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津战役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12月25日) |
瓮津战役 | |||||||
---|---|---|---|---|---|---|---|
韩战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大韩民国国军 | 朝鲜人民军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白仁烨(第17团) 宋虎林(第2营) 金喜泰 †(第1营) 吴益庆(第3营) 朴连镐(第7营) 卢庆益(坦克队队长) 朴俊熙(工兵营) 池世江(野战医院院长) |
方虎山(第6师) 韩一来(第14团) 崔贤(第3警备旅) | ||||||
兵力 | |||||||
3,600人 各种大炮57门 25挺机枪 |
15,000人 坦克和装甲车16辆 各种大炮196门 | ||||||
伤亡与损失 | |||||||
1,420人阵亡或失踪 |
伤亡情况不明 3辆坦克及2辆装甲车被击毁 |
瓮津战役,是韩战开始后,朝鲜人民军越过38线全面南侵而发起的战役,结果是瓮津半岛落入人民军手中,亦标志着韩战爆发。[1]
区域特点
[编辑]瓮津半岛位于38线西端。三面环海,而且是唯一一条被38线封锁的陆路。半岛中心的多座战略山区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整个瓮津半岛。瓮津战役爆发前,在1949年两军已经在这些山区附近爆发3次冲突。[1]
朝鲜人民军已经在附近建立补给基地,补给可通过铁路运输。另一方面,大韩民国国军获得位于半岛东南部的釜浦港口支持。由于潮线之间的范围很广,大型船只只能够过去靠在釜浦港口每天两次。[1]
背景
[编辑]1950年6月20日,韩国第2步兵师17团开始在38线看到北方可疑的不寻常举动。该团发现很多人民军高级官员在山上的基地,但没有被北方平民看见。当第17团接到取消戒备的命令,白仁烨团长无视命令,下令第17团保持高度戒备,应付任何可能来自朝鲜人民军的攻击。最终,白仁烨下令除了前线之外降低戒备,当联合国人员参观了第17团团部,他们要求白仁烨取消戒备,说这样是防止这地方发生非常问题,然而,白仁烨在战争爆发前一天命令所有部队驻扎在他们的防守位置,给第17团一个幸运的战斗准备姿态,应付即将到来的攻击。[1]
双方战斗准备
[编辑]朝鲜人民军
[编辑]朝鲜人民军的主要目标可能是尽快占领康翎郡。第3警备旅在西部准备,第14团和第203装甲团的任务是占领康翎郡。[1]
大韩民国国军
[编辑]瓮津半岛是一个孤立的区域,唯一可以进入三八线以北领土的地方。因此,第17团必须以有限兵力防守45公里路。第1营防守西部,第3营防守东部,而第2营驻扎在后方当预备队。该团集中兵力在康翎郡,由第3营掩护,因为康翎郡是人民军最可能的主要目标。如果康翎郡被占领,该团将随着撤退路径失去一半战斗力。[1]
战斗经过
[编辑]1950年6月25日清晨4:00,一枚红色的信号弹射上空中,朝鲜人民军开始炮击韩国国军的防线30分钟。炮击过后,一营人民军士兵冲向韩国国军第1营,只有两个连的第1营跟朝鲜士兵展开肉搏战,不过因为人民军增援而被迫撤退。[1]
有线和无线电通信均受破坏,第1营营长金喜泰少校从撤退部队了解到情况。他派出一个后备队前去支援,但是这个努力失败了。金少校后来死于朝鲜人民军的炮击。[1]
与此同时,人民军第14团持续炮击大韩民国国军第3营直到清晨5:30。然而韩国国军直到2小时后才被允许以炮火还击,因为美军顾问们已经完全控制了营里面的105毫米火炮。[1]
当朝鲜人民军以坦克和装甲车一并冲过韩方防线,韩国国军使用M18无后座力炮防守。亦无法击毁任何坦克。韩军第3营撤退,并在驰马山和石溪里设立新的防线,但左翼容易被来自康翎和养源的人民军攻击,然而,白仁烨上校下令第2营协助第1营保持左翼防线以免遭受人民军攻击。[1]
韩国军第2营伏击并歼灭人民军1个营之后掩护左翼反击,该营随后接到撤退命令,但拒绝和死守防线,直到该营获悉该团已撤回康翎。营长宋虎林少校带领第1营和第2营到佛堂山,当部队到达佛堂山,人民军已经占领养源和康翎。宋虎林营长放弃转移到木浦港口的计划,转进到沙角洞并从那里撤退。[1]
从康翎撤退后,第3营设置最后防线,工兵炸毁桥梁制止人民军。然而,人民军并没有追击韩国军。据后来了解,人民军第14团转移到第3警备旅占领康翎的行动后,到不同的地区参与更大的战斗。[1]
美军坦克登陆舰LST-801在23:30来到釜浦港口,接走第3营大多数士兵,除了一座M101榴弹炮之外,重装备和补给不是被烧毁就是扔进大海。[1]
白仁烨上校下令LST-801开船。他仍然与第7炮兵营一起,跟白仁烨上校一起共事的第7炮兵营营长朴连镐少校和其他军官直到最后一轮炮击。他们坐小木船成功逃离该区。[1]
结果
[编辑]大约90%的大韩民国部队和装备由瓮津半岛撤回本土。第17团转移到大田恢复所有损失,之后返回乌山前线并加入后来的战斗,包括仁川战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