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郡 (韩国)
襄阳郡 (韩国) | |
---|---|
郡 | |
韩语名称转写 | |
• 谚文 | 양양군 |
• 汉字 | 襄陽郡 |
• 文化观光部2000年式 | Yangyang-gun |
• 马科恩-赖肖尔表记法 | Yangyang-gun |
襄阳郡沿岸海滩 | |
襄阳郡在韩国及江原道的位置 | |
坐标:38°04′00″N 128°37′00″E / 38.0667°N 128.6167°E | |
国家 | 大韩民国 |
一级行政区 | 江原道 |
面积 | |
• 总计 | 629.32 平方公里(242.98 平方哩) |
人口(2021) | |
• 总计 | 28,035人 |
• 密度 | 44.5人/平方公里(115人/平方哩) |
• 方言 | 岭东方言 |
郡树 | 松树 |
郡花 | 海棠 |
郡鸟 | 白鹭 |
网站 | 襄阳郡厅 |
襄阳郡(韩语:양양군/襄陽郡 Yangyang-gun */?),是韩国江原道东北部的一个郡,位于雪岳山南麓,东临日本海。其面积为629.32平方公里,2021年6月时人口推计数为28,035。襄阳这一地名得名于中国汉水沿岸的同名地区,传说是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地理景观与中国的襄阳相似,因此得名襄阳。这一名称首见于太宗时期,并沿用至今[1]:48。现在的襄阳郡是著名的海滨景点,有多处海水浴场,其中又以洛山海水浴场最为出名。松口蘑是当地特产之一,又因其沿海,襄阳的水产物也较为有名,其中又以大马哈鱼为甚。
历史
[编辑]襄阳郡自公元前20-5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巽阳面发现有旧石器时代至铁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址[1]:44。在上古时期,襄阳是濊国的一部分,属于东濊。公元前109年,汉武帝灭卫满朝鲜,于次年设乐浪等四郡,襄阳属乐浪郡下的吞列县。汉昭帝时,罢临屯和真番二郡入乐浪郡并设二都尉,包括吞列县在内的岭东七县被划入乐浪东部都尉。到了汉朝末期,襄阳地区属于高句丽何瑟罗州下的翼岘县,又称伊文县[1]:44。之后,统一新罗灭高句丽,翼岘县被改称为翼岭县,属守城郡管辖,洛山寺和陈田寺都在此时落成。到了高丽时代,成宗14年(995年)设十道,翼岭县属朔方道下,显宗时期逐渐形成“五道两界”的行政区划,翼岭县属于东界的一部分[1]:44。高宗8年(1221年),为防御契丹的进攻,翼岭县被升格为防御使,称襄州防御使。由于出现向蒙古投降的现象,襄州防御使又被短暂降格为德宁监务,但在元宗元年(1260年)重新被升格,并改称襄州郡[2]。进入朝鲜时代,襄州改属江原道。太祖6年(1397年),襄州郡改襄州府,太宗13年(1413年)又改为襄州都护府。三年后,襄州被更名为襄阳[2]。世祖12年(1466年),世祖与王后行幸至此,并参观了洛山寺。成宗21年,江陵安仁浦的水军万户营移驻至襄阳造山,当地也因此改称为大浦营,后来这里为了防御而修建了石城,但不久后又因防御策略的改变而被拆毁[1]:45。朝鲜时代中后期,襄阳曾因大火和叛乱而多次降格为县或府,但最后都回升为县。正祖元年(1702年),洛山寺因大火而受损,依靠当地驻军和居民合作,直到第二年才完成修复[1]:45-46。
高宗32年(1895年),高宗施行地方制度改制,襄阳都护府被改为襄阳郡[1]:46。光武10年(1906年),杆城郡被废止,土城面和竹旺面被编入襄阳郡[2]。1936年,襄阳郡发生了大洪灾,致使大量房屋受损,许多田地被破坏,共有584人在洪水中丧生。次年,连接安边和襄阳的东海北部线开通[1]:46。日本投降后,由于美苏照北纬38度线划界,襄阳的县南面、县北面以及西面南部的一部分被划入南方美军政厅管辖的江陵郡,而剩余部分则归北方苏联民政厅管辖。1950年6月韩战爆发,南方政府向南撤退,襄阳郡被一度朝军占领。战后,三八线的划分使现在襄阳郡的辖区归回大韩民国管辖。1954年11月17日,根据《收复地区临时行政措置法》,县南面被划入溟州郡(原江陵郡,现江陵市),而县北面和西面的南部被划回襄阳郡[1]:46。1963年1月1日,束草邑升格为束草市并分离出辖区,土城和竹旺面被划至高城郡,而原先被划至溟州郡的县南面重新归襄阳郡管辖。1979年5月1日,襄阳面被升格为襄阳邑,自此基本形成了襄阳现在的行政区划[1]:46-47。
行政区划
[编辑]以下为襄阳郡的下面的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