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白杜尔·哈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aulana英语Mawlānā

乌白杜尔·哈克
白图穆卡兰清真寺第三任海推布
任期
1984–2007
头衔海推布
个人资料
出生1928年5月2日
逝世2007年10月6日
国籍孟加拉
宗派逊尼派
法理哈乃斐派
母校德奥班德神学院英语Darul Uloom Deoband
高级职位

乌白杜尔·哈克孟加拉语উবায়দুল হক,英语:Ubaidul Haq 或 Obaidul Haq,1928年5月2日—2007年10月6日)是孟加拉国国家清真寺白图穆卡兰清真寺的第三任海推布[1]

早年生活[编辑]

乌白杜尔·哈克于1928年5月2日出生于锡尔赫特县扎奇甘杰乌帕齐拉,他曾于邻近的比亚尼巴扎尔公众学院(Biyanibazar Qawmi Madrasa)[注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学习阿拉伯语乌尔都语波斯语等语言,后在其父创立的蒙希巴扎尔学院(Munshibazar Ayeragaon Madrasa)学习两年。1942年他入读德奥班德神学院英语Darul Uloom Deoband,在赛义德·海珊·艾哈迈德·迈达尼英语Husain Ahmad Madani等学者指导下学习圣训塔夫希尔英语Tafsir古兰经的经注)[3]

工作[编辑]

1950年,乌白杜尔·哈克加入了位于达卡的Bara Katara Hossainya Ashraful Ulum学院,在该处教授圣训学,1952年成为达卡阿利亚学院(Dhaka Alia Madrasa)的教师,于1964年至1971年以圣训专家(muhaddith)的身份教授圣训学,1971年至1973年担任该学院塔夫希尔系的助理教授,并在1973年至1979年担任副校长[3]。1984年,时任孟加拉总统艾尔沙德任命哈克为该国国家清真寺白图穆卡兰清真寺海推布,之后哈克持续担任此职,直到2007年逝世[4]。1986年,哈克兼任吉大港帕提亚帕提亚伊斯兰大学英语Al-Jamiah Al-Islamiah Patiya的圣训长老(Shaikhul Hadith),隔年亦于Sylhet's Jamia Kasimul Dargah学院兼任相同职务[3]

乌白杜尔·哈克是白图穆卡兰清真寺任期最长的海推布,2001年,当时执政的孟加拉国人民联盟政府曾强迫他退休,不过他成功递交请愿推翻政府的决议而继续留任[5]。哈克亦是国家伊斯兰教法理事会(National Sharia Council)的成员,也担任孟加拉伊斯兰银行英语Islami Bank Bangladesh Ltd、孟加拉伊斯兰保险(Islami Insurance Bangladesh)等组织的伊斯兰教法理事会主席[3]

观点[编辑]

1994年,乌白杜尔·哈克曾对部分孟加拉左翼政党对西方非政府组织在当地传播基督教的支持与同情,而产生一些对伊斯兰教“不公平的行为”表示关切[6]。2003年3月21日,他与另一位孟加拉伊斯兰学者、同时也是政治人物的法兹勒·哈克·阿米尼英语Fazlul Haque Amini发起了一场抗议美军攻打伊拉克的大型反战游行,并在游行中表示“美国将会渐渐占领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中东所有盛产石油的地区。[7]”而在白图穆卡兰清真寺前一场有内阁官员参加的演讲中,哈克甚至指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是“世界上最可恶的恐怖份子”[8],主张应该发起对美国的圣战[9]。另外,哈克也是反阿赫迈底亚运动的先驱之一,1993年,他以国际最后先知运动(International Khatme Nabuwat Movement, IKNM)[注 2]领导人的身份在达卡召开反对阿赫迈底亚的会议,宣布阿赫迈底亚不属于穆斯林,呼吁政府禁止其出版刊物的权利,并禁止其担任政府高级官职[4]

反恐[编辑]

在2005年4月1日达卡一场由伊斯兰神学者协会英语Jamiat Ulema-e Islam (F)主持的会议上,乌白杜尔·哈克与来自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的其他乌理玛宣示了一道谴责恐怖主义伊斯兰教令[1]。该年8月,孟加拉圣战者组织英语Jamaat-ul-Mujahideen Bangladesh等激进组织在该国发动了连环爆炸案后,乌白杜尔·哈克主持了一场有上千人参加的祷告与反恐活动,他指出策划爆炸事件的恐怖分子是伊斯兰教与人民的公敌,所有穆斯林均有责任挺身反对以伊斯兰之名杀伤无辜民众的恐怖份子[10]

注释[编辑]

  1. ^ 公众学院英语Qawmi Madrasa是孟加拉的一种伊斯兰学校,其资金来源为大众捐献,不接受政府的补助[2]
  2. ^ 阿赫迈底亚派相信十九世纪时自称尔萨转世的米尔扎·古拉姆·艾哈迈德穆罕默德之后的先知,IKNM则坚信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先知,而将阿赫迈底亚派视为异端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Islam has no relation with terrorism: ulama (1). The Milli Gazette. The Milli Gazette. 2005-04-30 [2016-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6). 
  2. ^ Bano, Masooda. Allowing for Diversity: State-Madrasa Relations in Bangladesh (PDF). Working Paper 13. Religions and Development. 2008 [2018-08-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12). 
  3. ^ 3.0 3.1 3.2 3.3 Khatib Obaidul Haq passes away. 1 (1) (The Daily Star). The Daily Star英语The Daily Star (Bangladesh). 2007-10-08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0). 
  4. ^ 4.0 4.1 Jawad Syed, Edwina Pio, Tahir Kamran, Abbas Zaidi. Faith-Based Violence and Deobandi Militancy in Pakistan. Springer. 2016: 439 [2018-08-29]. ISBN 13499496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9). 
  5. ^ Lipton, Edward P. Religious Freedom in Asia. Nova Publishers. : 12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7). 
  6. ^ Islam, Saidul. The role of NGOs in promoting Christianity: The case of Bangladesh. Intellectual Discourse. 2001, 9 (2): 1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7. ^ Bangladesh Protests and Demonstrations. South Asia Terrorism Portal. [2016-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8. ^ Salah Uddin Shoaib Choudhury英语Salah Choudhury. Yesterday’s Prophecy And Today’s Bangladesh. Countercurrents.org. 2007-04-30 [2018-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4). 
  9. ^ Sanjay Bhardwaj. The Rites Of The Passage: Rise Of Religions Politics in Bangladesh (PDF).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1-23. 2004 [2018-08-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8-29). 
  10. ^ Thousands raise hands to almighty during jumma to get rid of suicide bombings. BDNews24. BDNews24. 2005-12-08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