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坑明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火龙径
大坑明渠覆盖工程进行前的高士威道北端入口;图中的是俗称“桂河桥”的行人桥。(摄于2007年12月)
大坑明渠覆盖工程进行中的高士威道的北端入口。(摄于2012年1月)

大坑明渠(简称大坑渠英文Tai Hang Nullah),曾经是香港主要明渠之一,位于香港岛铜锣湾南部的大坑,起源于毕拿山渣甸山一带的溪流,向北流进铜锣湾的海湾。这条水道就是大坑的地名来源[1]。然而经历城市发展及填海工程,大部分水道于1960年代转为暗渠,只余下铜锣湾道高士威道长约200米的一段属于人工露天渠道,毗邻铜锣湾运动场皇仁书院;渠道上方有条很窄的行人桥,俗称“桂河桥”[2]

明渠的上游早于1960年代已覆盖成为浣纱街

覆盖工程

[编辑]

仅余的大坑明渠亦于2009年11月开始,由渠务署投资2,400万港元进行改善计划,包括明渠覆盖、扩阔行人通道及绿化园境等。2013年8月,工程完成。计划彻底解决了大坑明渠所带来的气味问题,亦成为了大坑的新地标──火龙径英文Fire Dragon Path),为到大坑增加添置了具有特色的休闲空间。于中秋节火龙是大坑的地方传统,而且此项活动于2011年获得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标志这项文化活动,新的行人通道命名为火龙径[3][4]

参考注释

[编辑]
  1. ^ 覆盖明渠大坑变暗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方日报》,2009年11月23日
  2. ^ 桂河桥上行劫 三童匪判笞刑,《华侨日报》,1966年6月7日
  3. ^ 大坑“火龙径”成新地标 《星岛日报》 2012年9月13日
  4. ^ 明渠变身火龙径迎中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方日报》 2012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