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林秋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Infobox person

| name = 林秋梧 | honorific_suffix = | image = 林秋梧档案照 | birth_date = 1903年8月15日 | birth_place = {{TWN-JPN}}台南 | death_date = 1934年10月10日 | death_place = {{TWN-JPN}}台南 | education = {{TWN-JPN}}台北总督府国语学校肄业(1922)
{{CHN-ROC}}厦门大学哲学系肄业(1925)
{{JPN}}东京驹泽大学(1930) | era = 20世纪哲学 | research = 台湾哲学 }}

林秋梧(外文拼音 Lin Qiu-wu,台罗拼音 Lim Tshiu-Ngôo,{{bd|1903年|8月15日|1934年|10月10日|catIdx=L}}),台南人,生于台南市。法号证峰,别名林证峰、林洲鳌、林宣鳌,笔名坎人、守俄、林洲鳌,是台湾日治时期参加文化运动与抗日运动的台湾佛教僧侣,其思想受到民族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思潮影响,并借此批判当时台湾佛教现象,被喻为“解放佛学”。

生平[编辑]

林秋梧家庭穷困,父林成武、母杨安,以挑卖菓行商为营生。1911年入台南第一公学校,课后则赶赴七娘妈庙的私塾刻苦学汉文,公学校毕业随后在汉文先生向林家说项下于1918年考入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课间与蒋渭水台湾文化协会之文人往来,然而因1922年2月涉北师抗日学潮而仅差11日即可毕业前被校方勒令退学。虽蒋渭水曾交涉林献堂出资林秋梧赴日深造,但家贫父母反对作罢,期间虽投考警员、赴日神户同乡经营的“玉坡贸易协会”却因其学运身份及嗜读忘工而屡不顺遂,甚至遭日警监视。[1]

File:证峰法师林秋梧档案照.jpg
证峰法师林秋梧档案照

1924年春,林秋梧转赴中国厦门,于集美学校执教,并于厦门大学哲学系求学,隔年因丁忧回台。后于1926年返台湾文化协会活动写真部,担任辩士、参与文协的文化演讲,进行对市民的文化启迪工作,任《赤道报》发行兼编辑。台湾文化协会分裂后,林秋梧于1927年出家为僧,投礼开元寺住持得圆和尚为师,同年4月入东京驹泽大学就读,拜忽滑谷快天门下,1930年学成归途,旅行朝鲜,视察各地佛教,5月受命任南部临济宗佛教讲习会讲师,9月出任开元寺讲师兼书记,并开设佛教讲会,向寺内住众讲授佛学哲学日本语。同年12月受命兼南瀛佛教会讲师。1934年2月受命为临济宗布教讲习会讲师兼翻译。同年因肺结核而圆寂。

理论与主张[编辑]

林秋梧主陈左翼解放佛学以抗当时佛教陈腐之处,其著作先后发表于《中道》、《南瀛佛教》、《台湾新民报》及《赤道报》等刊物;其中发表于《南瀛佛教》的〈真心直说白话注解〉、〈佛说坚固女经讲话〉等短篇可谓之代表作。其诗“菩提一念证三千,省识时潮最上禅;体解如来无畏法,愿同弱少斗强权!”[2]可代表其中心思想。

左翼的解放佛学[编辑]

缩略图|证峰法师(林秋梧)追悼会 林秋梧汇通左翼思想的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大乘佛学如来藏及般若思想、中国佛学的佛性论及无情有性论等[3][4],建构出解放佛学的平等观─将极乐净土类比于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主张“自力的现世净土”,倒转宗教界所遮蔽社会经济活动的结构问题,而应回归到现实关怀的阶级斗争为方法,借此批判传统就彼岸性的极乐净土思想及台湾趋炎附势、不明就里的迷信风气,进而采取无抵抗的大抵抗主义来改变身边的不公不义。

著作列表[编辑]

列表为张深切著作[5][6]

著书[编辑]

  • 1930《反普特刊:打倒一切的迷信 绝对地反对普度》。台南:赤崁劳动青年会 [昭和5年]。
  • 1933《真心直说白话注解》,台南:开元禅寺 [昭和8年8月15]。
  • 1934《佛说坚固女经讲话》,台南:开元禅寺 [昭和9年5月]。

篇章论文[编辑]

  • 1927〈伟大なる忍辱者〉,《南瀛佛教会会报》,卷5号4,页26-28。
  • 1928〈大乘佛教と小乘佛教〉,《南瀛佛教会会报》,卷6期1,页43-47。
  • 1928〈诗选:出家日有作〉,《南瀛佛教会会报》,卷6期1,页78。
  • 1928〈诗选:客感〉,《南瀛佛教会会报》,卷6期1,页77。
  • 1928〈诗选:席上留别诸友〉,《南瀛佛教会会报》,卷6期1,页77。
  • 1928〈诗选:偶作〉,《南瀛佛教会会报》,卷6期1,页77。
  • 1928〈诗选:船中感作〉,《南瀛佛教会会报》,卷6期1,页77。
  • 1928〈为台湾佛教热叫〉,《南瀛佛教会会报》,卷6期6,页50-53。
  • 1929〈我们为什么主张台湾佛敎的统一?:附录台湾佛敎的统一方案〉,《南瀛佛教会会报》,卷7期1,页45-49。
  • 1929〈阶级鬭争与佛敎〉,《南瀛佛教会会报》,卷7期2,页57-63。
  • 1929〈诗选:偶感寄狮山妙宏大师原韵〉,《南瀛佛教会会报》卷7期3,页58-59。
  • 1929〈诗选:寄狱中诸友〉,《南瀛佛教会会报》,卷7期3,页58。
  • 1929〈诗选:读国际文化报蒋介石弹压劳农阶级有感〉,《南瀛佛教会会报》,卷7期3,页58。
  • 1929〈诗选:赠青年僧伽〉,《南瀛佛教会会报》,卷7期3,页58。
  • 1929〈拟台湾佛敎青年会创立趣意书〉,《南瀛佛教会会报》,卷7期1,页60。
  • 1929〈诗选:题愼净上人遗著北园诗存〉,《南瀛佛教会会报》,卷7期2,页83。
  • 1929〈朝鲜高僧传:太古普愚禅师〉,《南瀛佛教会会报》,卷7期4,页 60-68。
  • 1932〈步子香原韵〉[诗词],《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0期6,页24。
  • 1932〈夏夜对月〉[诗词],《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0期6,页24。
  • 1932〈真心直说注解〉,《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0期4,页29-30。
  • 1932〈真心直说注解(三)〉,《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0期4,页24-27。
  • 1932〈真心直说注解(四)〉,《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0期4,页28-35。
  • 1932〈真心直说注解(五)〉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0期4,页7-10。
  • 1932〈真心直说注解(六)〉,《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0期4,页5-9。
  • 1932〈敬步善慧和尚讲金刚经有感原韵〉 [诗词],《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0期7,页26。
  • 1932〈遗兴〉[诗词],《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0期6,页24。
  • 1932〈禅门捷径(一)〉,《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0期6,页43-44。
  • 1932〈禅门捷径(二)〉,《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0期7,页35-36。
  • 1933〈真心直说注解(七)〉,《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1期1,页33-39。
  • 1933〈新年头还有佛法也无〉,《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1期1,页 33-39。
  • 1933〈台湾俗语与鸡〉,《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1期1,页52。
  • 1934〈现于佛典之犬〉,《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2期1,页39-41。
  • 1934〈和尚吃火腿:秀才骂和尚的唯物的考察〉,《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2期7,页25-27。
  • 1934〈从僧尼禁欲谈到乌猫乌狗的出现〉,《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2期8,页34-37。
  • 1934〈神通与魔术〉,《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2期9,页22-25。
  • 1929〈唯物论者所指摘的历史上宗教所演的主角〉(一),《台湾民报》,号258,版8 [昭和4年4月28日]。
  • 1929〈唯物论者所指摘的历史上宗教所演的主角〉(二),《台湾民报》,号259,版8 [昭和4年5月5日]。
  • 1929〈唯物论者所指摘的历史上宗教所演的主角〉(三),《台湾民报》,号260,版8 [昭和4年5月12日]。
  • 1929〈唯物论者所指摘的历史上宗教所演的主角〉(四),《台湾民报》,号261,版8 [昭和4年5月19日]。
  • 1929〈唯物论者所指摘的历史上宗教所演的主角〉(五),《台湾民报》,号262,版8 [昭和4年5月26日]。
  • 1929〈唯物论者所指摘的历史上宗教所演的主角〉(六),《台湾民报》,号263,版8 [昭和4年6月2日]。
  • 1929〈唯物论者所指摘的历史上宗教所演的主角〉(七),《台湾民报》,号264,版8 [昭和4年6月9日]。
  • 1929〈唯物论者所指摘的历史上宗教所演的主角〉(八),《台湾民报》,号265,版8 [昭和4年6月16日]。
  • 1929〈唯物论者所指摘的历史上宗教所演的主角〉(九),《台湾民报》,号266,版8 [昭和4年6月23日]。
  • 1929〈唯物论者所指摘的历史上宗教所演的主角〉(十),《台湾民报》,号297,版8 [昭和4年6月30日]。
  • 1930〈我们要怎样参加无产文艺运动〉,《赤道报》,号2 [昭和5年11月15日]。
  • 1930〈马克斯进文庙(二)〉,《赤道报》,号2 [昭和5年11月15日,以笔名坎人发表]。
  • 1930〈柯伦泰女士的恋爱观(上)〉,《赤道报》,号2  [昭和5年11月1,以笔名守俄发表]。
  • 1930〈普罗列塔利亚的性道德十二诫〉,《赤道报》,号4  [昭和5年12月19日,以笔名守俄发表]。
  • 1931〈列宁的关于性的主张〉,《赤道报》,号5(从第四号的予告中知悉有此文,但未详内容)。
  • 1931〈佛教は宗教か〉,《台湾新民报》,号347  [昭和6年1月17日]。
  • 1931〈孙中山の心事〉,《台湾新民报》,号354  [昭和6年3月7日,以笔名林洲鳌发表]。
  • 1931〈阶级斗争は非道德行为か(上)〉,《台湾新民报》,号367 [昭和6年6月6日,以笔名林洲鳌发表]。
  • 1931〈阶级斗争は非道德行为か(下)〉,《台湾新民报》,号368 [昭和6年6月13日,以笔名林洲鳌发表]。
  • 1931〈满州事变と宗教〉,《台湾新民报》,号392 [昭和6年11月28日,以笔名林洲鳌发表]。

编译[编辑]

  • 1929〈龙树世亲二菩萨的教系〉(培野哲原原著),《海潮音》,卷10期9,页1-10。
  • 1929〈龙树世亲二菩萨的敎系〉,《南瀛佛教会会报》,卷7期2,页40-45。
  • 1929〈龙树世亲二菩萨的教系〉,《南瀛佛教会会报》,卷7期3,页30-36。
  • 1931〈惠远与觉贤(附表)〉,《南瀛佛教会会报》,卷9期10,页24-27。
  • 1931〈愼净大师中国旅行笔记〉,《南瀛佛教会会报》卷9期6,页32-35。
  • 1931〈愼净大师中国旅行笔记(二)〉,《南瀛佛教会会报》,卷9期7,页37-41。
  • 1931〈愼净大师中国旅行笔记(三)〉,《南瀛佛教会会报》,卷9期9,页22-25。
  • 1932〈惠远与觉贤〉,《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0期1,页48-51。
  • 1932〈愼净大师中国旅行笔记(四)〉《南瀛佛教会会报》,《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0期1,页59-61。
  • 1933〈女人成佛思想的变迁〉(松本文三郎原作),《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1期3,页26-31。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Cite book|title=台湾革命僧林秋梧|last=李筱峰|first=|publisher=自立报系|year=1991|isbn=|location=台北|pages=}}
  2. ^ {{Cite journal|title=诗选:赠青年僧伽|author=林秋梧|url=|journal=南瀛佛教会会报|issue=3|doi=|others=|year=1929|volume=7|page=58|pmid=}}
  3. ^ {{Cite book|title=存在交涉:日治时期的台湾哲学|last=严玮泓|first=|publisher=联经|year=2016|isbn=|editor-last=洪子伟|location=台北|pages=141-166|chapter=从“阶级斗争”到“现世净土”:论林秋梧批判早期台湾佛教的方法与目的}}
  4. ^ {{Cite book|title=启蒙与反叛─台湾哲学的百年浪潮|last=严玮泓|first=|publisher=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year=forthcoming|isbn=|editor-last=洪子伟|editor2-last=邓敦民|location=台北|pages=|chapter=林秋梧“左翼佛学”的哲学基础}}
  5. ^ {{Cite web|url=http://philo.programs.sinica.edu.tw%7Ctitle=日治時期臺灣哲學文獻清單列表%7Caccessdate=2018-03-03%7Cauthor=中央研究院「日治臺灣哲學與實存運動」研究計畫%7Cdate=%7Cwork=philo.programs.sinica.edu.tw%7Cpublisher=}}
  6. ^ {{Cite web|url=http://homepage.ntu.edu.tw/~philo/Taiwan/japan/japan.htm%7Ctitle=臺灣哲學研究資料庫%7Caccessdate=2018-03-03%7Cauthor=臺灣大學哲學系%7Cdate=%7Cwork=%7Cpublisher=}}

延伸阅读[编辑]

  • 国家图书馆,《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林秋梧(证峰法师)》。
  • 中央研究院“日治台湾哲学与实存运动”研究计划,《日治时期台湾哲学文献清单列表》。
  • 台湾大学哲学系,《台湾哲学研究数据库》。 台湾电影史研究史料数据库,《林秋梧氏为僧─台湾日日新报1927年3月11日》。
  • 刘慧彰,1934,〈追悼林秋梧君〉,《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2期12,页34(收入黄夏年,2007,《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卷115,页526。北京:中国书店)。
  • 吴敏敦,1934,〈吊林秋梧先生〉,《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2期12,页34(收入《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卷115,页526)。
  • 严玮泓,2016,〈从“阶级斗争”到“现世净土”:论林秋梧批判早期台湾佛教的方法与目的〉,洪子伟(编),《存在交涉:日治时期的台湾哲学》,页141-166。台北:联经。
  • 严玮泓,forthcoming,〈林秋梧“左翼佛学”的哲学基础〉,洪子伟、邓敦民(编),《启蒙与反叛─台湾哲学的百年浪潮》。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 张微隆,1934,〈吊林秋梧先生〉,《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2期12,页31(收入《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卷115,页523)。
  • 张树藤,1934,〈寄赠林秋梧君二首〉,《南瀛佛教会会报》,卷9期7,页32 [1931年7月1日](收入《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卷112,页34)。
  • 张长川,〈吊林秋梧先生〉,《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2期12,页33(收入《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卷115,页524)。
  • 微智、文顺,1934〈吊辞(吊林秋梧先生)〉,《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2期11,页45 [1934年11月1日](收入《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卷115,页485)。
  • 曹镜珊,1989,〈从日本篡改侵华史实谈抗日和尚林秋梧〉,《狮子吼》,卷28期1,页42-44。
  • 曾真常,1934,〈吊林秋梧君〉,《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2期12,页34(收入《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卷115,页526)。
  • 李筱峰,1979,《革命的和尚:抗日社会运动者林秋梧》。台北:八十年代出版社。
  • 李筱峰,1991,《台湾革命僧林秋梧》。台北:自立报系。
  • 江灿腾,1992,〈近代中国佛教的社会运动─以张宗载和林秋梧为例〉,《佛教与现代社会》,页3-35。台北:东大。
  • 无名氏,1934,〈教师林秋梧氏入寂〉,《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2期11,页43-44 [1934年11月1日](收入《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卷115,页483-484)。
  • 叶有成,1934,〈哭林秋梧先生〉,《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2期12,页34(收入《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卷115,页526)。
  • 释慧严,2003,〈林秋梧(证峰师)的佛学思想探原〉,《第七届儒佛会通暨文化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华梵大学哲学系。
  • 陈彻净,1929,〈汉诗:和林秋梧君原韵〉,《南瀛佛教会会报》,卷7期3,页54 [1929年5月25日](收入《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卷110,页244)。
  • 陈福清,1934,〈悼台南林秋梧先生〉,《南瀛佛教会会报》,卷12期12,页35(收入《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卷115,页527)。

Category:台湾思想家 Category:台湾哲学家 Category:日治台湾哲学与实存运动哲学家 Category:台南人 Category: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