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伯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叶伯巨,字居升,宋丞相叶梦鼎四世孙,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台州路宁海县(今浙江省宁海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其早年以国子监生,授平遥训导洪武九年,天变,朱元璋下诏求直言。叶伯巨上书说,其认为当今世上,有三者为过:分封太多,用刑太繁,求治太速。其中主张应当削藩,以避免汉朝七国之乱[1]。朱元璋看过该书后大怒,说:“这小子离间我的骨肉,迅速逮来,我要亲手杀死他。”当其抵达后,下刑部狱,后死于狱中[2]

当时,叶伯巨上书的时候,对其朋友说:“当今世上只有这三个事情为患。其中用刑等事容易看到,而担忧其缓;而分封的弊端很难见到,而担忧其祸患会速生。”当时诸王只建有藩号,还未分封土地,不如叶伯巨所言。而到洪武末期,因为燕王朱棣经常奉命出塞进攻,其势力逐渐增强。后因建文帝削藩,朱棣起兵南下攻占南京,人们纷纷称叶伯巨有先见之明[3]

参考文献[编辑]

  1. ^ 明史》(卷139):“叶伯巨,字居升,宁海人。通经术。以国子生授平遥训导。洪武九年星变,诏求直言。伯巨上书,略曰:臣观当今之事,太过者三:分封太侈也,用刑太繁也,求治太速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上下等差,各有定分,所以强干弱枝,遏乱源而崇治本耳。今裂土分封,使诸王各有分地,盖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之弊。而秦、晋、燕、齐、梁、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议者曰:‘诸王皆天子骨肉,分地虽广,立法虽侈,岂有抗衡之理?’臣窃以为不然。何不观于汉、晋之事乎?孝景,高帝之孙也;七国诸王,皆景帝之同祖父兄弟子孙也。一削其地,则遽构兵西向。晋之诸王,皆武帝亲子孙也,易世之后,叠相攻伐,遂成刘、石之患。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矣。此臣所以为太过者也。昔贾谊劝汉文帝,尽分诸国之地,空置之以待诸王子孙。向使文帝早从谊言,则必无七国之祸。愿及诸王未之国之先,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理,亦以待封诸王之子孙。此制一定,然后诸王有贤且才者入为辅相,其余世为藩屏,与国同休。割一时之恩,制万世之利,消天变而安社稷,莫先于此。”
  2. ^ 明史》(卷139):“书上,帝大怒曰:“小子间吾骨肉,速逮来,吾手射之!”既至,丞相乘帝喜以奏,下刑部狱。死狱中。”
  3. ^ 明史》(卷139):“先是,伯巨将上书,语其友曰:“今天下惟三事可患耳,其二事易见而患迟,其一事难见而患速。纵无明诏,吾犹将言之,况求言乎。”其意盖谓分封也。然是时诸王止建藩号,未曾裂土,不尽如伯巨所言。迨洪武末年,燕王屡奉命出塞,势始强。后因削夺称兵,遂有天下,人乃以伯巨为先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