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黄履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身着北洋礼服的黄履和

黄履和(1863年3月23日[a]—1926年),又名福椿介春介卿[b]浙江余杭[2][3][c],清末民初外交官[4][5]

生平

[编辑]

同治二年二月廿一日(1863年3月23日)[a],黄履和出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县城,祖籍安徽休宁。据《禹航黄氏宗谱》记载,黄家先祖黄南村在明朝时游学至余杭县城南十里的西舍村(今属中泰街道)并定居,明朝末年黄家第四世黄阁迁居余杭城内(今属余杭街道)。黄履和父亲黄永熙是黄家迁居余杭的第十一世,因躲避太平天国起义,1863年死于逃难途中,其时黄履和尚在襁褓之中。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被平定后,黄履和和哥哥履中才被母亲带回余杭城生活[4]

年幼丧父的黄履和刻苦读书,先后考中秀才举人,并经营些小生意补贴家用。1890年,黄履和只身北上,到北京报考京师同文馆,因当年招生名额已满未能入学,后经同乡邀请在京城附近帮办赈灾事务,负责管理钱谷。黄履和拜邓楚财为师,学习西学[4]。1891年[4][d],顺利考入了京师同文馆,在英文馆学习[6]。1896年,黄履和经过五年的学习,顺利毕业[4]

1897年[7],出国到西班牙马德里担任驻日斯巴尼亚使署[e]学生[2]。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同文馆题名录》记载“候选巡检”黄履和“出使美国差委”[8],与周自齐随驻美公使伍廷芳出使美国,担任伍廷芳的随从人员。1898年,经驻日使署临时代办寿金甫举荐,黄履和被派往西班牙马德里任商务随员[4]

1901年,黄履和与比利时寡妇布鲁塔结婚。1902年,长女黄讷亭在马德里出生[9][1]。1902年,经驻美国公使伍廷芳[f]请奏,黄履和因“勤于学业”,由驻日使署学生升任四等翻译官[10]。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因黄履和出洋第二次三年期满,驻美国公使梁诚[f]向清政府为其申请“知县不论双单月遇缺尽先前即选”和加同知衔的奖励,获批[11]

1904年,黄履和被调至古巴首都哈瓦那,任驻古巴使署西班牙语翻译[g][9][2]。1905年,次女黄玛赛在古巴哈瓦那出生。1905年8月,黄履和便又被调回驻日使署,全家随之迁回马德里[1][7]。在马德里期间,黄履和历任驻日使署二等通译兼代办使事,驻日使署二等秘书等职[2]。黄履和还曾到巴塞罗那等城市考察,《商务官报》1906年第19期上发表有他的《调查报告:巴赛罗那埠各厂情形》。1907年,汪大燮等人出洋考察宪政时,黄履和曾担任汪的秘书,并陪同出洋考察团在西班牙等国的考察。宣统年间,他任商务随员时翻译的《日[e]葡界地铁路例章》被邮传部出版[4]

正在接受《马德里先驱报》采访的黄履和

辛亥革命后,黄履和剪掉辫子后仍在驻日使署工作[12]。1912年2月5日,西班牙《马德里先驱报西班牙语Heraldo de Madrid》发表对时任中国驻西班牙临时代办的黄履和的采访,采访中黄履和自称是天主教徒[13]。1913年,黄履和奉调回国,在北洋政府外交部任职,全家回到北京定居,最初居住在东城遂安伯胡同,后迁居东总布胡同[2]。1915年《京师同文馆学友会第一次报告书》记载,黄履和时任外交部佥事[6]。1918年,黄履和暂署通商司会务科长。1921年和1923年,黄履和曾代理通商司第六科科长[4]。米格尔·张回忆录《地中海晓风残月》还提到黄履和曾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7]

1926年秋,黄履和因病在北京去世[3][7],终年65岁,被女儿以西方礼仪安葬在北京西直门外[4]

家庭

[编辑]
黄履和与家人合影

1901年[1],黄履和在马德里与朱丽叶·布鲁塔-吉利亚尔(Juliette Brouta-Gilliard)结婚[3]。布鲁塔是一名寡妇,比利时籍,母语为法语,黄履和是其第二任丈夫。两人在西班牙东北城市圣塞瓦斯蒂安相遇,尽管两人语言不通,但在翻译的帮助下完成了订婚[1]

长女黄讷亭于1902年3月9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出生,曾在北洋军中任上校联络官,曾被关入拉文斯布吕克集中营,1945年得救后与同性伴侣内莉·穆塞-福斯(Nelly Mousset-Vos)移居比利时布鲁塞尔,后迁居委内瑞拉,1960年代返回布鲁塞尔,1972年去世[14]

次女黄玛赛于1905年1月1日在古巴哈瓦那出生,1928年后移居西班牙[3],后成为一名翻译家和作家[7],1981年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轶事

[编辑]

黄履和在西班牙时曾学习过斗牛课程[15]。根据黄玛赛的回忆,中国后来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曾在1918年时携女友杨开慧到黄履和家中拜访[7]

备注

[编辑]
  1. ^ 1.0 1.1 有资料称其1901年结婚时为30岁[1],按此计算在出生于1871年左右;民国九年(1920年)出版的《最近官绅履历汇录第一集》记载黄履和为51岁[2],按此计算在出生于1859年左右
  2. ^ 一说字介和[2]
  3. ^ 一说为浙江余姚人
  4. ^ 一说1893年[6]
  5. ^ 5.0 5.1 日斯巴尼亚国,即西班牙
  6. ^ 6.0 6.1 伍廷芳、梁诚以驻美大臣兼驻西班牙
  7. ^ 时称日语翻译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Raquel C. Pico. LA VIDA INCREÍBLE DE MARCELA DE JUAN. libropatas. 2021-07-13 [2022-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4).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北京敷文社 (编). 最近官紳履歷彙錄第一集 (PDF). 商务印书馆. 1920-07: 172 (PDF 266). [失效链接]
  3. ^ 3.0 3.1 3.2 3.3 王央乐. 旧的回忆和新的印象. 参考网. 1980-07-15 [2022-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4).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陈杰. 近代余杭外交官黄履和与他的家世传奇(上). 余杭晨报. 2022-05-24 [2022-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5. ^ 陈杰. 近代余杭外交官黄履和与他的家世传奇(下). 余杭晨报. 2022-05-25 [2022-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6. ^ 6.0 6.1 6.2 黎难球. 同文三馆——晚清翻译家外交家的摇篮. 
  7. ^ 7.0 7.1 7.2 7.3 7.4 7.5 米格尔·张. 地中海晓风残月:一个华裔电影人的浮生札记. 新星出版社. 2008-01. ISBN 9787802254145. 
  8. ^ 郝平著. 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 
  9. ^ 9.0 9.1 Hélène Néra. Nadine Hwang – Dans la tourmente du XXe siècle – 1/3. Hélène Néra. 2020-12-01 (法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初八日《外务部收军机处交出伍廷芳抄片》
  11. ^ 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十九日《外务部收军机处交出梁诚抄折》
  12. ^ Andreu Navarra. “Mis varias vidas”: Marcela de Juan y “La China que viví y entreví”. the God Mother. 2021-11-16 [2022-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4). 
  13. ^ HABLANDO CON LIJU JUAN. Heraldo de Madrid. 1912-02-05 [2022-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14. ^ Nelly & Nadine. Junta de Andalusien. Ministerium für Kultur und historisches Erbe. Andalusische Agentur für Kulturinstitutionen (西班牙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 Domingo Marchena Barcelona. Las maravillosas hermanas Huang. La Vanguardia. 2021-04-23 [2022-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