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松山寺

坐标25°01′26″N 121°33′52″E / 25.023792°N 121.564344°E / 25.023792; 121.56434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松山寺
佛光山松山寺
佛光山松山寺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台北市信义区吴兴街284巷17之1号 
宗教汉传佛教

佛光山松山寺,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信义区的佛寺,为联勤44兵工厂信众募资建立,今由佛光山僧伽管理。

历史[编辑]

兵工厂募资[编辑]

联勤44兵工厂退役的李鼎衡回忆,早期兵工厂同事信佛教的不少,每到周末假日,他即和二三十名同事结伴搭火车前往中坜圆光禅寺及汐止静修襌院听慈航法师讲经,因此与道安法师结缘;1954年慈航法师圆寂后,他们便改听道安法师讲经[1]。慈航法师生前曾对道安法师说,联勤44兵工厂有很多信徒,但松山区(当时兵工厂地区属松山)没有佛寺,道安法师便发愿兴建松山寺[2]。联勤44兵工厂总工程司贾毓灵妻子回想,四四西村的信众后来在今日光复市场旁住宅,租屋供养道安法师,每日下午听他讲经,后来兵工厂厂长夫人赵路文如发动眷村信徒捐助善款,大约一家每月捐米十四公斤、捐钱三五十元,再加上海来的居士陈子平到国外募款,终于1957年冬以一坪新台币廿元购得吴兴街284巷土地建寺[1]。寺盖好后,道安法师找来善导寺的灵根法师担任当家执事,道安法师自己担任住持[2]

在贾毓灵热心帮忙下,兵工厂的工程师们为松山寺画出设计图,道安法师即依图逐步扩建佛寺,1961年兴建殿高七十二尺的法王宝殿,1969年增建观音楼。此后香火鼎盛,陆续兴建图书馆、玉佛殿等大楼,设有大专佛学讲座、中华佛学研究会、《狮子吼》杂志、台湾印经处、中国佛教会文献委员会等。[1]

松山寺在台湾本土中,被视为台湾外省人有名的寺院[1]楚戈刚从军中退伍时,感到人世茫茫,曾有一段日子当过道安法师的徒弟,并编辑过《狮子吼》杂志[3]。道安法师曾寄书给在海外的三毛,教导她宗教史[4]毛惕园在此寺出家,后还俗[5]。出身兵工厂眷户的市议员王正德费鸿泰,假日时常到松山寺开读书会[6]

道安法师于1977年圆寂后,寺务由灵根法师掌管。每年清明、中元节都办法会,另外还有观音法会、大悲法会等活动,有时也在寺院大办素斋,宴请香客。1983年,登记成立财团法人,董事长为灵根法师,常务董事为茅詹文丽和黄浩林,董事有释恒毅、王绅、孙傅道华、李刘静云、张慧明、梅焕华。[1]

灵骨塔遭难[编辑]

去逝的联勤44兵工厂员工、眷属会土葬在松山寺附近的四四公墓,牌位则寄放寺内,随吴兴街附近房子越盖越多及台北医学院的成立,附近人口日益绸密,公墓用地已无法再葬,改用火葬方式将骨灰安厝至寺内[1]。1978年,寺方兴建取名“报本堂”的纳骨塔,以木质材料加盖第四层[7]。除吴兴街住户的骨灰会寄放外[8],费鸿泰侄女[8]陈凯伦父亲[9]与兄长[8][9]李行独子李显一[8][10][11]夏光莉父亲[9]也是安眠于此。由于名古屋空难大园空难林肯大郡罹难者的善后法会时是由松山寺所办,他们的骨灰也多放置寄放在此寺灵骨塔四楼、高八层的大钢架上[12]

因环保意识抬头,政府为遏止滥葬,自1987年以后即不再核发墓园执照,加上台北市于1990年代计划五年内将强制迁移十四万座旧墓,使得灵骨塔投资市场热络,在该年代热潮中,有灵骨塔位预售时一位才新台币两、三万元,完工之后上涨到九万,甚至有炒高达十六万元以上[13]。1991年起,茅詹文丽立以常务董事身份,安排儿子茅凯乐、茅凯宁担任义工,处理贩卖寺方灵骨塔、牌位、长生牌位,收取价款、信徒捐献功德金、寺务银行存提款等事宜[14]。1990年中期,寺方灵骨塔每个牌位已涨到数万元至十余万元不等,至1998年已提高到二十万元[8]。1994年1月至1998年3月四年间,寺方销售塔位、牌位功德金的收入就达五千七百五十万元[15]。茅凯乐、茅凯宁挪用这些钱炒作股票、购买外币,汇至休士顿旧金山德克萨斯州等地购置不动产及个人花费,以不实帐证资料给会计人员逐年制作账册、收支报告表提报主管机关[14]

1998年4月5日清明节晚9时14分,台北市消防局接获松山寺灵骨塔发生火警,原本第一波到场抢救的消防人车十分钟内初步压制火势,但因水源水压不足,火势于9时41分转烈,至10时29分才扑灭[16]。三、四楼骨灰坛全毁约一千三百位,半毁者约五百位[7]。四楼骨灰,几乎付之一炬[17]。6日一早,众多受害者民众聚集,包括陈凯伦、夏光莉、田平春等艺人[9]。李行也在12日到寺中寻找儿子骨灰,在雨中流下眼泪[11]。数日后,他面对儿子骨灰坛遭波及,对记者表示当初儿子是想要海葬,但家人不舍,如今对着儿子照片也可表达怀念[10]

此刻茅凯乐利用寺方火灾之际,侵占当天清明节收取一千余万元的功德金,从台湾银行中仑分行提款美金五十万元及新台币六百万元,卷款潜赴美国,其弟茅凯宁则滞美不归[14]。4月13日,寺方请来的会计师李耀魁说明,经过这三日来查核,至少上亿元被挪用[18]。16日,检方再度约谈茅詹文丽未获后,对茅家展开强制拘提行动[19]。12月9日,台北地检署检察官李韦昌侦结,依侵占、伪造文书等罪嫌将茅詹文丽母子三人提起公诉,向法院求处三人各有期徒刑九年[14]。最后检方查出茅氏兄弟共盗走二亿九千多万元,却最终逍遥法外,逃过追溯期[20]

佛光山接手[编辑]

星云法师答应灵根法师的请托,由佛光山承接松山寺,才逐渐恢复寺院应有弘扬佛法功能[21]。面对台湾第一宗火烧灵骨塔事件,台北市民政局长李逸洋以五个半月、五十多次善后会议后,达成寺方提拨八百万元作赔款,并将无法辨识、混在一起的骨灰合成千人冢、立纪念碑,安置破损骨灰坛碎片及牌位,1998年9月20日在松山寺举行奉安法会[22]。次月17日,法官宣判灵根法师以公共危险罪判处拘役五十日,惟考量已和被害人达成和解,谕知缓刑二年[7]

之后骨灰置在此寺的还有刘绍唐[23]傅培梅[24]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李汉昌. 松山寺 台北有名的外省寺. 联合报. 1998-04-12 (中文(台湾)). 
  2. ^ 2.0 2.1 祁止戈. 靈根法師坦承用人不當難辭其咎 指寺廟已登記為財團法人 沒有子嗣不可能有非分之念. 中国时报. 1998-04-15 (中文(台湾)). 
  3. ^ 尉天骢. 文學紀念冊 苦行的旅者──追念楚戈. 联合报. 2011-12-04 (中文(台湾)). 
  4. ^ 三毛. 請代我問候 三毛家書首度曝光. 中国时报. 2014-03-26 [202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中文(台湾)). 
  5. ^ 江云锦. 給毛惕園先生的一封公開信. 联合晚报. 1988-04-20 (中文(台湾)). 
  6. ^ 郭安家. 《議會圈》童年當「壞人」 王正德受激勵向學. 联合报. 2012-06-17 (中文(台湾)). 
  7. ^ 7.0 7.1 7.2 王己由. 未做好相關防範設施發生火警 松山寺住持釋靈根處拘役獲緩刑. 中国时报. 1998-10-18 (中文(台湾)). 
  8. ^ 8.0 8.1 8.2 8.3 8.4 胡宝琏. 火焚松山寺 家屬錐心痛. 1998-04-12. 联合报 (中文(台湾)). 
  9. ^ 9.0 9.1 9.2 9.3 王祖寿、欧银钏、潘玮翎. 哥哥二度火化 陳凱倫心痛 火燒松山寺 多位藝人的往生親友骨灰橫遭波及…. 民生报. 1998-04-07 (中文(台湾)). 
  10. ^ 10.0 10.1 王雅兰. 松山寺大火 兒子骨灰落得什麼也不剩 懷念 李行對著照片想他. 民生报. 1998-04-15 (中文(台湾)). 
  11. ^ 11.0 11.1 唐在扬. 李行泣愛子 松山寺一把火 老爸爸兩行淚. 联合晚报. 1998-04-13 (中文(台湾)). 
  12. ^ 刘开元. 4樓骨灰室,大違建 骨灰罈究竟有幾個 兩位法師都說不知道. 联合晚报. 1998-04-06 (中文(台湾)). 
  13. ^ 龚招健. 靈骨塔投資一本萬利 商人趨之若鶩. 中国时报. 1996-10-29 (中文(台湾)). 
  14. ^ 14.0 14.1 14.2 14.3 陈志贤. 侵占松山寺廟產案起訴三人 常董茅詹文麗、茅凱寧、茅凱樂被求刑九年. 中国时报. 1998-12-10 (中文(台湾)). 
  15. ^ 薛翔之. 提供塔位收功德金 要繳營業稅. 工商时报. 2005-10-06 (中文(台湾)). 
  16. ^ 张荣仁. 台北 火燒靈骨塔 危哉松山寺 現場水壓不足 火勢一度輚烈 牌位骨灰罈多半受損. 联合报. 1998-04-06 (中文(台湾)). 
  17. ^ 李树人. 松山寺大火 華航空難 林肯大郡 死者骨灰浴火 金爐竄火苗 燒向靈骨塔 近千牌位骨罈付之一炬 家人死後又被燒一次 家屬傷心落淚. 联合报. 1998-04-06 (中文(台湾)). 
  18. ^ 戴安玮. 民政局二度查帳發現:松山寺功德金 被挪用逾億元. 联合晚报. 1998-04-14 (中文(台湾)). 
  19. ^ 杨天佑. 松山寺案檢方凍結相關資產. 中国时报. 1998-04-17 (中文(台湾)). 
  20. ^ 侯柏青、姚岳宏. 義工兄弟吞寺款2.9億 逃14年免訴. 自由时报. 2012-10-10 [202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中文(台湾)). 
  21. ^ 杜韵菊. 松山寺影像回顧圖像展 話說從前謝佛恩. 人间福报. 2016-05-24 [202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中文(台湾)). 
  22. ^ 洪茗馨. 松山寺火警善後家屬能接受 昨舉行奉安法會 不少家屬淚流滿面. 中国时报. 1998-09-21 (中文(台湾)). 
  23. ^ 陈文芬. 告別劉紹唐青史不成灰. 中国时报. 2000-02-24 (中文(台湾)). 
  24. ^ 施静茹. 烹飪名師傅培梅病逝 辭世前曾睜眼凝望長孫 性急的廚神 沒留下遺言 享年73歲. 联合报. 2004-09-17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