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讨论:PruckChang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您好,PruckChang!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除了欢迎辞以外,也请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权问题解答
贡献内容必须是您所著或获得授权
并同意在CC-BY-SA 3.0和GFDL条款下发布
手册
手册
问号
问号
有问题?请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记:讨论后要签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个波浪纹“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绍💓煦集思广益 2023年2月5日 (日) 10:36 (UTC)[回复]

2023年2月[编辑]

您好,感谢您参与维基百科,我们欢迎每个人为这里做出建设性的贡献。但您最近论持久战条目加入的内容似乎不符合版权的有关规定,维基百科不接受从其他地方复制受版权限制的文章。您也许可以利用自己所知、用自己的话重新论述、改写已有条目的内容,并将新增的内容附上可靠的参考来源。您撰写条目时应秉持原创;也可选择翻译维基百科其他语言版本的条目。感谢您的支持。 留言2023年2月6日 (一) 00:39 (UTC)[回复]

多谢提醒,初来乍到,尚不完全清楚规则,我会多加注意。此外我发现编辑词条被过滤器给阻挡了,不知道是否是这个原因,可否申请解封--PruckChang留言2023年2月6日 (一) 04:47 (UTC)[回复]

授予IP封禁例外权通知[编辑]

您好,现已授予您IP封禁例外权限,登录后即可编辑页面,该权限的详细说明请见Wikipedia:IP封禁例外。如果您遇到无法保持登入状态的问题,请阅读Help:自动登出

如果您超过6个月没有任何编辑活动,权限会被解除。如果该权限已无用,请申请解除权限,或是自行移除。祝您编辑愉快。--Xiplus#Talk 2023年4月29日 (六) 03:30 (UTC)[回复]

关于编辑上的一些建议[编辑]

你好~ 最近留意到你在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的编辑,我有一些建议 :

  • 在加入内容前请考虑来源是否可信,是否含有政治宣传的内容,当然也要视情况而定 ( 例如是否关于政治/有利益冲突 ) 。如果不清楚的话可以在Wikipedia:可靠来源/常见有争议来源列表检查一下哦 :) 参考Wikipedia:可靠来源方针。
  • 虽然在讨论页内对于“尽量避免引用国内媒体”好像没有共识,但也要遵守可供查证的方针,但是有关内容及来源可能未符合五大支柱之一Wikipedia:中立的观点方针。
  • 如果你与其他编者在某段内容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请考虑先前往讨论页进行理性的对话,同时也不要忘记回退不过三原则。如果真的拿不到共识,可以试一下参考Wikipedia:争议解决指引 ฅ●ω●ฅ

以上纯粹建议,并非警告。希望你编辑时可以留意以上几点 d(`・∀・)b ☻ Benho7599 ☻ - 用户页 - 讨论 2023年6月23日 (五) 13:40 (UTC)[回复]

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编辑]

关于你说的“骂示威者然后被打”的事件,我对此作出回应:

7月21日元朗站袭击事件前,有过一些示威者针对爱国人士袭击的重大事件吗?7月21日白衣人在元朗站无差别使用武器袭击站内乘客,我承认当中是有参加过示威游行回家的人,但大部分还是普通市民,而且警察没有到场拘捕白衣人,这是示威游行升级以及示威者对爱国人士产生敌意的一大原因。你说的“烧人事件”发生于11月,我承认示威者焚烧其他人的行为过激,但该名人士被示威者焚烧前曾经袭击示威者,这是国内媒体没有提及的。我认为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双方先发生口角,然后才开始动手,并非示威者单方面袭击爱国人士,甚至有些状况是爱国人士先对示威者动手。所以,我认为条目上应该写出双方有冲突,并非示威者“针对不同政见的平民”。--СлаваУкраїні留言 2023年7月4日 (二) 15:15 (UTC)[回复]

我已经很清楚地表明若再有争论,将不会予以理睬。但见你言辞很稳重,并不偏激,想想还是回应你一下。
首先,我想先回答关于游行的正当性问题。“但大部分还是普通市民”,中的大部分是怎么得出来的?难道有经过什么统计?其次,关于烧人的问题,因为说发生口角而打架斗殴,这我还并不觉得会怎么样,但因为打架的事直接拿火烧,这跟杀人有什么区别?如你所说“并非示威者单方面袭击爱国人士”,那又用得着要谋别人命吗?其次,还有示威的人拿砖头砸,砸到了环卫工,导致环卫工当场死亡。包括找到警察的家人小孩,对他们说什么“你爸爸是......”,哪怕示威者再不满,有必要去对孩子们这样吗?两者冲突,示威者是没有资格打爱国人士的。为什么?示威者在人家香港到处打,砸。多少店铺,机场,火车站因此停摆?说是为了民主,可那些想安稳过日子的普通人可不想因为争取所谓的民主而妨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示威者妨碍到他们了,侵犯了他们的人权了,他们的合法利益被暴力游行侵害了,所以他们恼了,去骂示威者,甚至冲动点的去打示威者。但那并不能怎么样,一是示威者成群结队,人家来打你,你装备精良人还多,且不说普通人压根不带武器,就是带,示威者还没有能力把他抓住卸掉他武器?现在示威者妨碍人家生活,人家发火了,要找你算账,你就因为别人气得要打你,你就要拿棍子打,拿刀砍,拿火烧,就这想要在正当性上占据上风?
至于你所说的“我认为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双方先发生口角,然后才开始动手,”中的“大部分”也很不客观。还是那句话,你有统计过吗?还有说爱国人士先袭击的问题,那如果被砍的人手无寸铁呢?这也能说成先袭击?还有词条中什么“无大台”就更是搞笑。人家都直接拍到一些示威者聚在一起领钱,还有环球网截获的录音,说上“前线”一天多少多少,搞“后勤”的一天多少多少。示威者可以说除了大部分没有枪外,可以说是什么装备都有,行动还那么有组织,期间还有很多媒体排到英美政界人士跑到香港。当然,前者你可以说是示威者们自己筹集的钱,只是在平等分发;后者你还可以说是官媒,不能信。之后的,你还可以说他们只是在支持“正义”的游行而已。那警察从示威者那里搜出来了具有良好发射能力的手枪包括子弹,你们又可以说手枪是缴获警方的?那我看任何情况都可以有说辞,对此我也不多解释。关于你说应该写成“双方发生冲突”,我觉得更应该写成“双方发生冲突,不过示威者做出过很多过激行为,如......”,要不然算不算模糊事实,淡化恶劣影响?
我要说的就这么多,虽然你言辞恳切,但我想我之后也不会再回复这方面的内容了。因为我发现维基百科只要涉及到政治领域,就开始搞春秋笔法了,而且政治倾向这种东西也不可能短时间就改变,争论也没意义。我来维基百科本就不太想沾到政治上的事,我精力和时间都有限,你可回也可不回,不过我是不会回了,讨论也可以宣布结束。总之我只提醒一点,注重词条篇幅,不要倒向示威者。--PruckChang留言2023年7月5日 (三) 01:19 (UTC)[回复]

2023年7月[编辑]

您好,感谢您参与维基百科,我们欢迎每个人为这里做出建设性的贡献。但您最近加入的内容似乎不符合版权的有关规定,维基百科不接受从其他地方复制受版权限制的文章。您也许可以利用自己所知、用自己的话重新论述、改写已有条目的内容,并将新增的内容附上可靠的参考来源。您撰写条目时应秉持原创;也可选择翻译维基百科其他语言版本的条目。感谢您的支持。 。->>Vocal&Guitar->>留言 2023年7月12日 (三) 00:04 (UTC)[回复]

因不活跃而取消IP封禁豁免权限的通知[编辑]

Information icon 您好。根据解除权限方针,如果您连续六个月没有任何编辑活动,您的IP封禁豁免权限将会被移除。如果您希望保留权限,请开始编辑。如果您已被解除权限,您可以在有需要编辑时再次提出申请A2093064-bot留言2024年2月18日 (日) 20:45 (UTC)[回复]

我们怀念他。--Akishima Yuka留言2024年3月18日 (一) 12:41 (UTC)[回复]
再次提醒像这位一样的中国人:文明上网,拒绝“翻墙”。--Akishima Yuka留言2024年3月18日 (一) 12:4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