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伊格尔顿
外观
(重定向自特里·伊格尔顿)
特里·伊格尔顿 Terry Eagleton FBA | |
---|---|
出生 | Terence Francis Eagleton 1943年2月22日 英国英格兰索尔福德市 |
配偶 | Rosemary Galpin (1966年结婚—1976年离婚) Willa Murphy(1997年结婚) |
儿女 | 5名 |
学术背景 | |
母校 |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剑桥大学耶稣学院 |
学术导师 | 雷蒙德·威廉斯 |
受影响自 | 卡尔·马克思[1] F·R·利维斯[1] 雷蒙德·威廉斯[2] 路易·阿尔都塞[1] 赫伯特·麦凯布[1] |
学术工作 | |
学科 | 文学、哲学 |
副学科 | 文学理论 |
学派或传统 | 欧陆哲学、马克思主义 |
研究机构 | 牛津大学瓦德汉学院 牛津大学李纳克尔学院 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 曼彻斯特大学 兰开斯特大学 |
博士生 | 肯·希施科普 莎莉·莱杰 |
著名学生 | Frank Albers |
著名作品 | Literary Theory(1983年) The Ideology of the Aesthetic(1990年) The Illusions of Postmodernism(1996年) |
著名思想 | 好/坏的乌托邦主义[3] |
特里·伊格尔顿(英语:Terence Francis Eagleton;1943年2月22日—),英国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文化评论家、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成长于索尔福德,就读于剑桥大学,并深受其导师雷蒙·威廉斯的影响。为英国牛津大学凯瑟琳学院院士、兰开斯特大学英文系杰出教授,曾任教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居于都柏林[4]。
主要著作(已中译)
[编辑]- Myths of Power: A Marxist Study of the Brontës(1975)
- [简]高晓玲译:《勃朗特姐妹:权力的神话》(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 Walter Benjamin, or Towards a Revolutionary Criticism(1981)
- [简]郭国良、陆汉臻译:《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 [简]郭国良、陆汉臻译:《瓦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1983)
- [简]伍晓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 [简]刘峰等译:《文学原理引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 [简]王逢振译:《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 [繁]吴新发译:《文学理论导读》(台北:书林出版,1993)
- [简]王逢振译:《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 [简]伍晓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The Function of Criticism(1984)
- [简]程佳译:《批评的功能》(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 The Ideology of the Aesthetic(1990)
- [简]王杰等译:《美学意识形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 [简]王杰、付德根、麦永雄译:《美学意识形态(修订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 [繁]江先声译:《美感的意识形态》(台北:商周出版,2019)
- The Illusions of Postmodernism(1996)
- [简]华明译:《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 Marx(1997)
- [繁]李志成译:《马克思》(台北:麦田出版,2000)
- The Idea of Culture(2000)
- [繁]林志忠译:《文化的理念》(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2)
- [简]方杰译:《文化的观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Sweet Violence: The Idea of the Tragic(2002)
- [简]方杰、方宸译:《甜蜜的暴力:悲剧的观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After Theory(2003)
- [繁]李尚远译:《理论之后》(台北:商周出版,2005)
- [简]商正译:《理论之后》(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 Figures of dissent: Reviewing Fish, Spivak, Zizek and Others(2003)
- [简]刘超、陈叶译:《异端人物》(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 The Meaning of Life(2007)
- [繁]方佳俊译:《生命的意义是爵士乐团》(台北:商周出版,2009)
- [简]朱新伟译:《人生的意义》(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 How to Read a Poem(2007)
- [简]陈太胜译:《如何读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 On Evil(2010)
- [简]林雅华译:《论邪恶:恐怖行为忧思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
- [简]李杨、任文科、郑义译:《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 [繁]李尚远译:《散步在华尔街的马克思》(台北:商周出版,2012)
- [简]李杨、任文科、郑义译,张兵一校译:《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
- The Event of Literature(2012)
- [简]阴志科译,陈晓菲校译:《文学事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
- How to Read Literature(2013)
- [繁]黄煜文译:《如何阅读文学》(台北:商周出版,2014)
- [简]范浩译:《文学阅读指南》(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
- Culture and the Death of God(2014)
- [简]宋政超译:《文化与上帝之死》(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
- Culture(2016)
- [简]张舒语译:《论文化》(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 Humour(2019)
- [繁]方慈安译:《论幽默》(台北:商周出版,2020)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James Smith. Terry Eagleton. Wiley. 2013. ISBN 978-0-7456-5795-0.
- ^ James Smith. Terry Eagleton. John Wiley & Sons. 2013. ISBN 978-0-7456-5795-0.
- ^ Terry Eagleton (1991). Ideology: An Introduction, p. 131.
- ^ 存档副本. [201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5).
- ^ Terry Eagleton.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PDF).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
- ^ Terry Eagleton.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