Wedgwood 2004.
  76. ^ Jones 1983,第79頁.
  77. ^ Jones 1983,第80頁.
  78. ^ Quinault 1992,第84頁.
  79. ^ Jones 1983,第97頁.
  80. ^ Jones 1983,第101頁.
  81. ^ 81.0 81.1 Jones 1983,第100–01頁.
  82. ^ Bradley & Pevsner 2003,第218頁.
  83. ^ The stonework. UK Parliament. [2015-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84. ^ Jones 1983,第101–02頁.
  85. ^ 85.0 85.1 85.2 Bradley & Pevsner 2003,第216頁.
  86. ^ 86.0 86.1 Jones 1983,第107頁.
  87. ^ Elizabeth Tower naming ceremony. UK Parliament. [2015-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88. ^ Jones 1983,第113頁.
  89. ^ Jones 1983,第116頁.
  90. ^ Quinault 1992,第91頁.
  91. ^ Shenton 2012,第256–57頁.
  92. ^ Galinou & Hayes 1996,第179頁.
  93. ^ Shenton 2012,第113–14頁.
  94. ^ 94.0 94.1 Shenton 2012,第258頁.
  95. ^ McConnell 2004.
  96. ^ Palace of Westminster and Westminster Abbey including Saint Margaret's Church. UNESCO. [2015-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97. ^ Speaker John Bercow warns over Parliament repairs. BBC. 2015-03-03 [2015-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來源

[編輯]

51°29′57.5″N 00°07′29.1″W / 51.499306°N 0.124750°W / 51.499306; -0.12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