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泰 (解放軍)
趙國泰(1915年9月—1974年11月28日),男,湖北崇陽青山大眼泉村嶺背趙家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1]也是作為湘鄂贛老區的崇陽縣的唯一的開國將軍。
生平
[編輯]生於僱農家庭。8歲做傭工放牛,未讀過書。因家聘沒有種牛痘,生天花後臉上留下疤痕,在部隊被上下級稱「趙麻子」。13歲在城關李記糕餅店當小僱工。1930年5月中旬,在縣城參加紅三軍團紅八軍第二縱隊(政委石恆中)。紅軍將遠離崇陽時,趙國泰請縱隊宣傳隊長王惟允(後改名王平,開國上將)給家裏寫了封報平安的信。最開始在縱隊(師級)部任勤務員,由於個子矮、在家跟民間藝人學過嗩吶,調入師部司號班任司號員。1931年入團。1932年2月轉黨。1933年調入紅三軍團保衛局2科任科員。1934年5月在廣昌戰鬥右大腿被一顆機槍子彈打中負重傷,由營號目兼書記員楊樹根背下戰場走了幾天送到興國縣的一所紅軍醫院。1934年10月以傷殘之身堅持隨中央紅軍長征,任紅三軍團紅四師第11團司號員、紅三軍團保衛局通訊班長。1935年10月任紅四師司號長。1936年1月入中國工農紅軍學校學習,開始識字並接受軍政訓練。1936年6月編入紅軍大學繼續學習,9月畢業留紅軍大學任政治教員。
1937年8月,在紅軍大學當教員的趙國泰隨八路軍野戰政治部組織科長王平隨八路軍總部朱德、任弼時等首長及直屬隊在韓城渡黃河,去山西五台縣東冶鎮,王平帶的幹部下去開闢晉察冀邊區,趙國泰和辛力生、李金才、賈其敏等十幾名紅軍幹部開闢靈壽縣,1937年10月組建了第二戰區靈壽縣戰地動員委員會,組建了八路軍靈壽營。趙國泰先任該營教導員,後任營長。1937年11月中旬,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在曲陽縣成立,司令部設在靈山鎮,司令員陳漫遠,副司令員黃永勝,政委王平,轄阜平、曲陽、唐縣、完縣、定縣、望都、滿城、易縣、淶水等縣。趙國泰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第四支隊(為三分區主力合編)第十二大隊(團級)政治處長。1938年8月,為了適應鬥爭需要和加強主力部隊建設,晉察冀軍區根據游擊隊發展情況,指示第三軍分區擴建兩個游擊支隊,隨即以定縣、曲陽、行唐、新樂等縣大隊為基礎建立第一游擊支隊(支隊長趙國泰,政委杜文達),以行唐、定唐、望都等縣大隊為基礎組建了游擊第二支隊。1938年8月23日偽「平漢線警防隊」第六區隊(該部幹部基本為東北軍出身)1800多人在上校區隊長王溥率領下在保定外圍反正,8月31日在唐縣北店頭改編為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游擊軍」,司令員李允聲(1939年初投日未逞被處決)、政委康健生、副司令員王溥,政治部主任厲男(曾留學日本廣島高等師範,時任北方分局敵工部副部長兼晉察冀軍區敵工部部長),隸屬於晉察冀三分區,編制為支隊、大隊、區隊三三制,每個區隊轄4個班,每班10人,武器裝備精良,配有擲彈筒、重機槍、迫擊炮和一部電台。1939年1月趙國泰率三分區游擊一支隊的老八路六個連800多人編入該部。趙國泰在紅軍時期當過號兵,經常親自吹衝鋒號帶領部隊衝鋒,是個不拍死敢打硬仗的長征老紅軍領導。1940年11月16日在曲陽張家峪戰鬥中王溥率警衛連殿後,五處負傷為不拖累突圍而自戕,晉察冀三地委組織部長郗曉峰和游擊軍政治部主任郝玉明等33名幹部犧牲,17名幹部負傷,84人被俘。第三軍分區參謀長唐子安接任游擊軍司令員。1942年任堅持曲陽縣敵後鬥爭的晉察冀三分區第六區隊(團級)隊長。1943年3月趙國泰赴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二部學習,李光輝接任游擊軍政委。該部沿革為晉察冀三分區第42團(團長成少甫、政委熊光焰、參謀長馬衛華)、冀晉縱隊第1旅第3團、晉察冀野戰軍第4縱隊第10旅第30團、解放軍第六十四軍第190師第570團,出了7名開國少將。[2]1945年5月編入八路軍南下支隊第二梯隊第五幹部大隊(「五干隊」),赴鄂豫邊區新四軍第五師工作。1945年8月走到豫中時日本投降,所部奉中央命令急赴東北。
1945年11月到達瀋陽,出任遼寧軍區第一軍分區區副司令員兼鞍山保安司令,1946年3月任安東保安旅旅長兼安東市保安司令,遼寧軍區第一軍分區副司令員兼通化衛戍司令,安東第三軍分區司令員。趙國泰和安東三地委領導根據1947年6月6日東北局《關於新收復區工作的指示》和陳雲在遼東分局幹部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在民運工作會上總結了「五·四」土改經驗,會後派出工作隊到本溪縣東營坊、新賓縣葦子嶺試點,1947年9月後三分區的土改鋪開,至1948年春結束。這次土改前期,由於部分幹部缺乏經驗,掌握政策不夠,階級陣線不清楚,侵犯了中農的利益,後期進行了糾偏。本溪縣土改後有3800人參軍。僅有11萬人口的新賓縣,半個月就有1700名農民參軍。1948年後,三分區武裝力量更加壯大,配合主力不斷出擊,把戰場推進敵占區。為了割斷敵人瀋陽到本溪的運輸線,分區主力於1948年1月9日開始,激戰3天,連克瀋陽至本溪間的高家歲、石橋子、姚千戶、陳相屯等8個據點,使本溪之敵只能靠空投困守孤城。分區部隊還不斷襲擊本溪、撫順邊沿據點牛心台、東西社。1948年5月安東軍區撤銷各軍分區時,率第三軍分區部隊編為安東軍區獨立第一支隊,轄獨立1團(參謀長劉遜德)、獨立2團(三分區基幹3團改稱)和獨立3團(從桓仁四分區調入),5月4日首戰進攻青年軍第207師第2旅第4團第三營據守的救兵台,俘營長崔儒才、副營長胡仁寰以下386人;斃傷排長以下30多人,繳獲迫擊炮2門,六零炮10門,反坦克槍2挺,重機槍9挺,輕機槍14挺,長短槍175枝,子彈94000發,炮彈427發,電台、電話總機各1部,望遠鏡3架,戰馬13匹及其他物資。隨後率部參加解放平頂山、本溪,在瀋陽殲敵6000人。1948年11月,所部駐防撫順,先後改稱東北野戰軍獨立第14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3師。中國人民解放軍撫順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孔原、副主任趙國泰為儘快恢復撫順煤礦生產,解決瀋陽燃料急需,解決撫順礦工的基本生活問題,經東北軍區同意,第163師派一個團修建撫順礦山工棚,再派一個團修撫順至瀋陽的公路,剩下的一個團負責礦山周邊剿匪。1949年春,第163師調3000多人到盤錦種水稻2000多畝。1949年10月間回湖北老家探親。
1950年9月,第163師從撫順調防安東市。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五十軍第150師7000人,1950年10月由時任師長王家善、政委李冠元率領入朝參戰,1951年4月中旬回國駐安東鳳城地區休整,補充兵員及裝備,改編為蘇式重裝部隊。1951年6月中旬,趙國泰從湖北老家探親後回到安東市。1951年7月上旬,第150師接到命令立即結集準備入朝參戰,原師長王家善和政委李冠元調離,由趙國泰接任師長,胡若瑕任政委。7月10日入朝。1951年11月16日,第150師第450團1200人分乘30條木船航渡20公里,分作兩路,夜襲登陸韓軍一個加強營400餘人據守的西海岸外的艾島。趙國泰聽取450團團長匯報後,當機立斷,果斷地派第二梯隊的第448團第1營於翌晨5時20分分乘20條木船增援,全殲該島守軍400多人,繳獲機槍30多挺,步槍300多枝。
1954年6月任第五十軍第二副軍長兼參謀長,入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3]。1957年3月2日畢業後任第五十軍第一副軍長。1964年春,趙國泰因病和其他原因,去職在大連軍人療養院休息。1969年3月復職升任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
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朝鮮二級國旗勳章
家人
[編輯]- 父親趙河清:木匠
- 母親吳梅喜:肺癆不治,1954年去世。
- 大弟趙勝祖
- 二弟趙天補:1934年生,雙胞胎。在崇陽縣副食品公司工作。
- 三弟趙天送:1934年生,雙胞胎。幼年生病致盲。
- 四弟趙天福:1940年生。在崇陽縣郵電局工作。
- 妻子 彭芬絮,15歲參加革命,任曲陽縣婦救會主任。1942年與趙國泰結婚。
- 女兒趙安平,1946年生。
- 兒子趙延平
參考
[編輯]- ^ 劉景泉主編; 沈久泉, 王凱捷, 李卓副主編. 中国抗日战争人物大词典. 天津大學出版社. 1999.
- ^ 「八路軍晉察冀游擊軍:其前身為偽軍,出了七名開國少將」,騰訊新聞,2021年12月2日
- ^ 揭秘:中共首批开国将军的级别是怎样划分的?. 鳳凰網(轉自摘自《黨史博覽》2010年第5期). 2010-06-13 [2012-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