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元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元保

元详(476年—504年7月10日),字季豫,法名伏荣[1]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幼子(第七子),椒房高氏所生。

生平

[编辑]

太和九年(485年)封北海王,加侍中。他的大哥孝文帝元宏鼓励鲜卑汉族通婚,元详聘娶吏部郎中荥阳郑懿的女儿。元详任尚书仆射。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元详作为孝文帝的顾命大臣之一,以司空辅佐新君宣武帝元恪。彭城王元勰等人以孝文帝的遗诏赐孝文幽皇后死,元详派长秋卿白整进去给冯皇后送毒药。

元详想独揽大权,用阴谋将六哥元勰排挤,自己被皇帝任命为太傅,领司徒,侍中、录尚书事,贪财无厌,公私营贩,又抢夺良民宅第,威望很劣。元详妻子刘氏懦弱不嫉妒,元详则和堂叔安定王元燮的王妃高氏通奸,因为此关系,又与高氏的姐夫茹皓、刘胄、常季贤、陈扫静等往来稠密,专恣不法。高肇要掌握权力,首先要除掉诸王。宣武帝由于二叔咸阳王元禧谋反,对叔叔们都不信任,高肇诬告元详谋反,宣武帝深信不疑。

正始元年(504年)五月,查办元详罪状,定为谋逆,废为庶人,囚禁在太府寺。元详的母亲高太妃这时才知道元详和元燮的王妃私通之事,大骂:“你的妻妾成群,个个年轻美貌,为何偏要私通那个高丽贱女人,以致陷罪到这个地步呢?”元详的妻子是宋王刘昶之女,宋文帝刘义隆的孙女,高太妃又骂刘氏不知嫉妒,没有管好丈夫。命人打了元详一百多板,刘氏几十板。

正始元年六月十三日(504年7月10日),元详被囚禁不久就被元恪遣人秘密处决。详情一说是元详的几个家奴想把元详劫出来,秘密书写了名单,派侍婢交给元详。元详拿在手上刚要看,被门防主司(看守人员)发现了,突然跑进来把名单夺过来,上奏给宣武帝。元详大哭了几声,气绝而死。一说,元详被囚禁之后,母亲高氏、妻子刘氏时时前来相见,这天其母亲、妻子都不在,元详遂死在婢女的手里,守卫在外听见他大哭了几声就此毙命。元详以贪淫出了名,但确实没有谋反之意,被杀之后,远近叹息惊异[2]。魏宣武帝诏令元详的葬礼回到南宅进行,诸王和皇室宗亲收到命令前往吊丧。朝廷赠给元详丧礼的物品全都依照了广陵王元羽的例子[3]

永平元年十月丁巳(508年11月15日),魏宣武帝诏令恢复元详原本的北海王爵位,谥号平王,以王的礼节下葬[4][5]

家庭

[编辑]

王妃

[编辑]

[编辑]
  • 范氏,殷州刺史范遵的姐妹,生元颢

子女

[编辑]
  • 元颢,北魏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相州刺史、北海王,后一度称帝
  • 元顼,北魏侍中、车骑将军、尚书左仆射、东海王
  • 元保,早夭,高太妃为其制作造像记[1]
  • 元氏,嫁北魏武卫将军、都督、陈留烈侯李神轨[6][7]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魏书·卷21上》,出自魏收魏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史/卷019》,出自李延寿北史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顾彦芳, 《龙门所见<洛阳伽蓝记>中人物造像述论》, 《敦煌学辑刊》 (第2期), 2001年, (第2期): 68–75 [2015-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5) 
  2. ^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故侍中太傅领司徒公录尚书事北海王”姓元,讳详,字季豫,司州河南洛阳都乡光”睦里人。献文皇帝之第七子,孝文皇”帝之季弟。仕历散骑常侍已下至于太傅。”十六除官。正始元年岁在甲申春秋廿九,”六月十三日戊子薨,谥曰平王。永平元年”十一月六日卜窆于长陵北山。志铭曰:”纂干席圣,启源轩皇,婵联万祀,缅邈百王。”夙仁早睿,韫玉怀芳,德心孔淑,道问丕飏。”擅爱帝季,冠秀宗良,追英河献,配美平苍。”宠兼傅录,贵袭衮章,端右台极,民具攸望。”位崇世短,善庆乖长,余休弗沫,遗咏有光。
  3. ^ 《北史·卷十九·列传第七》:徙就太府寺,免为庶人。别营坊馆于洛阳县东北隅,如法禁卫,限以终身,名曰思善堂,将徙详居之。会其家奴阴结党辈,欲劫出,密抄名字,潜托侍婢通于详。详始得执省,而门防主司遥见,突入,就详手中览得,呈奏。帝密令害之。详自至太府,令其母妻还居南宅,五日一来。此夜,母妻不来,死于奴婢手中。诏丧还南宅,诸王皇宗,悉令奔赴。赗物一依广陵故事。
  4. ^ 《魏书·卷八·帝纪第八》:冬十月丁巳,诏复故北海王详本封,葬以王礼。
  5. ^ 《魏书·卷二十一上·列传第九上》:永平元年十月,诏曰:“故太傅北海王体自先皇,特锺友爱,受遗训辅,冲昧攸记。不图暮节晦德,终缺哀荣,便可追复王封,克日营厝,少慰幽魂,以旌阴疑戚。”谥曰平王。
  6. ^ 《周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四》:颢妹婿李神轨谓颢曰:“杨宽义士也,匹夫犹不可夺志,况义士乎。王今强之以行,亦恐不为人用。”
  7. ^ 《北史·卷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颢未之许,颢妹婿李神轨谓颢曰:“匹夫犹不可夺志,况义士乎。”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