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总禄境下土地庙

坐标22°59′58″N 120°12′19″E / 22.999524°N 120.205239°E / 22.999524; 120.20523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下土地总禄境庙
基本信息
国家 中华民国台湾
位置 台南市北区忠义路三段41号[1]
坐标22°59′58″N 120°12′19″E / 22.999524°N 120.205239°E / 22.999524; 120.205239
宗教台湾民间信仰
主神福德正神
建立时间明郑永历年间[1][2]
乾隆十三年(1748年)[3][4]
地图
地图
总禄境整修前正殿
总禄境整修前侧面

下土地总禄境庙位于台湾台南市北区,是主祀福德正神的庙宇[1]。该庙与官建的镇辕境顶土地庙相对,护佑著崇安街(总爷街),是典型“路头路尾土地公”的例子[3][4][2],两庙也是台湾府城联境“十八境”的成员[1]。该庙相传是位在总爷街“蜈蚣穴”的尾部[4]

沿革

[编辑]

关于总禄境的建庙年代有数种说法,一说是早在明郑时期或更久之前先民来到禾寮港过坑仔时,便已搭建简易茅房供奉福德正神[1][2]。而后康熙年间设总镇署,总禄境也在此时改成较正式的庙宇形式[1][5][2]。另一说则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跟镇辕境同时兴建[3][4]。该庙与镇辕境均是总爷街的土地庙,但是镇辕境是官建庙宇,总禄境则是军民集资合建[1][5]。该庙于《重修台湾县志》(1752年)有提,时称“总爷街福德祠”,并写说府城的土地祠当时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八月十五都会演戏,有“春祈秋报”之意[注 1][5]

该庙在同治十年(1871年)由总爷街信众发起重修,光绪年间再修[5]日本昭和六年(1931年),总爷街集应道坛道长曾赐发起重修[5]二次大战后,民国47年(1958年)再次整修[5]

民国72年(1983年)开辟忠义路三段,总禄境庙地被征收,于次年(1984年)于现址重建,并在民国79年(1990年)举行三朝庆成祈安建醮大典[5][1]

民国82年(1993年)因为府城迎妈祖绕境,该庙与南厂武英殿、小北太帅宫、首二境万福庵、玉泉文衡殿共抽一支公签连番排在一起,之后五间庙因缘际会下组成了“五盟境”[5]

传说

[编辑]

传说太子太保王得禄从军前常会夜宿总禄境,之后得到土地公神示将来从军大有可为[1]。后来王得禄从军立功后,为感念土地公恩泽,奏请嘉庆皇帝加封土地公宰相,并塑造金身一尊[1]

另外有说法认为总禄境土地公左右是招财、进宝童子,庇祐求取利禄者,而镇辕境土地公左右是文、武判官,庇祐求取功名者[1]。又有一说是因为总禄境地势较低,可挡住财富,而有“求官上土地,求财下土地”的说法[2]

图片

[编辑]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重修台湾县志‧卷六》:“又文武各衙门左,俱有土地祠。朔望日本衙门行香祭,则本官主之。其居民所祀土王曰福德祠。在东安坊者六:岭顶、番薯崎、观音亭边、诸罗仓边、岳帝庙右、龙川井。在西定坊者四:南巷口、新街尾、海防厅边、佛头港。在宁南坊者五:打石街、安海街、砖仔桥、大南门边、大埔尾。在镇北坊者六:禾寮港街、总爷街、熟皮寮、赤嵌楼左、粗糠崎、林投井。在永康里者二:弥陀寺右、烧𥕟嵌。他如大南门外仙草寮、小北门外柴头港及安平镇新丰里长兴里土库归仁北里、旧社街,在在有祠。每岁二月二日、八月十五日沿户鸠资演剧,张灯庆赞,亦春祈秋报之意。”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杨逢元. 《福德好神》. 晴易文坊. 2012-06: 页148─151. ISBN 978-986-84358-7-2. 
  2. ^ 2.0 2.1 2.2 2.3 2.4 张耘书. 《臺南府城舊街新路》.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7-07: 页240─242. ISBN 978-986-05-2924-1. 
  3. ^ 3.0 3.1 3.2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湾建筑与文化资产出版社. 2001-11: 页96. ISBN 957-30880-4-5. 
  4. ^ 4.0 4.1 4.2 4.3 《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臺南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9-02: 页254、255. ISBN 957-02-3370-2.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谢奇峰. 《臺南府城聯境組織研究》.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页278、279、288─290. ISBN 978-986-03-9413-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