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比利時/歷史
比利時歷史 |
---|
歷史系列條目 |
時間軸 歷史主題 比利時主題 |
最晚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比利時已經有先民聚居。其實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比利時都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在過去的2,000年內見證了各種種族與文化的興盛與衰敗。也正因為這樣,比利時是歐洲真正的種族熔爐,凱爾特人、羅馬人、德意志人、法蘭西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和奧地利人在此都留下了文化的痕跡。
西元前54年,當時主要由凱爾特人居住的這一地區被羅馬共和國將軍凱撒征服。羅馬帝國崩潰後,日耳曼人於5世紀大舉入侵,其中的一支法蘭克人隨後建立了墨洛溫王朝,其領土包括了現在的比利時。墨洛溫王朝之後由卡洛林王朝取代。
860年,西法蘭克國王查理二世任命杜伯安一世為法蘭德斯伯爵。979年,布魯塞爾正式建立。1302年,弗拉芒人在金馬刺之戰中擊敗了法國騎兵。1328年,法國人在卡塞勒之役後,確立了對法蘭德斯的統治。1425年,魯汶大學建立。1468年,勃艮第公爵兼併列日。
比利時後來幾經轉手,各個地區曾由荷蘭、勃艮地、西班牙、奧地利等國統治。拿破崙時期,比利時為法國的一部分,拿破崙一世戰敗後,比利時併入荷蘭,形成荷蘭聯合王國。1830年,比利時爆發比利時獨立運動,從荷蘭統治下獨立,成為世襲君主立憲王國,並選擇了一位德國貴族,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王子利奧波德作為比利時的第一任國王。比利時立國後奉行中立政策,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被德意志帝國及納粹德國佔領。二戰以後,比利時放棄中立原則,參加了北約。後來又參加了歐洲經濟共同體。
比利時殖民帝國時期有兩個主要的殖民地以及一個租界:盧旺達-烏隆地及比屬剛果,即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比屬剛果於1885年由柏林會議贈給當時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利奧波德將此地命名為剛果自由邦,並收為自己的私人領地,進行殘酷的統治,同時大量種植橡膠,以滿足當時世界對橡膠輪胎的需求。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利奧波德二世於1908年放棄了對剛果的私人統治,把剛果交予比利時政府。後來比屬剛果於1960年獨立。天津比租界由比利時男爵姚士登於1900年八國聯軍與大清簽定辛丑條約後開辟。1927年將租界交還北洋政府。
現代比利時作為一個現代化、高科技的歐洲國家而興盛,同時也是北約和歐盟的成員國,首都布魯塞爾亦是這兩個組織的總部。但是比利時一直存在國家分裂和解體的可能性,北半部說荷蘭語的弗拉芒人(親荷蘭)和南半部講法語的瓦隆人(親法國)之間長期關係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