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香港專題 (獲評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香港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香港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香港政治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香港政治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香港政治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地方選區焦點收錄準則[編輯]

現在「地方選區焦點」章節大多為荃灣及葵青區的選區,是否受主要貢獻者居住於那一帶影響呢?我認為「地方選區焦點」需要有一定的收錄準則,例如至少經地區報紙〈如Take me Home〉重點報導過的選區。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10月12日 (五) 14:00 (UTC)[回覆]

其實並沒有完全集中在荃葵地區,而觀塘、離島也有一定數量。寫出多一點各選區情況,正好顯示整個區議會選舉的實況。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全部。如果閣下認為不符合「地方選區焦點」,那我建議依各選區所屬的區議會更改為「xx(例:中西區)」,另外抽出一些真正重點選區為「地方選區焦點」。user:Satricky2005 2007年10月13日 (六) 01:15 (UTC)[回覆]

標明現任區議員[編輯]

若有現任區議員參選角逐連任,個人覺得可以用粗體標明,這樣顯示資料應該更清楚—Altt311 2007年10月14日 (日) 17:14 (UTC) 再提供一下意見...獨立民主派跟泛民主派是否應該要分開表示呢?—Altt311 2007年10月28日 (日) 19:04 (UTC)[回覆]

地方選區、地方選區參選名單[編輯]

  • 地方選區的一大段、地方選區參選名單的顏色分類,全是原始研究,建議刪掉。--Hello World! 2007年11月4日 (日) 15:00 (UTC)[回覆]
  • 我認為各區結果篇幅太多,而且內容與地方選區焦點重複,建議把兩者的資料合併或整理。區議會網頁內已有更清晰的表格收錄[1],實在沒有必要在這裏增加一個體積如此龐大的列表。參考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在首段提供連結,選擇性收錄部分內容已可。—LokiTalk 2007年11月20日 (二) 01:04 (UTC)[回覆]
  • 選舉事務處的表格並無列出候選人的政治連繫及是否為連任等資料,此列表的存在着實有必要。由於此列表乃係用內框方式顯示,相信對整個版面影響不大,很多其他選舉的條目都會列出所有結果。Ha8203 2007年11月20日 (二) 13:50 (UTC)[回覆]
    • 我是建議用合併的方法整合一下現有的內容。第一,地方選區焦點中,評論部份用內框顯示,但在各區結果中的評論則用段落形式。假如一名讀者想查找他所屬地區的資料,到底該往那個部分去查找呢?第二,以山頂區的陳淑莊為例,單是她的名字就在三個地方內出現,明顯現時的資料整合得不理想。相反,官方網頁內則包括了未能當選的人的票數,實在比現時只列出得勝者的票數內容更充足。查找一下現時的優良條目長度,一般只有30-40kB,而且已包含了一定數量的圖片,但現時這個條目已達149kB還是純文字...實在須要把資料精簡整合一下。—LokiTalk 2007年11月20日 (二) 15:26 (UTC)[回覆]
      • 可以考慮將參選名單和結果合併,將焦點選區與地方選區焦點合併,又或乾脆刪除參選名單,因為一來參選名單包含很多原始研究的政治取向列表,二黎這個名單竟佔整個條目中的一半容量,但選舉結果己有參選名單的效果。Ha8203 2007年11月20日 (二) 15:59 (UTC)[回覆]

請注意有人故意美化親建制派[編輯]

維基百科絕對不是為親建制派歌功頌德的好地方--219.77.142.181 2007年11月19日 (一) 22:36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