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討論:PruckChang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好,PruckChang!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以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並同意在CC-BY-SA 3.0和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紹💓煦集思廣益 2023年2月5日 (日) 10:36 (UTC)[回覆]

2023年2月[編輯]

您好,感謝您參與維基百科,我們歡迎每個人為這裡做出建設性的貢獻。但您最近論持久戰條目加入的內容似乎不符合版權的有關規定,維基百科不接受從其他地方複製受版權限制的文章。您也許可以利用自己所知、用自己的話重新論述、改寫已有條目的內容,並將新增的內容附上可靠的參考來源。您撰寫條目時應秉持原創;也可選擇翻譯維基百科其他語言版本的條目。感謝您的支持。 留言2023年2月6日 (一) 00:39 (UTC)[回覆]

多謝提醒,初來乍到,尚不完全清楚規則,我會多加注意。此外我發現編輯詞條被過濾器給阻擋了,不知道是否是這個原因,可否申請解封--PruckChang留言2023年2月6日 (一) 04:47 (UTC)[回覆]

授予IP封禁例外權通知[編輯]

您好,現已授予您IP封禁例外權限,登入後即可編輯頁面,該權限的詳細說明請見Wikipedia:IP封禁例外。如果您遇到無法保持登入狀態的問題,請閱讀Help:自動登出

如果您超過6個月沒有任何編輯活動,權限會被解除。如果該權限已無用,請申請解除權限,或是自行移除。祝您編輯愉快。--Xiplus#Talk 2023年4月29日 (六) 03:30 (UTC)[回覆]

關於編輯上的一些建議[編輯]

你好~ 最近留意到你在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的編輯,我有一些建議 :

  • 在加入內容前請考慮來源是否可信,是否含有政治宣傳的內容,當然也要視情況而定 ( 例如是否關於政治/有利益衝突 ) 。如果不清楚的話可以在Wikipedia:可靠來源/常見有爭議來源列表檢查一下哦 :) 參考Wikipedia:可靠來源方針。
  • 雖然在討論頁內對於「儘量避免引用國內媒體」好像沒有共識,但也要遵守可供查證的方針,但是有關內容及來源可能未符合五大支柱之一Wikipedia:中立的觀點方針。
  • 如果你與其他編者在某段內容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請考慮先前往討論頁進行理性的對話,同時也不要忘記回退不過三原則。如果真的拿不到共識,可以試一下參考Wikipedia:爭議解決指引 ฅ●ω●ฅ

以上純粹建議,並非警告。希望你編輯時可以留意以上幾點 d(`・∀・)b ☻ Benho7599 ☻ - 用戶頁 - 討論 2023年6月23日 (五) 13:40 (UTC)[回覆]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編輯]

關於你説的「駡示威者然後被打」的事件,我對此作出回應:

7月21日元朗站襲擊事件前,有過一些示威者針對愛國人士襲擊的重大事件嗎?7月21日白衣人在元朗站無差別使用武器襲擊站內乘客,我承認當中是有參加過示威遊行回家的人,但大部分還是普通市民,而且警察沒有到場拘捕白衣人,這是示威遊行升級以及示威者對愛國人士產生敵意的一大原因。你説的「燒人事件」發生於11月,我承認示威者焚燒其他人的行爲過激,但該名人士被示威者焚燒前曾經襲擊示威者,這是國內媒體沒有提及的。我認爲大部分的情況都是雙方先發生口角,然後才開始動手,並非示威者單方面襲擊愛國人士,甚至有些狀況是愛國人士先對示威者動手。所以,我認爲條目上應該寫出雙方有衝突,並非示威者「針對不同政見的平民」。--СлаваУкраїні留言 2023年7月4日 (二) 15:15 (UTC)[回覆]

我已經很清楚地表明若再有爭論,將不會予以理睬。但見你言辭很穩重,並不偏激,想想還是回應你一下。
首先,我想先回答關於遊行的正當性問題。「但大部分還是普通市民」,中的大部分是怎麼得出來的?難道有經過什麼統計?其次,關於燒人的問題,因為說發生口角而打架鬥毆,這我還並不覺得會怎麼樣,但因為打架的事直接拿火燒,這跟殺人有什麼區別?如你所說「並非示威者單方面襲擊愛國人士」,那又用得著要謀別人命嗎?其次,還有示威的人拿磚頭砸,砸到了環衛工,導致環衛工當場死亡。包括找到警察的家人小孩,對他們說什麼「你爸爸是......」,哪怕示威者再不滿,有必要去對孩子們這樣嗎?兩者衝突,示威者是沒有資格打愛國人士的。為什麼?示威者在人家香港到處打,砸。多少店鋪,機場,火車站因此停擺?說是為了民主,可那些想安穩過日子的普通人可不想因為爭取所謂的民主而妨礙到他們的日常生活。示威者妨礙到他們了,侵犯了他們的人權了,他們的合法利益被暴力遊行侵害了,所以他們惱了,去罵示威者,甚至衝動點的去打示威者。但那並不能怎麼樣,一是示威者成群結隊,人家來打你,你裝備精良人還多,且不說普通人壓根不帶武器,就是帶,示威者還沒有能力把他抓住卸掉他武器?現在示威者妨礙人家生活,人家發火了,要找你算帳,你就因為別人氣得要打你,你就要拿棍子打,拿刀砍,拿火燒,就這想要在正當性上占據上風?
至於你所說的「我認為大部分的情況都是雙方先發生口角,然後才開始動手,」中的「大部分」也很不客觀。還是那句話,你有統計過嗎?還有說愛國人士先襲擊的問題,那如果被砍的人手無寸鐵呢?這也能說成先襲擊?還有詞條中什麼「無大台」就更是搞笑。人家都直接拍到一些示威者聚在一起領錢,還有環球網截獲的錄音,說上「前線」一天多少多少,搞「後勤」的一天多少多少。示威者可以說除了大部分沒有槍外,可以說是什麼裝備都有,行動還那麼有組織,期間還有很多媒體排到英美政界人士跑到香港。當然,前者你可以說是示威者們自己籌集的錢,只是在平等分發;後者你還可以說是官媒,不能信。之後的,你還可以說他們只是在支持「正義」的遊行而已。那警察從示威者那裡搜出來了具有良好發射能力的手槍包括子彈,你們又可以說手槍是繳獲警方的?那我看任何情況都可以有說辭,對此我也不多解釋。關於你說應該寫成「雙方發生衝突」,我覺得更應該寫成「雙方發生衝突,不過示威者做出過很多過激行為,如......」,要不然算不算模糊事實,淡化惡劣影響?
我要說的就這麼多,雖然你言辭懇切,但我想我之後也不會再回復這方面的內容了。因為我發現維基百科只要涉及到政治領域,就開始搞春秋筆法了,而且政治傾向這種東西也不可能短時間就改變,爭論也沒意義。我來維基百科本就不太想沾到政治上的事,我精力和時間都有限,你可回也可不回,不過我是不會回了,討論也可以宣布結束。總之我只提醒一點,注重詞條篇幅,不要倒向示威者。--PruckChang留言2023年7月5日 (三) 01:19 (UTC)[回覆]

2023年7月[編輯]

您好,感謝您參與維基百科,我們歡迎每個人為這裡做出建設性的貢獻。但您最近加入的內容似乎不符合版權的有關規定,維基百科不接受從其他地方複製受版權限制的文章。您也許可以利用自己所知、用自己的話重新論述、改寫已有條目的內容,並將新增的內容附上可靠的參考來源。您撰寫條目時應秉持原創;也可選擇翻譯維基百科其他語言版本的條目。感謝您的支持。 。->>Vocal&Guitar->>留言 2023年7月12日 (三) 00:04 (UTC)[回覆]

因不活躍而取消IP封禁豁免權限的通知[編輯]

Information icon 您好。根據解除權限方針,如果您連續六個月沒有任何編輯活動,您的IP封禁豁免權限將會被移除。如果您希望保留權限,請開始編輯。如果您已被解除權限,您可以在有需要編輯時再次提出申請A2093064-bot留言2024年2月18日 (日) 20:45 (UTC)[回覆]

我們懷念他。--Akishima Yuka留言2024年3月18日 (一) 12:41 (UTC)[回覆]
再次提醒像這位一樣的中國人:文明上網,拒絕「翻牆」。--Akishima Yuka留言2024年3月18日 (一) 12:44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