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重北人輕南人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非我族類」不能代指地域歧視[編輯]

原文是漢族與非漢族一起來說,而且「族類」一詞可代指不同的氏族、家族、民族,但沒有用來代指不同地域的人,原文說「維護本民族的特權」,那北宋是維護哪個民族的特權? 宋人何曾用「族類」來代指非民族的地域人群?如果該「族類」不是代指民族,還是說清楚好,免致誤解為民族。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大滿族主義對話貢獻)於2017年10月4日 (三) 11:57 (UTC)加入。[回覆]

《漢書·王莽傳下》:「莽曰:宗屬為皇孫,爵為上公,知 寬 等叛逆族類,而與交通。」
《書信集·致李秉中》:「倘若一見之後,覺得我非其族類,不復再來,我便知道他較我更有希望,十分放心了。」
「族類」並不僅指氏族、家族、民族。--No1lovesu留言2017年10月4日 (三) 13:15 (UTC)[回覆]

一般情況「族類」是指民族,如果不加以說明容易令人以為「族類」是指民族。而且宋人並沒有用「族類」來代指非民族的地域人群的例子。(大滿族主義留言)

如何定義一般情況?「以《文王》、《鹿鳴》言之,則九夏皆詩篇名,頌之族類也。」 閣下自己認為會出現誤解,那就在條目內容加上注釋說明。--No1lovesu留言2017年10月4日 (三) 13:31 (UTC)[回覆]

一般情況就是指日常生活所用到的「族類」。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