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击叛军之战
山西战役 | |||||||
---|---|---|---|---|---|---|---|
安史之乱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唐(朔方) | 大同军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郭子仪 李光弼 仆固怀恩 浑释之 |
高秀岩 周万顷 † |
郭子仪击叛军之战,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唐朝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军击败安禄山大同军使高秀岩部的作战。
755年十一月,唐玄宗得知安禄山叛乱后,任命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郡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命他率领朔方军东进,讨伐安禄山。朔方与河东相邻,朔方军在当时全国十大节度使中,势力是强。朔方军东出不仅能及时声援河东唐军抗击燕军,免得河东落入燕军之手。还可东出井陉,进攻河北,切断燕军归路,威胁其后方。安禄山范阳起兵时,也想到朔方军对后方的威胁。他在发兵南下前,就任命别将高秀岩为大同军使,率兵连夜抵达大同军(今山西省朔州市东北马邑镇),来阻止朔方军东出。又命其部将安忠志率精兵屯守土门(今河北省鹿泉区西南),阻止河东军和朔方军进入河北。十二月,正当安禄山进攻洛阳时,高秀岩开始进攻朔方的振武军。郭子仪得知叛军进攻振武军时,便率军赴援,将高秀岩部击败,又趁胜追击,收复河东道的静边军(今山西右玉县)。安禄山的大同兵马使薛忠义率军来救,想夺回静边军。郭子仪命左兵马使李光弼、右兵马使高睿、左武锋使仆固怀恩、右武锋使浑释之等率部迎战,大败薛忠义大军,坑杀燕军骑兵七千人,斩杀叛将周万顷。郭子仪又在河曲大败高秀岩,进而围攻云中郡(今山西省大同市)。又命别将公孙琼岩率二千骑兵,一举攻克马邑郡(今山西朔州市),打开了雁门关东口东陉关(今山西代县东)。东陉关是太原北面门户。河东唐军为了保卫河东、太原,阻止叛军从这里经过蒲津(今山西永济市西南黄河渡口)进入关中,曾经关闭东陉关抵御叛军。郭子仪收复静边军,在云中围困高秀岩,又攻占马邑,解除了河东太原的威胁,打通了朔方军与河东唐军的联系。郭子仪的接连获胜,是安禄山叛乱以来唐军军事上最早取得的大胜利,它不仅给各地抗敌军民以很大鼓舞,也为其后李光弼能东出井陉,入河北,扫清了障碍[1]。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资治通鉴》卷217 唐纪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