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杖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8月5日) |
锡杖(खक्खर, 梵语:Khakkhara),音译为吃弃罗、隙弃罗,又译为声杖、鸣杖、有声杖、智杖、德杖、金锡。为佛教出家僧侣所持的一种法器,上面装饰有金属环。佛教僧侣化缘时,会在门外摇晃锡杖,以代替叩门;还可以用来作为巡历步行时驱遣禽兽虫蚁之用。《得道梯橙锡杖经》载:“汝等皆应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皆执持故。”又锡杖“彰显圣智,故名智杖;行功德本,故曰德杖。如是杖者,圣人之表式,贤士之明记,趣道法之正幢。”为头陀十八物之一。[1]
释义
[编辑]梵文 खक्खर (Khak-kha-ra) 音译为“吃弃罗”,是发出声响的意思,因能“锡锡”作响,所以意译为“锡杖”[2]。
锡杖发出的声响,可以用来警告,以防止歹徒及野生动物靠近,作防身之用。在僧侣上门乞讨时,可摇晃锡杖作响,代替叩门,请施主出门布施食物。
“ |
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所以,锡杖是如来正法的标志。 唐朝中叶到五代是禅宗最辉煌的时期,当时著名的“永明延寿禅师”每天由早到晚要做一百零八件佛事,其中的第九十五件就是: 昼夜六时,普为一切法界众生,受持锡杖。 愿振此锡声,周遍法界,大作佛事, 觉悟一切地狱众生,离苦解脱。 觉悟一切饥渴众生,口中悉是甘泉。 觉悟一切虫兽,悉皆开道回避,皈命解脱。 |
” |
锡杖又名智杖、德杖。佛陀开示:出家人应受持锡杖,因为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锡杖能彰显圣智,行功德本,是圣人之标帜,贤士之明记,道法之正幢。
《传灯录》记载了一则有关锡杖的典故。唐朝的邓隐峰禅师有一次遇到官军与贼人交锋,双方打得不可开交,未决胜负。禅师心想:“我当去解除其患。”于是就将手中的锡杖往空中一抛,并飞身于两军上空。两军看到禅师大显神通,无不目瞪口呆便各自散去。《赞地藏菩萨偈》云:“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所以,金色的锡杖更是地藏菩萨救拔受苦众生的象征,具有非常殊胜的功德。
相关用语
[编辑]相关条目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佛光大辞典》【锡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注释
[编辑]- ^ 见《佛学大辞典》【锡杖】
- ^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4:“言锡杖者,梵云吃弃罗,即是鸣声之意。古人译为锡者,意取锡锡作声。鸣杖锡杖,任情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