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关系
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这两个邻国小国(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间存在外交关系。阿塞拜疆在第比利斯设有大使馆,格鲁吉亚在巴库设有大使馆。两国都是欧洲委员会、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和黑海经济合作组织(黑海经合组织)的正式成员。这两国与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同为古阿姆民主与经济发展组织的四个创始成员国之一。
两国关系密切、友好。格鲁吉亚前总统萨卡什维利曾形容两国关系为“谁反对阿塞拜疆或格鲁吉亚,谁就是我们两国的敌人”。 [1]
侨民
[编辑]格鲁吉亚有284,761名阿塞拜疆人。他们是格鲁吉亚最大的少数民族,占格鲁吉亚人口的 6.5%,主要分布在下卡尔特利大区、卡赫蒂大区、内卡尔特利大区和姆茨赫塔-姆蒂亚内蒂大区。首都第比利斯也有一个大型阿塞拜疆社区[2]。阿塞拜疆的格鲁吉亚少数民族人数较少,被称为“因吉洛伊”。
历史
[编辑]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自1918年首次建立独立国家以来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1919 年 6 月 16 日,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和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签署了第一份防御条约,以对抗安东·邓尼金将军的志愿军白军,后者威胁要对两国边境发起进攻[3]。 虽然扎卡塔拉地区存在领土争端,格鲁吉亚对阿塞拜疆支持短命的西南高加索共和国表示担忧,但两国仍保持和平关系在俄罗斯内战的混乱岁月里。 1920 年 4 月阿塞拜疆被布尔什维克军队占领后,阿塞拜疆政治精英的几名成员搬到了格鲁吉亚,格鲁吉亚也在 1921 年初落入了前进的苏联手中。两国于1922年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1991年,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恢复独立,并于1992年11月18日建立外交关系。为平衡地区利益,1997年10月10日,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成为古阿姆民主与经济发展组织四个创始成员国中的两个。各国在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卡尔斯-第比利斯-巴库铁路、 TRACECA 、黑海经合组织等区域能源开发、交通和经济伙伴关系项目上广泛合作。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地区军事和安全联盟沿着北约和平伙伴计划以及与土耳其共同保护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的方向发展。
能源
[编辑]1990年12月, 兹维亚德·加姆萨胡尔季阿(格鲁吉亚语:ზვიად გამსახურდია)领导下的格鲁吉亚与阿塞拜疆签署了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领域的合作协议。 1993年2月,谢瓦尔德纳泽领导下的格鲁吉亚与阿塞拜疆缔结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友好、合作和相互关系条约,包括共同安全安排并保证格鲁吉亚不会向亚美尼亚再出口阿塞拜疆石油或天然气。 1993年,第一次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期间,阿塞拜疆试图向格鲁吉亚施压,要求其加入对亚美尼亚的封锁,但没有成功。 [4]
两国通过多个重要的区域项目连接起来,包括“巴库-苏普萨”和“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以及“巴库-第比利斯-埃尔祖鲁姆”天然气管道。两国还在建设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铁路,该铁路将把两国与欧洲连接起来。阿塞拜疆也是格鲁吉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贸易
[编辑]格鲁吉亚向阿塞拜疆出口的产品包括水泥、机车和其他铁路车辆、矿物和化肥、矿泉水、烈性饮料、玻璃和玻璃器皿以及药品等。阿塞拜疆向格鲁吉亚出口的产品包括石油和石油产品、天然气、塑料制品、水果蔬菜、食品、家具和建筑。 [5]
边界
[编辑]虽然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关系良好,但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边界仍有待澄清。尤其有争议的是格鲁吉亚大卫·加雷哈修道院建筑群,该修道院由两国瓜分。[6] 格鲁吉亚外交部副部长乔治·曼加拉泽提议,格鲁吉亚愿意用其他领土换取大卫·加雷贾的剩余领土,因为它对格鲁吉亚人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 [7]由于大卫·加雷贾的战略军事重要性,阿塞拜疆不赞成这次土地交换。 [8] 2007年4月,阿塞拜疆外交部副部长哈拉夫·哈拉福夫表示,该修道院“是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人的家园,据信他们是阿塞拜疆最早的居民”。 [9]对此,格鲁吉亚外交部长盖拉·贝朱阿什维利表示,哈拉福夫的历史课“完全无法理解”,“他应该读读世界历史”。[6]
阿塞拜疆官员在最近的评论中证实,阿塞拜疆“愿意与格鲁吉亚实施修复该建筑群的联合项目”。 [10]然而,官方关于该建筑群可能成为“共享旅游区”的建议引发了格鲁吉亚公众的愤慨。全格鲁吉亚大主教伊利亚二世 (Catholicos-Patriarch of All Georgia Ilia II)表示,“这座修道院是一座神圣的圣地,应该完全位于格鲁吉亚的土地上。” [11]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淡化了这一争端,并表示“可以通过友好对话解决”。[6]
争议
[编辑]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虽然建立了友好关系,但有时亦会发生一些争议。 2015 年 7 月 2 日,在第比利斯举行的欧洲联赛预选赛首回合比赛中,当地迪纳摩队对阵加巴拉队,发生了一起被称为足球丑闻的有争议事件,这对阿塞拜疆与格鲁吉亚的关系构成了严重威胁,并引发了阿塞拜疆民众的愤怒。最糟糕和最严重的事件发生在比赛期间,当时一个格鲁吉亚球迷团体张贴了一张海报,上面写着“我们记住1921年的扎加塔拉和卡赫”注1。经过欧足联官员的努力,该海报被拿走。事件发生后,第比利斯迪纳摩管理层立即发表声明,谴责这一事件,并与足球流氓保持距离。高层官员也对这一事件做出了立即反应。 格鲁吉亚总理伊拉克利·加里巴什维利说道:“与阿塞拜疆政府和人民的战略关系对格鲁吉亚来说非常重要。作为格鲁吉亚政府首脑,我坚决声明,任何人都不会做出这样的挑衅行为,给与阿塞拜疆的关系蒙上阴影”。他还呼吁该国内政部对涉嫌事件展开调查。 [12]
2019年,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因为两国对大卫加雷贾修道院建筑群的所有权存在争议。 [13]
注1:历史上,萨因吉洛省(Saingilo)的部分人口是格鲁吉亚人,现在该地是亚塞拜疆的一部分。格鲁吉亚球迷提起的这段历史,并声称历史上该地是格鲁吉亚的领土,布尔什维克在1920年代初期,错误地将该地给予亚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参考文献
[编辑]- ^ Whoever opposes Azerbaijan is Georgia's "enemy". [201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8).
- ^ 2002 Georgia censu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August 31, 2006,..
- ^ Firuz Kazemzadeh. Struggle For Transcaucasia (1917-1921), New York Philosophical Library, 1951
- ^ Georgia -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2024-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05).
-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Georgia - აზერბაიჯანის რესპუბლიკა (ENG). [2007-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 ^ 6.0 6.1 6.2 Ancient monastery starts modern-day feud in Caucasus - Your World - Middle East Times. web.archive.org. 2007-09-29 [2024-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 ^ Diana Petriashvili and Rovshan Ismayilov. Georgia, Azerbaijan Debate Control of Ancient Monastery's Territory. Eurasia.Net. 2006-11-03 [2024-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2).
- ^ Idrak Abbasov and David Akhvlediani. Monastery Divides Georgia and Azerbaijan. Institute for War and Peace Reporting. 2007-03-29 [2007-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 ^ Nino Edilashvili. Border Dispute Breaks Harmony between Azerbaijan and Georgia. The Georgian Times. 2007-04-12 [2007-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8).
- ^ Diana Petriashvili and Rovshan Ismayilov. Georgia, Azerbaijan Debate Control of Ancient Monastery's Territory. Eurasia.Net. 2006-11-03 [2007-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7).
- ^ Michael Mainville. Ancient monastery starts modern-day feud in Caucasus. Middle East Times. 2007-05-03 [2007-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 ^ Rusif Huseynov. Football scandal between Georgia and Azerbaijan: The Politic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8-07-31., 27 November 2015
- ^ Georgia and Azerbaijan's David Gareja Monastery Conundrum.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14 June 2019 [23 August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