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照寺 (五台)
圆照寺 | |
---|---|
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台怀镇 |
分类 |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
时代 | 明 |
编号 | 2-159 |
认定时间 | 1986年8月18日 |
圆照寺,古称普宁寺,藏传佛教黄教寺院,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台怀镇杨林村[1],灵鹫峰南坡,显通寺东北角仅百步远,位置稍高。罗睺寺侧后方。背靠菩萨顶和广宗寺。已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
[编辑]该寺始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年),原名普宁寺,是五台山最早的黄庙(藏传佛教喇嘛庙)。据传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受元世祖忽必烈加封为‘国师’后,推荐高僧胆巴(又名庆喜称)谒见忽必烈,受封为‘金刚上师’,驻锡于普宁寺。
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印度大班智达、大菩提寺寺主室利沙(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弟子降全曲尔计)途经尼泊尔加德满都河谷与西藏的拉堆绛、江孜等地,受诏抵达北京,弘扬佛法,被尊为“圆觉妙应辅国光范大善国师”[2],赐金印、旌幡,奉命巡礼五台山,驻锡于普宁寺修行弘法[3]。宣德元年(1426年),室利沙奉诏进京说法时圆寂,火化后,明宣宗下旨,将舍利子一分为二,建塔供养。一份供奉在北京真觉寺,另一部分送回五台山,建舍利塔供奉,建于宣德九年(1434年)[4][5]。重修寺庙,并改名为圆照寺。该寺在明代和清代进行了重建和修葺。
建筑
[编辑]圆照寺占地12600平方米,建筑80间。寺庙格局严谨,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殿、都纲殿。
该佛寺的山门为罕见的“五门”,称为“五朝门”或“五念门”,与其它五台山寺庙常见的“三门”不同。
天王殿是明代遗构,檐下是乾隆御匾“震那金界”。殿内正中供奉弥勒佛,后面是韦驮护法神,山墙两侧供奉四大天王。柱联为“出则弘称,六度化七趣,同归正党;人以德量,三脱疑四圣,共证泥洹”。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左为药师佛,右为阿弥陀佛,合称横三世佛,两壁是十八罗汉和二十四诸天等彩色悬塑,佛坛背面是明代所塑的“三大士”(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和五百罗汉过江悬塑。
大雄殿与都纲殿之间的后院,有室利沙舍利塔,为藏传佛教金刚宝座覆钵式白塔,高17米,一大四小造型,塔中藏有室利沙的舍利子。塔基四周设有汉白玉围栏。
后面的罗汉堂里装有500罗汉石刻,250块青石板,每块上雕二尊罗汉像。
保护
[编辑]1986年8月18日,圆照寺公布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编号2-159[6]。
图像
[编辑]-
圆照寺大殿
-
饰板
-
舍利塔
-
舍利塔
参考文献
[编辑]- ^ 太原道显通寺. [200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3).
- ^ 廖旸:《藏文文献中的西天高僧室利沙事迹辑考》,《中国藏学》2011年01期
- ^ 赵寿堂等. 《山西古建筑地图》下.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1年: 505页. ISBN 978-7-302-57109-4.
- ^ 连达. 《寻访山西古庙》晋中晋北篇.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年: 360–363页. ISBN 978-7-302-54762-4.
- ^ 本寺概况. [200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3).
- ^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晋政发〔1986〕59号). 山西政报. 1986, (9): 21-42.
这是一篇与佛教僧院、寺院或尼姑庵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