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镜海丛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镜海丛报
创办者孙中山连斯科·飞南第(Francisco H. Fernandes)
编辑王真庆
主编孙中山
创刊日1893年7月18日
停刊日1895年12月25日(中文版)
1899年9月(葡文版)
语言繁体中文葡文
总部下环正街3号

镜海丛报(全称《镜海丛报——政治、文学、新闻杂志》),是澳门一份双语新闻报纸,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密切相关的报纸。该报创刊于1893年,是孙中山在澳门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报刊。

背景

[编辑]

孙中山在香港求学期间认识出版葡萄牙文报章《澳门之声》的土生葡人连斯科·飞南第(Francisco H. Fernandes)。一些学者认为,当孙中山到澳门行医时,得到了连斯科·飞南第的大力支持,便合作创办《镜海丛报》,宣传革命民主思想。名义上,《镜海丛报》为《澳门之声》之中文版,但两者并没有从属关系。

出版

[编辑]

《镜海丛报》于1893年7月18日(光绪十九年癸巳六月初六日)创刊,以周刊形式,葡文版逢星期二出版,中文版逢星期三出版。《镜海丛报》的中文版及葡文版,两者内容有异。《镜海丛报》的署名刊行人是飞南第,主笔是贵州王真庆。出版后期,孙中山以匿名兼任主笔及编辑。其社址为澳门下环正街3号。

《镜海丛报》主要部分有社论、新闻和广告三部分,内容包涵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消息和革命党的活动。有时该报会外加副刊,提供文化信息,刊登诗词作品。

《镜海丛报》刚出版时分别在8个销售点发行,分布在澳门和附近的氹仔岛湾仔等。 直至1894年底,销售点已增至19个,广泛至香港、北京日本横滨新加坡等地。《镜海丛报》发行后期,孙中山仍匿名担任编辑和主笔,发表其革命言论。后因孙中山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逃亡回澳门后便流亡日本,《镜海丛报》中文版于1895年12月25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一月初十日)停刊,共出版125号。葡文版则于1899年9月停刊。

影响

[编辑]

《镜海丛报》的出版,对孙中山宣扬革命主张、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纲领、抨击清政府的政策、唤醒人民的觉悟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由于《镜海丛报》除发行于中国各地,香港福州厦门上海、北京等地,更远销海外华人地区的吕宋旧金山东帝汶葡萄牙等地,这大大传播了反清的思想,为之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对近代来说,此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密切相关的报纸,同时是澳门最早的有史可查的中文报纸和第一份双语新闻报纸。虽然现时只能找到《镜海丛报》的一部分,但对研究中国近代史方面,存着很高的史料价值。除此之外,该报留存了孙中山在澳门和广州之活动,这同时是研究孙中山事迹的重要参考文献。

参考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