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鼓樓
39°44′38″N 98°30′35″E / 39.74389°N 98.50972°E
酒泉鼓樓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甘肅省酒泉市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7-1463 |
認定時間 | 2013年3月 |
酒泉鼓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始建於十六國前涼時期,為城牆東門樓,明代時由於城牆外擴而處於城中心位置,清朝時因兵變焚毀,光緒年間重修。酒泉鼓樓共分為台基和木樓兩部分,其中台基夯土部分為前涼時期所建,其外砌有清代所建的磚牆,四面開有可供通行的券門。木樓位於台基之上,共有三層,東側和西側掛有牌匾。2013年,酒泉鼓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酒泉鼓樓原建於東晉穆帝永和年間,即前涼永樂年間(346-353年),原為時任酒泉郡太守謝艾主持重修的酒泉城[a]的東門樓,即譙樓。明朝洪武十八年(1395年),酒泉城向東拓建,譙樓的位置成了新城的正中央,並被改名為鼓樓,是為酒泉鼓樓。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鼓樓的基座周圍被加砌了一層青磚[2]:257。同治四年(1865年),酒泉鼓樓在兵變中被焚毀[3],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鼓樓再次重修,並在台基上加蓋了三層木樓[4]:18-20。在清代及之前,民眾在鼓樓附近經過時必須穿行鼓樓下方的門洞。中華民國時期,為了便於通行,鼓樓周圍的房屋被全部拆除,來往行人車馬得以在鼓樓周圍繞行[1]:5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酒泉鐘樓寺上的一口大鐘曾經被寄存在酒泉鼓樓上一段時間,故酒泉鼓樓也被俗稱做酒泉鐘鼓樓。文化大革命時期,酒泉鼓樓上的磚雕和牌匾被全部砸毀,樓內彩畫也被塗鴉損毀[5]:78。1979年,磚雕和牌匾全部得到重修。1985年至1986年,酒泉鼓樓再次重修,並基本恢復清代原貌[4]:20-25。2006年,鼓樓的地基受暴雨影響出現多處塌陷,隨後酒泉市政府投資重修鼓樓,並於2007年修復完成[6]。2013年,酒泉鼓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
結構
[編輯]酒泉鼓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由基座和木樓組成,通高24餘米。其中方形夯土基座位於底部,為東晉十六國時期所建,下小上大,底部周長112米,其外砌有一層清代青磚,四面開有寬、高均為3.6米的券門,可供行人車馬沿東西、南北兩個方向通行。四個券門的門楣上方均有一座磚雕仿木斗拱門樓,下方各有一幅磚雕神瑞畫,畫面下方刻有一塊刻有歐體字體的門額,其中東側畫為「二龍戲珠」,門額為「東迎華岳」;西側畫為「丹鳳朝陽」,門額為「西達伊吾」;南側畫為「河圖洛書」,門額為「南望祁連」;北側畫為「八仙慶壽」,門額為「北通沙漠」。券洞相交處頂部有一幅「伏羲八卦」。基座東面的北側修有一條可以登上台基頂部的馬道,馬道入口處有一座小門樓,門樓定額處有「雲路先登」字樣。頂部為一座三層攢尖頂木樓,一樓面闊三間,橫向長9.5米左右,內有4根直通第三層的通天柱和砌入牆內的12根金柱,以及外側20根外檐柱,每面6根。第二層和第三層逐層遞減。第二層每面有12個雕花窗扇,其外有迴廊欄杆。第二層東側和西側檐下各掛有一塊木匾,東側上書「聲震華夷」,西側上書「氣壯雄關」。第三層為單間,四面開窗,窗外有中迴廊護欄。攢頂頂部為陶製寶瓶,寶瓶上安裝有避雷針。[4]:18-25[1]:55[2]:257[3]
註釋
[編輯]參考
[編輯]- ^ 1.0 1.1 1.2 安邕江主編. 酒泉史话. 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 2007-03: 184. ISBN 978-7-80714-364-2.
- ^ 2.0 2.1 羅哲文,柴福善編著. 中华名楼大观.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1-09: 274. ISBN 978-7-111-35348-5.
- ^ 3.0 3.1 酒泉鼓楼. 甘肅省文物局. 2013-02-02 [2016-05-05] (中文(中國大陸)).[永久失效連結]
- ^ 4.0 4.1 4.2 酒泉市博物館編. 酒泉名胜古迹. 酒泉. 1987-01: 109 [2012-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4).
- ^ 政協甘肅省酒泉市委員會. 酒泉文史资料 第1辑. 酒泉. 1988-09: 207 [2012-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4).
- ^ 酒泉千年鼓楼重现风姿. 新華網甘肅頻道. 2007-12-07 [2016-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中國大陸)).
- ^ 我省58处文物点晋升“国保”. 蘭州晚報. 2013-05-10 [2016-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7)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