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重北人轻南人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非我族类”不能代指地域歧视[编辑]

原文是汉族与非汉族一起来说,而且“族类”一词可代指不同的氏族、家族、民族,但没有用来代指不同地域的人,原文说“维护本民族的特权”,那北宋是维护哪个民族的特权? 宋人何曾用“族类”来代指非民族的地域人群?如果该“族类”不是代指民族,还是说清楚好,免致误解为民族。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大满族主义对话贡献)于2017年10月4日 (三) 11:57 (UTC)加入。[回复]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宗属为皇孙,爵为上公,知 宽 等叛逆族类,而与交通。”
《书信集·致李秉中》:“倘若一见之后,觉得我非其族类,不复再来,我便知道他较我更有希望,十分放心了。”
“族类”并不仅指氏族、家族、民族。--No1lovesu留言2017年10月4日 (三) 13:15 (UTC)[回复]

一般情况“族类”是指民族,如果不加以说明容易令人以为“族类”是指民族。而且宋人并没有用“族类”来代指非民族的地域人群的例子。(大满族主义留言)

如何定义一般情况?“以《文王》、《鹿鸣》言之,则九夏皆诗篇名,颂之族类也。” 阁下自己认为会出现误解,那就在条目内容加上注释说明。--No1lovesu留言2017年10月4日 (三) 13:31 (UTC)[回复]

一般情况就是指日常生活所用到的“族类”。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