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南清真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南清真寺
مسجد تاينان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台南市东区中华东路三段77巷34弄12号
宗教伊斯兰教
建筑详情
建筑类型清真寺
建筑风格伊斯兰建筑
奠基1993年
竣工1996年9月
正立面朝向东方
地图
地图

台南清真寺位于中华民国台南市东区中华东路三段77巷34弄12号,始建于1983年,在国内外教胞与高雄清真寺董事会协助下,于1996年完工,为台湾南部第二座清真寺。建筑由颜明光设计,共四层楼高,包含店铺、会议室、男女水房、大殿、办公室等设施[1]。今为台南伊斯兰信仰中心,于每周五主麻日举行礼拜。

沿革

[编辑]

台南市穆民联谊会时期

[编辑]

1980年,白鹤云、苏凤林台南本地教胞有感于往返高雄清真寺之不便,筹组台南市穆民联谊会,以联系教胞情谊,并商请高雄清真寺马扶安阿訇带领礼拜,另有马明道教授等讲授教义与捐赠经费,使联谊会稳定扩大。

此时台南教胞之礼拜场所,最初位于苏凤林服务之海外技术合作委员会台南农技合作中心大楼,后因故转于教胞家中行家庭式礼拜。以张毅之、苏子玉等教胞为首,联谊会活动在缺少阿訇的情形下持续多年,但教胞仍殷切期望一座属于台南当地清真寺的建立[2]

建寺初期

[编辑]

1983年,由旅居国外教胞王美焕向中国回教协会捐赠,位于工业区内之台南竹篙厝三十四坪土地,经宗才元与杨达鑫等教胞积极协助,归于高雄清真寺董事会白玉琪会长等人专案管理,募款筹建。经申请设立工厂后,延请颜明光设计,于1993年获得转为清真寺之建照,并于1996年11月3日落成启用[3]

台南清真寺首任教长为约旦籍的颜明光,在任期间为全职教长,多能照顾外籍教胞,尤其致力于关心印尼移工的生活[4]。2004年,颜明光教长因故离开台南清真寺,由高雄清真寺沙葆琚接任阿訇,由于难以兼顾二地教务,故台南清真寺改为只在周五主麻日开放,提供台南教胞最基本礼拜需求。期间高雄清真寺也陆续派遣马超兴、马永坚等副教长担任台南清真寺阿訇,短暂每天开放清真寺。后因台南清真寺教胞人数不多,外籍教胞也因语言沟通问题而日渐减少参与寺务[5]

高雄清真寺下辖时期

[编辑]

2007年,受限于规模与能力等问题,正式设立财团法人中华民国高雄清真寺董事会辖台南清真寺管理委员会,经高雄清真寺同意,由巴建国担任主委,张志豪担任阿訇。近年因张志豪阿訇正职工作故,持续维持每周五主麻日开放之模式[5]

国内外活动

[编辑]

台南市回教公墓案争取

[编辑]

台湾的回教公墓埋葬问题已存在已久,是各地穆斯林、清真寺和地方政府共同解决与面对之重点问题,故于2003年经由台南市议会审议,通过“台南市回教公墓兴建案、工程费九百九十八万元,以安南区青砂街二段914号的“青草仑第一示范公墓”作为“台南市回教公墓”使用[6]。规划的三百多个穴位,2006年起己开放使用。

协助外籍移工

[编辑]

许多印尼籍穆斯林在台南参与工程营建,因此颜阿訇也致力于协助印尼移工的在台生活,也让台湾人更正确地了解穆斯林的生活习惯,甚至发动台南本地教胞捐赠旧衣到台南清真寺,再透过海运寄至印尼,一年之间,就邮寄了十几次,总重量达一千公斤的衣服。而该寺持续与台南社会局、警察单位保持联繋,以协助处理外籍移工在台遇到的劳资待遇问题[5]

其他活动

[编辑]

目前该寺已接待过南华大学长荣大学关注宗教议题的教授及研究者;台南二中亦在主办的“宗教学习营”活动中,邀请巴主委演讲,以传达正确的回教知识,消除学生过去对于伊斯兰教可能产生的刻板印象。巴建国表示,希望未来能借由多元背景的穆斯林参与,让清真寺能每日开放,累积台南清真寺的社会教育与宣教资源[5]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贾福康. 台灣回教史. 台北县: 伊斯兰文化服务社. 2002. 
  2. ^ 丁士奇. 台南移民聯誼會概況《中國回教》No. 180期.. 1983. 
  3. ^ 苏怡文. 伊斯蘭在台灣的發展與變遷 (碩士論文). 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 2002. 
  4. ^ 詹伯望. 接納外勞 先了解回教 清真寺教長揭開特殊生活習性 有助溝通. 中国时报. 1998-02-04. 
  5. ^ 5.0 5.1 5.2 5.3 于嘉明; 包修平; 赵锡麟; 徐立真; 高磊; 张中复; 杨慧娟; 赵秋蒂. 主命的傳承與延續-回教在台灣的發揚和展望. 台北市: 政大出版社. 2019: 226–229. 
  6. ^ 府民自第1020820011號. 台南市议会议案管理检索系统. 2013-09-10 [202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5)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