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信泉
吴信泉 |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12年3月26日 中华民国湖南省平江县长寿区何家段村 |
逝世 | 1992年4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 (80岁)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宗教信仰 | 共产主义 |
学历
| |
经历
|
吴信泉(1912年3月26日—1992年4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生平
[编辑]吴信泉生于1912年3月26日湖南省平江县长寿区何家段村。1927年参加平江农民赤卫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5军第3师特务连政治指导员、第4师第12团特派员,红3军团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第75师特派员、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东征、西征等战役。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第688团政治处主任、第687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1940年随部东进冀鲁豫边区,任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2旅政治委员。同年5月奉命率部南下华中支援新四军,任新四军第3师第8旅政治委员,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先后参加高沟杨口、阜宁、两淮等战役战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新四军第3师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战役。在冬季攻势作战中,率领第2纵队临时前方指挥所,指挥部队奋勇作战,连克王道屯、前后闻台等地,俘虏国军新编第5军军长陈林达和第195师师长谢代蒸。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第39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在向中南进军中,一路连战连捷,先后解放柳州、南宁等多座大城市,把胜利的红旗一直插到祖国最南部的边陲重镇――镇南关。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军长、西海岸防御指挥部副司令员。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指挥部队连创“四个第一”。在第一次战役中,指挥部队激战云山,首开中美军队现代历史上第一次交锋的纪录,重创号称自美国独立战争组建以来160多年从无失败纪录的美国王牌部队――骑兵第1师,歼灭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2000余人,其中美军1840余人。在第二次战役中,组织部队在给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后,抓住战机,全线追击,指挥第116师率先进入平壤,成为志愿军第一支进入平壤的部队,朝鲜首都平壤从此再未落入敌人之手。在第三次战役中,指挥部队再拔头筹,率先攻入汉城,先头部队占领韩国总统府。第四次战役开始后,指挥部队激战东线,第117师在向横城勇猛穿插的作战中,歼敌3300余人,其中俘美军800余人,创志愿军一次战斗生擒美军人数最多的纪录。
1953年回国后,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沈阳军区参谋长。1957年入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至1982年任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纪委委员。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1][2][3]。
家庭
[编辑]吴信泉将军有子女12人,8男4女。某日,周恩来戏问将军夫妇:“你们这艘航空母舰又添新飞机了没有?”故将军有“航空母舰”之绰号。[来源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