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机构概要
成立时间1959年5月1日,​65年前​(1959-05-01
机构类型政府机构
机构驻地美国, 夏威夷州, 珍珠港
雇员数目61 (2020)[1]
上级机构美国海军
美国空军
网站metoc.navy.mil/jtwc
影像资料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英语: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缩写JTWC)是美国海军美国空军联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设立的中心,负责为太平洋印度洋及其他海域的热带气旋发出警报。JTWC支援美国国防部的所有分支,以及其他美国政府机构。该中心制作数据的主要用途为保障军用船舰及飞机的安全,并会传送到与世界各国共同运作的军方基地。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原于1959年在关岛尼米兹山创立。因为1995年的基地关闭与重整(Base Realignment and Closure)法案,1999年1月1日迁往珍珠港[注 1]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全年持续监察、分析及预测热带气旋的行程、发展及动向,该中心的责任范围覆盖全球九成热带气旋的活动范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热带气旋发出警报,但该中心采用美国官方以一分钟时间测量持续风速的标准,而非世界气象组织所建议的十分钟。不过与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不同的是,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并非使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该中心目前由32名美国空军海军人员运作,并使用了数个卫星系统、探测器、雷达、地表及高空全面数据和大气模型去完成任务。在2000年前,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负责对西太平洋风力达热带风暴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进行命名工作;但2000年起,替台风命名改由日本气象厅负责。

历史

[编辑]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JTWC) 的起源可追溯至1945年6月,当时在关岛上成立了舰队天气中心/台风追踪中心,在此之前,包括1944年12月的台风眼镜蛇和1945年6月的台风康妮在内的多个台风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船只损失。[3][4]当时,该中心是负责太平洋热带气旋侦察和预警的三个海军部队和两个空军部队之一。[3]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由于各种通讯问题,各中心之间的热带警报协调有时很困难或不可能。[5]

1958年,美国国防部气象部门和国家气象局向太平洋司令部成立了联合气象委员会,并提议成立海军和空军联合台风分析和预报中心。[3][6]随后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研究这个问题,并在1959年1月发表了一份报告,建议建立该中心。[6]根据该报告和1959年3月年度热带气旋会议得出的结论,联合气象委员会正式敦促美国太平洋司令部(CINCPAC)总司令建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6] CINCPAC 随后向参谋长联席会议请愿,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该中心于1959年5月1日成立,并接受舰队气像中心指挥官的指挥。[5][6]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最初由十人组成,其中每个军种提供两名军官和三名士兵。[5]它被要求为美国政府机构提供有关马来半岛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之间所有热带气旋的警告。[5]他们还必须确定侦察要求,准备年度台风摘要,并进行热带气旋预报和检测研究。[3] 1962年11月,台风凯伦摧毁了舰队气像中心/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建筑。 1965年,它搬迁到一栋更能抵御台风的建筑物内。[6]

1971年至1976年间,美国太平洋司令部逐渐扩大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责任范围,将国际日期变更线和非洲海岸之间的区域纳入。 1978年10月,舰队气像中心/联合台风预警中心更名为海军海洋指挥中心/联合台风预警中心,负责从海底到大气层顶层的整个海洋环境。随后,联合台风警告中心于1980年10月开始对非洲海岸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之间的南半球发出警告。[7] 1999年1月1日,由于1995年基地重整与关闭委员会(Base Reignment and Closure Commission)的一轮调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搬迁至珍珠港。 2011年10月,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名称从“海军海上预报中心/联合台风预警中心”更名为联合台风预警中心,这是其52年历史上首次成为独立的司令部。[8]

备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编辑]

如果该机构实力减弱,备用联合台风预警中心(AJTWC)将承担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功能。 AJTWC 最初被日本横须贺的舰队气象设施[5]指定为东京气像中心,最终于1977年11月重新指定为珍珠港[9] 备用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第一次启动是在1992年台风奥马尔经过关岛之后,导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瘫痪11天。[10]随后,作为1995年基地调整和关闭委员会的一部分,备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被迁回横须贺。

标准和实践

[编辑]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等级
等级 风速
超级台风 ≥130
≥240公里每小时
台风 63–129节
118–239公里每小时
热带风暴 34–62节
63–117公里每小时
热带低气压 22–33节
41–62公里每小时

截至2020年,该中心拥有约61名美国空军和海军人员。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使用多个卫星系统和感测器、雷达、地面和高层天气资料以及大气模型来完成其任务。到1980年代,一种更现代化的热带气旋预报方法已经出现。在开发自动热带气旋预报系统(ATCF)之前,国防部用于预报热带气旋路径的工具是醋酸盐、油脂铅笔和不同的计算机程序。[11] ATCF软件由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从1986年开始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开发,[12]并自1988年起使用。该软件于1990年改良用于国家飓风中心 (NHC)。[11]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遵循世界气象组织 (WMO) 的风暴名称规则,并遵守公认的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强度准则,但使用美国标准测量1分钟持续风速,而非WMO建议的 10分钟跨度 (请参阅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不是 WMO 指定的区域专责气象中心之一,也不是其热带气旋预警中心之一,[13] 因为其主要任务是支持美国政府机构。[14]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全年监测、分析和预测热带气旋的形成、发展和运动。[15]其责任范围涵盖全球89%的热带气旋活动。联合台风警告中心标示热带气旋的方式会根据气旋的位置和强度而有所不同。西太平洋系统使用基于风速的等级。在该机构负责区域的其他地方,无论估计强度如何,所有风速至少为34(63公里/小时)的系统都被标记为“热带气旋”。[13]

产品

[编辑]

热带气旋警告热带气旋警告是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针对热带气旋发布的简讯。它包含风暴的位置和方向、风速和风的分布、它们的预报以及资讯的注释。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00Z、06Z、12Z、18Z)的警告每六小时更新一次,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00Z、12Z)每十二小时更新一次。要发出警告,风暴系统必须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标准:[13]

  • 它必须具有封闭环流,并且在北太平洋最大持续风速为25 kn(45 km/h;30 mph),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大持续风速为35 kn(65 km/h;40 mph) 。
  • 封闭环流内的最大持续风速预计将在48小时内增加至35 kn(65 km/h;40 mph) 或更高。
  • 72小时内可能危及生命和/或财产。
  • 美国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 (USINDOPACOM) 指示联合台风中心开始发出警告。

参见

[编辑]

注解

[编辑]
  1. ^ 一个联合美国海军美国空军的专责小组,并会为西太平洋或其他地区发出热带气旋警告。[2]

参考来源

[编辑]
  1. ^ Francis, Angela S.; Strahl, Brian R.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2020 (PDF) (报告). Pearl Harbor, Hawaii: United States Navy/Air Forc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20, 2022 [December 29, 2023]. 
  2.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使命. 美国海、空军. 2011 [2011-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26). 
  3. ^ 3.0 3.1 3.2 3.3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50th Anniversary May 1959 – May 2009. Ford Island Conference Center, Pearl Harbor, Hawaii: United States Navy/Air Forc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April 29, 2009 [December 29,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7, 2016). 
  4. ^ Anstett, Richard. World War II Era. History of th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up to 1998. April 30, 1998 [December 29,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24, 2012). 
  5. ^ 5.0 5.1 5.2 5.3 5.4 Tilden, Charles E.; Hoffman, Robert M. 1959 Annual Typhoon Report (PDF) (报告).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Navy/Air Force Fleet Weather Central/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anuary 1, 1995 [December 29, 2023]. 
  6. ^ 6.0 6.1 6.2 6.3 6.4 Anstett, Richard. JTWC Formation, 1958-1959. History of th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up to 1998. April 30, 1998 [November 1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18, 2005). 
  7. ^ Anslett, Richard. Realignment, Renaming And Relocating. History of th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up to 1998. April 30, 1998 [November 1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28, 2011). 
  8.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rededicates new operation floor and mission. Ho'okele – Pearl Harbor – Hickam News. October 29, 2023 [December 29,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24, 2015). 
  9. ^ Morford, Dean R.; Lavin, James K. 1977 Annual Typhoon Report (PDF) (报告). Guam, Mariana Islands: United States Navy/Air Forc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December 29, 2023]. 
  10. ^ Mautner, Donald A.; Guard, Charles P. 1992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PDF) (报告). Guam, Mariana Islands: United States Navy/Air Forc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December 29, 2023]. 
  11. ^ 11.0 11.1 Miller, Ronald J.; Schrader, Ann J.; Sampson, Charles R.; Tsui, Ted L. The Automated Tropical Cyclone Forecasting System (ATCF). Weather and Forecasting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December 1990, 5 (4): 653–660. Bibcode:1990WtFor...5..653M. doi:10.1175/1520-0434(1990)005<0653:TATCFS>2.0.CO;2可免费查阅. 
  12. ^ Miller, Ronald J.; Sampson, Charles R.; Schrader, Ann J. The Automated Tropical Cyclone Forecasting System (Version 3.2).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June 2000, 81 (6): 1231–1240. Bibcode:2000BAMS...81.1231S. doi:10.1175/1520-0477(2000)081<1231:tatcfs>2.3.co;2可免费查阅. 
  13. ^ 13.0 13.1 13.2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Naval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Command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Pearl Harbor, Hawaii: United States Navy. [December 29, 2023]. 
  14. ^ Products and Services Notice. Naval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Command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Pearl Harbor, Hawaii: United States Navy. [December 29, 2023]. 
  15. ^ Freeman, Bob.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Marks 50 Years of Service. United States Federal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Defense. November 13, 2009 [July 17,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3, 201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