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胡季犛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越南专题 (获评未评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越南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越南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胡季犛的结局[编辑]

关于胡季犛在亡国之后的结局,据条目正文,一说被朱棣特赦,发配广西任地方官,其子孙及将士都无罪释放。另有说法他到南京后立刻被斩首。我认为前者更为合理。胡季犛的长子胡元澄在亡国之后在明朝工部任职,并被明朝军士奉为“火器之神”(参见条目“胡元澄”)。如果胡季犛真的被明朝杀死,作为其长子,明朝为什么不杀他?胡元澄为什么不报杀父之仇,反为明朝效力?所以我认为胡季犛被朱棣特赦一说更合理。--唐吉诃德的侍从 (留言) 2009年3月7日 (六) 08:48 (UTC)[回复]

(:)回应──有关胡季犛的下场,有几种较详细的史料文献说法可以参考:

    • 到明朝京师后入狱被杀的说法。《殊域周咨录》卷之五《南蛮·安南》:“(张)辅等遣都督柳升赍露布献俘至京(金陵)。上御奉天门受之。文武群臣皆侍,兵部侍郎方宝读露布毕。季犛及子苍、伪将胡杜等悉付狱诛之,而赦其子孙。惟苍弟澄进神枪法,诏官之。”此外,该书的卷之六部分中,又引录了当时一部著作《孤树褒谈》中的说法:“季犛死,葬京师,其子后迁葬于锺山之傍”,并对此加以驳斥,肯定地说胡季犛是“史称被戮,非自死也。”(参见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83页及243页,ISBN 7101006078。及参考网页:[1][2]
    • 明廷先授职,后处死的说法。《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后陈纪·简定帝》:“胡氏之到金陵也,明帝问曰:‘中国如此,何不畏服,而敢凭陵抗拒?’具以不知对。曰:‘尝告诸来使者,不为不知。’明遂以王汝相,同彦栩、阮均、黎师凯假授京北侍郎,山西、陕西、山东参政,遣人护送,中途杀之。”(参见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96页。及参考网页:[3],再选10 Trang。愚见认为这里说的“胡氏”很难确定是谁人,而《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则认定是胡季犛本人。)
    • 被调到中国广西的说法:《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卷之十二,陈帝𬱟元年六月条:“明帝御殿受之,问季犛曰:弑主篡国,此人臣之道乎?季犛不能对。乃悉下狱,赦其子澄、孙芮。后季犛释自狱,戍广西。澄以善兵器,进枪法,赦用之。谨按:旧史载季犛至金陵,明假授参政,令人护送,途中杀之,安有擒获贼首,不正其罪,而却以计杀乎?殊为无理,今从《明史纪事》改正之。”(参见网页:[4]。所谓《明史纪事》,愚见估计或许就是这部《明史纪事本末》,该书的第二十二卷《安南叛服》提到“诏以季犛及子苍下之狱,赦其子澄孙芮等。后季犛释自狱,戍广西。子苍、澄以善兵器,赦用之。”参见网页:[5]。一如胡季犛条目里的注所显示,近今的学者,如越南的陈重金及中国的郭振铎、张笑梅,都采用这个说法。参见陈重金《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二章,北京商务中译本,139页,ISBN 7100004543;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第四编第十一章第二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97页,ISBN 7300034020

至于明朝官方文献方面,在下只能从《明实录类纂·涉外史料卷》查到明成祖“诏以季犛父子苍及其伪将相胡社等悉付狱”(武汉出版社版,606页,ISBN 7543004577),另外《明史·外国列传·安南》也只说到胡季犛等人“悉属吏”(北京中华书局版,8316页,ISBN 7101003273,或参考网站:[6],再从“二十五史”项目里找《明史》)。

愚见认为这些史料,若以年代而言,较接近胡朝的,除《明实录》外,便是黎洪德时吴士连修的《大越史记全书》十五卷(包括《后陈纪》),其次是明万历初严从简《殊域周咨录》,然后是清顺治时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更后的就是《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无独有偶,较早的《大越史记全书》及《殊域周咨录》都提及胡季犛是被杀的,只是死法有一些不同。至于被调到广西的说法,《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说得也合乎逻辑,只是在下觉得《明史纪事本末》里说“子苍、澄以善兵器,赦用之”这条资料比较怪,难道连胡汉苍也因懂兵器而遇赦和受任?

无论如何,胡季犛的下场是到了广西或被杀也好,这些说法都可以在条目里并存的。若真的想找个定论,在下所见的书中,以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东南亚历史词典》的说法算是比较慎重,它说胡季犛“押解至金陵(今南京)下狱。后死于中国。”(除非胡季犛并非死于中国…… ^^"。参见《东南亚历史词典·“胡季犛”条》,上海辞书出版社版,298页。ISBN 7532602222

除了以上这些书籍,还有其他相关的历史文献,例如明代人的《校补安南弃守本末》(上海鸿宝斋书局承印)、《平定南交录》等等,都具有相当价值,有机会的话可看看。

──clioherodotus (对话) 2009年3月10日(二) 21:43 (UTC)

明遂以王汝相,同彦栩、阮均、黎师凯假授京北侍郎,山西、陕西、山东参政,遣人护送,中途杀之。

这一段也值得商榷:被杀的是王汝相,彦栩、阮均、黎师凯四人,没有说胡氏。四个人四个官职,加上胡氏就对不上了。

胡汉苍被赦一事,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也采用此说法。 —Zhxy 519(联系) 2009年3月13日 (五) 06:43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胡季犛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7月20日 (五) 09:55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