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杖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7年8月5日) |
錫杖(खक्खर, 梵語:Khakkhara),音譯為喫棄羅、隙棄羅,又譯為聲杖、鳴杖、有聲杖、智杖、德杖、金錫。為佛教出家僧侶所持的一種法器,上面裝飾有金屬環。佛教僧侶化緣時,會在門外搖晃錫杖,以代替叩門;還可以用來作為巡歷步行時驅遣禽獸蟲蟻之用。《得道梯橙錫杖經》載:「汝等皆應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皆執持故。」又錫杖「彰顯聖智,故名智杖;行功德本,故曰德杖。如是杖者,聖人之表式,賢士之明記,趣道法之正幢。」為頭陀十八物之一。[1]
釋義
[編輯]梵文 खक्खर (Khak-kha-ra) 音譯為「喫棄羅」,是發出聲響的意思,因能「錫錫」作響,所以意譯為「錫杖」[2]。
錫杖發出的聲響,可以用來警告,以防止歹徒及野生動物靠近,作防身之用。在僧侶上門乞討時,可搖晃錫杖作響,代替叩門,請施主出門布施食物。
“ |
降龍缽,解虎錫,兩鈷金環鳴歷歷, 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 所以,錫杖是如來正法的標誌。 唐朝中葉到五代是禪宗最輝煌的時期,當時著名的「永明延壽禪師」每天由早到晚要做一百零八件佛事,其中的第九十五件就是: 晝夜六時,普為一切法界眾生,受持錫杖。 願振此錫聲,周遍法界,大作佛事, 覺悟一切地獄眾生,離苦解脫。 覺悟一切饑渴眾生,口中悉是甘泉。 覺悟一切蟲獸,悉皆開道迴避,皈命解脫。 |
” |
錫杖又名智杖、德杖。佛陀開示:出家人應受持錫杖,因為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執故。錫杖能彰顯聖智,行功德本,是聖人之標幟,賢士之明記,道法之正幢。
《傳燈錄》記載了一則有關錫杖的典故。唐朝的鄧隱峰禪師有一次遇到官軍與賊人交鋒,雙方打得不可開交,未決勝負。禪師心想:「我當去解除其患。」於是就將手中的錫杖往空中一拋,並飛身於兩軍上空。兩軍看到禪師大顯神通,無不目瞪口呆便各自散去。《讚地藏菩薩偈》云:「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所以,金色的錫杖更是地藏菩薩救拔受苦眾生的象徵,具有非常殊勝的功德。
相關用語
[編輯]相關條目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佛光大辭典》【錫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註釋
[編輯]- ^ 見《佛學大辭典》【錫杖】
- ^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4:「言錫杖者,梵雲喫棄羅,即是鳴聲之意。古人譯為錫者,意取錫錫作聲。鳴杖錫杖,任情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