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刘浦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浦江
出生1961年8月
上海市
逝世2015年1月6日(53岁)
重庆市垫江县
死因癌症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教育程度学士
母校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职业辽金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家乡重庆市垫江县
配偶张文[1]

刘浦江(1961年8月—2015年1月6日),中国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生于上海市重庆市垫江县人。刘浦江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学士学位,后来在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任教五年,1988年调回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刘浦江主要研究金史宋史中国民族史[2]刘浦江只有本科学历,是北京大学少有的本科学历的教授、博士生导师[3]

生平

[编辑]

刘浦江祖籍重庆市垫江县,出生在上海。1979年,他通过高考进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是恢复高考后垫江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1983年7月,本科毕业的刘浦江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党校,在文史教研部担任助教,后来提升为讲师。[2]刘浦江在《怀念恩师邓广铭先生》一文中写到,“大学毕业后,我在一所说是机关又不是机关说是学校又不像学校的学校任教,游离于学术界之外”,后来想要回到学术界,就在1987年10月去邓广铭家里找他,希望能帮忙介绍他去中华书局工作。那时,邓广铭刚刚创办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听过刘浦江的介绍之后,就决定把他调到中古史中心来。刘浦江回忆称,当时北大的人事部门曾就此提出异议,认为调刘浦江这种人进来不合适,邓广铭则说不可以资格取人。据说邓广铭为此还去找了北大分管人事的副校长。[4]刘浦江只有学士学历,邓广铭将他调入北大的时候,他也没有什么学术建树。邓广铭和刘浦江的谈话也只有两个小时。[5]邓广铭认为他是当时青年学者中对宋辽金史料最为熟悉的人,决定让他调回北大。[3]1988年4月,刘浦江顺利回到北京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至2010年,他还担任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副主任。[2]

刘浦江从小就有结肠炎。2014年3月底到4月初的十几天里,刘浦江的体重急剧下降15斤,腹部也出现疼痛。医院起初认定他患上了胃癌,4月15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确诊他已是淋巴癌四期。次日,刘浦江入院接受化疗[1]从四月到年底,他一共接受了八个疗程的化疗。最后的半年里,他发表了四篇论文,完成了中华书局点校本《辽史》修订稿的统稿,坚持培养学生、在病床上给学生改论文。[6]几次化疗之后,刘浦江的身体情况出现好转。但是,刘浦江选择冒险接受干细胞移植,不再保守治疗。干细胞移植有可能将他的癌症完全治愈。然而,刘浦江的干细胞移植失败了,癌症扩散到全身,再无可能治愈。[6]12月29日,刘浦江已经不能下床活动。12月30日,他戴上了呼吸机,当天他就决定次日赶回家乡垫江县,在那里走完人生。31日,救护车从重庆开来,将刘浦江送回家乡垫江。[1]2015年1月6日23点57分,刘浦江在重庆垫江逝世。[7]

学术

[编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辽史学家刘凤翥总结称,刘浦江在辽金史领域有五方面的贡献。其一是广泛、全面地研究了辽金史,出版有《辽金史论》《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其二是开创用契丹文研究辽史的风气,邀请刘凤翥在北大讲授契丹小字,刘浦江和学生都听讲学习,刘浦江教出的学生也都熟通契丹文字。他还和学生康鹏主编了《契丹小字索引》,既是工具书,亦是学术著作。其三是“不计较个人名利,甘当人梯”,花十年时间编纂了《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极大地方便了整个辽金史学界的资料检索。其四是在2007年至2014年间担纲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修订工程的《辽史》修订工作,在逝世前交稿。其五是“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生”。[8]

宋史学家、邓广铭的女儿邓小南教授回忆,邓广铭最初交给刘浦江的任务是让他读《大金国志》并解决此书的真伪问题。刘浦江由此开始了辽金史的研究。后来,邓广铭把《三朝北盟会编》的校勘工作也交给了刘浦江。邓小南评价称,刘浦江在辽金史领域有一定的开拓之功;刘浦江做辽金史,不仅使用辽金史的文献,还兼顾宋人的记载,把辽、宋、金当作通体研究,此外他还充分利用考古材料、女真文和契丹文的文献。刘浦江在2000年之前主要关注金史,2000年后才转向辽史。刘浦江不愿只限于断代史的研究,还希望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做一个整体的梳理,他自2012年起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学视野中的正统论:以华夷观念为中心”。后来,他还发表了一些四库学的文章。[9]

教学

[编辑]

刘浦江为本科生讲授中国史学史、宋辽金史专题课程,为研究生开设《四库全书总目》研读、《三朝北盟会编》研读等课程。[3]他曾长期为北大中文系开设中国古代史课程。澎湃新闻网的报道把他称作“北大中文系同学最热爱的历史系老师”。中文系学生回忆,刘浦江每次开中国古代史,都会在头一节课说“我一直觉得你们中文系的学生是比较没有文化的”,意在提醒中文系的学生他们的历史文化知识较为匮乏。中文系的学生们叫他“浦江哥”。[10]

评价

[编辑]

邓小南评价刘浦江是“真学者,好老师”,“心地纯粹,有思想,有风骨”,“面对学术议题的敏锐犀利,面对烦剧工作的尽责担当,面对挑战坎坷的达观执著,乃至他的严厉,他的愉悦,他的脾性,都使他具有特殊的人格魅力”,她还借用了宋人的话评价他“质犹近古,纯正笃实”。[9]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评价称,“失去他,是北大中古史中心三十年来最大的损失“。[5]北大中古史中心王小甫教授评价说,”国内辽金史学界的前沿,恐怕就得看刘浦江的研究成果。至于民族史,他专门学习契丹文字,利用契丹文墓志进行研究,已经站到了国际学界的前沿。这样的学者在国际契丹辽史学界恐怕也是少有的”。北大历史学系辛德勇教授评价,“当今中国的学术界,像浦江兄那样做学问一丝不苟,做人、做事也真挚端谨的人,实在不是很多”。[11]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评价他是“当世中国辽金史研究第一人”。[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中国辽金史研究第一人”刘浦江走了 本科学历的他在北大当博导. 成都晚报. 2015-01-09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2). 
  2. ^ 2.0 2.1 2.2 刘浦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员简介.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6). 
  3. ^ 3.0 3.1 3.2 追记北大历史系教授刘浦江:真学者 好老师. 光明日报. 2015-01-08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2). 
  4. ^ 刘浦江. 怀念恩师邓广铭先生. 中华读书报 (共识网). 2007-04-11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2). 
  5. ^ 5.0 5.1 【燕园学人】他用生命来著辽金史——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刘浦江教授. 北京大学新闻网. 2015-01-09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6. ^ 6.0 6.1 苗润博. 有寄托 无所惧.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15-01-12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2). 
  7. ^ 7.0 7.1 “國內遼金史研究第一人”劉浦江逝世. 南方日报. 2015-01-08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2). 
  8. ^ 刘凤翥谈刘浦江的五大学术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01-09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9. ^ 9.0 9.1 邓小南追忆刘浦江:“质犹近古,纯正笃实”.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01-09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10. ^ 刘浦江:北大中文系同学最热爱的历史系老师. 澎湃新闻网. 2015-01-07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2). 
  11. ^ 刘浦江:只有学士学位,凭真才实学成为中国辽金史研究第一人. 澎湃新闻网. 2015-01-08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