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米克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以斯拉·米克
1921年的米克
華盛頓州皮阿拉普首任市長
任期
1890年8月—1891年1月
前任新職位
繼任詹姆士·梅森
任期
1892年1月—1893年1月
前任詹姆士·梅森
繼任希爾氏
華盛頓領地皮阿拉普首任郵政局長
任期
1877—1882年
前任新職位
繼任馬里恩·米克爾
個人資料
出生以斯拉·曼寧·米克
(1830-12-29)1830年12月29日
美國俄亥俄州巴特勒縣
逝世1928年12月3日(1928歲—12—03)(97歲)
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
墓地華盛頓州皮阿拉普伍德賓墓園
47°10′14″N 122°18′8″W / 47.17056°N 122.30222°W / 47.17056; -122.30222
政黨共和黨
配偶伊麗莎·簡·薩姆納
1851年結婚—1909年女方去世)
兒女6
居住地以斯拉·米克府邸
職業農民
簽名

以斯拉·摩根·米克(英語:Ezra Morgan Meeker[注 1],1830年12月29日—1928年12月3日)是美國拓荒先鋒華盛頓領地皮阿拉普首任郵政局長和首任市長。他年輕時從愛荷華州移居太平洋海岸,乘牛車走過奧勒岡小徑。年長後他致力紀念小徑,反覆遊歷年輕時走過的道路。

米克生於俄亥俄州巴特勒縣,父母分別叫雅各布和菲比,童年時一家人移居印第安納州。他1851年迎娶伊麗莎·簡·薩姆納,次年兩人帶著新生兒與米克的哥哥前往奧勒岡領地圈地定居。行經奧勒岡小道的半年旅程歷經艱險,所幸四人都活下來。在波特蘭附近短暫停留後,米克帶家人北上至普吉特海灣地區過活。1862年米克一家定居今皮阿拉普地界,他靠種啤酒花發家,人稱「世界啤酒花之王」。1887年米克氏已經非常富裕,夫人為家人建起大型府邸。1891年米克的莊稼基本毀於指頭蚜,財富嚴重縮水。此後他嘗試多條路子,四次前往克朗克代做雜貨生意,想靠淘金熱翻身,但都沒什麼效果。

米克確信世人在逐漸遺忘奧勒岡小徑,決定向公眾宣傳,推動建造紀念物、保證小徑在史上留下一席之地。1906至1908年,年近杖朝的米克乘馬車重返奧勒岡小徑,爭取在沿途社區豎立紀念物。他一路走過紐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與狄奧多·羅斯福談笑風生。他在去世前20年反覆走過小徑,其中1910至1912年乘牛車,1924年乘飛機。1928年他獲亨利·福特贊助乘車上路,但在途中病倒,回華盛頓州後再度病倒,同年12月3日以97歲高齡去世。米克一生創作多部著作,他的事業長期由奧勒岡-加利福尼亞小徑協會等組織延續。

早年經歷[編輯]

米克給亨利·沃德·比徹送報

以斯拉·摩根·米克1830年12月29日生於俄亥俄州巴特勒縣亨茨維爾附近[2],父親叫雅各布·米克(1804至1869年),母親菲比·貝克(1801至1854年)婚後隨夫姓。父親祖籍紐澤西州伊莉莎白,祖上很早就在此定居,米克氏約有20人為美國獨立而戰。雅各布與菲比共有六個孩子,以斯拉排第四,另外五人分別是長兄約翰、二哥曼寧(出生一周便夭折)、三哥奧利弗、五妹漢娜、六弟克拉克。[3][4]

雅各布務農並經營磨坊,1839年帶家人從俄亥俄州移居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附近,以斯拉和哥哥奧利弗跟在家人乘坐的馬車後步行320公里。以斯拉基本沒接受正式教育,多年後他估計一共也就半年。菲比覺得以斯拉腦子不夠靈便,不大適應正式教育,讓兒子打零工掙錢。他在《印第安納波利斯日報》當印刷學徒,日常工作包括向地方牧師亨利·沃德·比徹等訂戶送報。以斯拉外公在辛辛那提經商,1845年留給女兒一千美元,足以買個農場。父親知道以斯拉相比室內工作更中意戶外生活,農場就由以斯拉負責,雅各布經營磨坊。[2][5]

移居奧勒岡領地(1852年)[編輯]

1851年5月,米克與從小就愛慕的伊麗莎·簡·薩姆納結為連理[6]。薩姆納氏住處距印第安納波利斯6.5公里,與米克氏一樣務農並且沒請幫工。米克求婚時表示這輩子就想務農,伊麗莎接受,只要求自家有地而不是給別人種。1851年10月,新婚夫婦前往愛荷華州埃迪維爾租下農場;兩人聽說此埃迪維爾土地根本不要錢,但實情並非如此。以斯拉在測量員營地耕作,與身懷有孕的夫人一樣覺得此地冬季很難受。奧勒岡領地土地不要錢且氣候溫和的消息傳遍大草原,奧利弗準備和朋友一起從印第安納波利斯附近前往奧勒岡領地,順道邀弟弟同行。以斯拉和伊麗莎猶豫好一陣才於1852年4月初決定踏上奧勒岡小徑,此時長子馬里恩已經滿月。[6][7][8][9][10]

米克氏旅程東半段,到左側拉勒米堡止(圖上Ft. Laramie)

以斯拉一家與奧利弗四月踏上前往奧勒岡的旅程,全程約3200公里[11]。他們乘坐的牛車栓有兩公牛、一軛母牛,另牽有一頭母牛,一路同行的威廉·巴克要到接近終點時改道前往加利福尼亞州[9]。牛車由巴克組裝,米克挑選拉車和帶走的動物,伊麗莎細心準備食糧[12]。眾人以非正式協定同行,沒有誰一個人說了算[13]

奧利弗幾位住在印第安納波利斯的朋友在米克等人走出愛荷華州前趕來同行[10],眾人從摩門教小定居點坎斯維爾(今愛荷華州康瑟爾布拉夫斯)跨過密蘇里河。據米克回憶,踏上河對岸時感覺就像離開美國。他們沿普拉特河向西進入內布拉斯加領地,路上行人眾多,這年米克等人看到的西行拓荒者始終不少於數萬人,[14]有時多輛畜力車齊頭並進[15]。其他人都在儘快趕路,但米克等人保持步調緩慢而穩定。無數人為減輕負擔拋棄物品,西行路上許多匆匆趕到前面的人又被米克等人反超,還有許多人畜力車損壞或牲畜死於照顧不周。疾病風險伴隨旅程始終,經過現今內布拉斯加州卡尼附近時奧利弗病重,眾人立場不一,包括未來愛達荷領地總督大衛·巴拉德在內大部分奧利弗的朋友不願就地等待。奧利弗四天後康復,可謂相當幸運,以斯拉後來估計從奧勒岡小徑西遷的人約有一成喪生。以斯拉還記得遇到車隊緩慢朝反方向行駛,這些人最遠的已經走到拉勒米堡,但隊伍中的男子全部死亡,孤兒寡母希望回到東部故居重拾生活。米克此後再沒聽到消息,不知他們是否活下來。[10][14]據地方史學家伯特·韋伯和韋吉·韋伯記載,沿途大量人員喪生對青年時代的米克觸動很大[15]

米克氏旅程西半段

途中遇到的部分原住民要求白人拿糧食充當買路錢,但根本沒人給,而且不給最後也不會暴力收場。大量美洲野牛北美大平原遊蕩,有些被行人開槍打死留作肉食。野牛一方面是食物來源,另一方面也會毀壞財物,踩死或撞死不可替代的牲畜。奧勒岡小徑在愛荷華州東南部分支連接加利福尼亞小徑,巴克等人在此與米克氏分道揚鑣前往加利福尼亞州,與米克的友誼持續終身。[16]

對於米克等人來說,恰是波夕堡沃斯科縣達爾斯這最後一段路最難走。路上不是山就是沙漠,物資基本沒法補充。精疲力竭或補給不足的人踏上這560公里路程後往往埋骨路旁,許多人拋棄帶著穿過半個大洲的行李,只保留食糧,還有不少人擔心挺不過這段路,選擇順斯內克河哥倫比亞河漂流,最後往往遇上急流葬身魚腹。達爾斯可渡河前往波特蘭,米克等人身邊移民五花八門。他們在渡口掙錢買船票,奧利弗帶著牧畜踏上對岸土地,1852年10月1日與抵達波特蘭的弟弟一家團聚,當晚是大家離開愛荷華州以來首次在室內過夜。[17]以斯拉大約瘦掉九公斤,手頭只剩兩美元75美分現金[18]。隨行所有人都活著抵達目的地,但奧利弗來自印第安納州的朋友雅各布·達文波特在接近終點時染疾,抵達波特蘭數周后去世。帶上路的牧畜只有一頭母牛在穿過密蘇里河時失落。[19]以斯拉自認經過奧勒岡小徑的考驗才算長大成人[20]

奧勒岡領地拓荒先鋒[編輯]

早年[編輯]

米克立在卡拉馬的木屋

米克在太平洋西北地區首份工作是為停留波特蘭的船卸貨。他搬到正建造碼頭與波特蘭競爭的哥倫比亞縣聖海倫,奧利弗租房給工廠住宿,以斯拉協助哥哥。以斯拉和伊麗莎此時已決心經營農場,聖海倫放棄碼頭建造後,他四處尋找適合耕種的土地。[21]

米克1853年1月對波特蘭下游約64公里、今卡拉馬境內地塊主張所有權,在此立起木屋開始建造第一個農場。農場距河道尚遠,事實證明此舉頗為明智,主張所有權後不久洶湧的洪水就隨哥倫比亞河奔騰而至。洪災成為他的寶貴機遇,把砍倒的樹木和洪水所留原木都當木材出售。[22]

米克1853年4月聽聞哥倫比亞河以北的土地即將單獨劃為美國領地華盛頓領地),首府設在太平洋海岸上的普吉特海灣,決定和哥哥北上圈占河流周邊土地。普吉特海灣地區此時僅有約五百歐裔居民,其中兩成住在後來成為領地首府和州首府的奧林匹亞。居民人數稀少但社會活動豐富,普吉特灣木材推動舊金山建築熱潮。[23]米克兄弟對普吉特海灣第一印象不好,很不喜歡潮水退去後露出的泥灘不喜。他們繼續前行,造小船沿河漂流,從遇到的友好印第安人手中購買蛤蜊,學習如何烹飪貝類。兩人聘請原住民為嚮導探索當地,尋找位置理想的良田。米克等人一度進入尚無白人居住的皮阿拉普河地區,在今皮阿拉普地界紮營,但最後因大樹太多難於開荒放棄。他們決定在麥克尼爾島開荒,農產品送到不遠的繁華小鎮斯特萊庫姆出售。奧利弗留在島上建木屋,以斯拉回去把家人和財產帶來,在卡拉馬賣掉之前主張所有權的土地。回島後他們在建起的木屋安裝玻璃窗,窗口俯瞰流向斯特萊庫姆的河水,還能看到雷尼爾山[24][25]米克氏在島上圈占的土地後來建起麥克尼爾島矯正中心[8]

1854年米克23歲

1853年末,米克兄弟收到父親早在三個月前發出的信,自稱想帶其他家人前來,希望奧利弗回印第安納波利斯幫忙。兩人馬上回信表示奧利弗將在次年初回印第安納州,同時擱置已有計劃為後者乘汽船和火車返鄉準備資金。以斯拉1854年8月聽聞親屬已經上路,行程因錢糧不足耽擱。他馬上動身前去協助,準備帶他們從納切斯山道進入普吉特海灣地區。但在第一個瓦拉瓦拉堡附近(今華盛頓州里奇蘭附近)找到家人時,他才得知母親和弟弟已經死在路上。以斯拉引領其他人通過納切斯山道,抵達他在麥克尼爾島的地盤。[26][27]

雅各布·米克覺得島上潛力有限,帶家人在塔科馬附近圈地,還在斯特萊庫姆經營雜貨店[28]。1855年11月5日,以斯拉在塔科馬東南蕨山附近圈占131.6公頃土地並起名「沼澤地」。他開始改良土地,栽培花園和果園。[29]

白人定居者根據1854年《麥迪辛溪條約》向印第安人買地。原住民是在脅迫下簽約,其中規定的保留地不足。1855年普吉特灣戰爭爆發,當地此後兩年動盪不安。以斯拉與印第安人關係很好,沒有參與武裝衝突,只陪一隊人前去找回落入印第安人之手的財物。尼斯奎利人酋長萊希被捕,檢察官認為他應對衝突期間的殺戮負責,最後法庭判決萊希謀殺罪名成立,1858年處以絞刑引發爭議。案件首次審理以流審告終,米克當時是陪審員,與另一人都認為被告當時是在作戰,罪名不成立。案件再度審判裁定罪名成立並判絞刑。米克認為判決有誤,晚年著作還談到此事。1895年他租下專列把白人帶到尼斯奎利部落,參加萊希遺體重新下葬儀式。2004年華盛頓州參議院通過決議認定萊希遭受不公待遇,華盛頓州最高法院前任和時任大法官組成特別歷史法庭裁定萊希與據稱死於他手的人都是戰鬥人員。[29][30][31]

「世界啤酒花之王」[編輯]

米克的「沼澤地」農場土地太貧瘠,實在難以維持[32],一家人繼續在斯特萊庫姆開店。1861年1月5日,奧利弗到舊金山採購後搭「北方人號」回家,因船在加利福尼亞州近海沉沒遇難。為此行還向他人借錢的米克氏損失慘重,以斯拉幾乎一貧如洗。以佔屋取得皮阿拉普河谷地塊所有權後,米克1862年把妻兒子女遷至該地。清理自有土地之餘,他還靠幫他人清理土地掙錢。[8][33][28]父親和長兄約翰同樣在河谷取得土地[34],其中後者1859年乘船趕來華盛頓領地後定居皮阿拉普河谷[35]。以斯拉1861年競選華盛頓領地駐國會代表失利[36],1869年競選皮爾斯縣測量員又以116票比138票不敵詹姆士·加拉格爾[37]

奧林匹亞啤酒商艾薩克·伍德1865年從英國進口蛇麻,期望在太平洋西北地區取得好收成。蛇麻的花又稱啤酒花,可調味啤酒,此時尚未傳入西部,無論從英國進口還是紐約購買成本都很高,伍德希望普吉特海灣地區農民種植並向他供貨。他和雅各布·米克是朋友,把蛇麻送給後者種植,雅各布分出一些給以斯拉。蛇麻生產態勢極好,米克氏把成果賣給伍德共進帳185美元,在當時的皮阿拉普河谷可謂一大筆錢,促使蛇麻種植規模激增。先吃螃蟹的以斯拉不斷擴大規模,種植蛇麻達兩百公頃,還在河谷建起首批啤酒花烘乾窯。[34]此後多年米克一直在向波特蘭啤酒商亨利·韋恩哈德供貨[38]

1880年左右的米克

事實證明,河谷肥沃的土地與溫和氣候對種植啤酒花非常理想。作物茁壯成長,收成達到一般水平的四到五倍,米克見縫插針自辦啤酒花經紀業務。[34]他1870 年撰寫80頁宣傳冊《喀斯喀特山脈以西的華盛頓領地》促進領地投資,又乘船前往舊金山,再從新建成的橫貫大陸鐵路東行,希望推動鐵路延長到華盛頓領地。他為宣傳拜訪以鼓吹「年輕人,向西去」聞名的報社編輯霍勒斯·格里利和鐵路大亨傑伊·庫克,庫克正修建穿越美國北部的北太平洋鐵路,購買米克的宣傳冊送給潛在投資商,還聘請米克為鐵路吸引公眾興趣。米克在曼哈頓的辦公室上班時穿著像城裡人,但還保留邊疆生活習慣,經常在咖啡里加奶油。[32][39]

米克1877年遞交城鎮建造規劃圖,覆蓋範圍主要是自家木屋周邊。他為小鎮取名皮阿拉普,據稱名字源於當地印第安語「慷慨的人」。地方郵局以往人稱「富蘭克林」,是美國常見地名。米克是鎮上首任郵政局長,聲稱新名字有望一直保持獨特。他事後承認造訪英格蘭時「皮阿拉普」的發音招來誤解,而且對於外地人來說一直難以適應。[注 2][40][41]

米克竭力改善當地生活水平,為城鎮建築、園林、劇院、酒店捐地捐錢,還為木製品廠支付起步費用[42]。以斯拉·米克歷史學會1972年推出的宣傳冊寫道:

米克先生是多年來社區的活力源泉,河谷內一切事物幾乎都有他的貢獻。他不知疲倦、充滿力量,堪稱天生的領導人,是激勵皮阿拉普市民對街道、道路、住宅、學校、企業建設等重大議題採取行動的源動力,促使大家齊心協力,把樹林改造成全州先進社區。任何事業哪怕他不是主導,也肯定在核心崗位積極貢獻。[43]

啤酒花之王領地

米克等大批農民靠啤酒花發家致富,他一度自稱靠此賺到50萬美元。1880年他寫出首部著作《美國啤酒花文化》,[42]很快得名「世界啤酒花之王」[34],在19世紀80年代成為華盛頓領地頭號富翁[28],把蛇麻經紀行開到倫敦。1885至1886年北美、中美、南美洲博覽會在紐奧良召開,米克是華盛頓領地代表,博覽會結束後又到倫敦舉辦的殖民地與印度博覽會參展。[32]1886年他爭取共和黨華盛頓領地國會代表提名,在黨代表大會經過多輪投票最終落敗[44]。米克支持婦女選舉權,但華盛頓領地經長期政治鬥爭始終無法達成一致,1889年建州後很長時間都沒定論[45][46]

伊麗莎希望改善家人住宿品質[32],1887至1890年在皮阿拉普建起豪宅,後稱「米克府邸」。2.6萬美元的建造成本當時可謂非常驚人,義大利畫家與米克氏同住一年,仔細在天花板上畫下精細裝飾。米克一家1890年遷入,皮阿拉普同年正式依據州法成立,米克氏把老宅所在地捐給新生小鎮建公園。米克1890年出任皮阿拉普首任市長[33][47],1892年再度當選(兩次任期不連續)[48]

血本無歸、克朗克代淘金熱[編輯]

米克夫婦站在皮阿拉普故居旁,攝於19世紀90年代

1891年,啤酒花蚜蟲枯萎病席捲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至加利福尼亞州的北美洲西岸[48]。人們用各種液體噴霧消滅害蟲,但殺蟲劑也對作物有害[34]。1892年,作物與災情前相比產量減半。許多從米克手中預支貨款的農民無力償還,席捲全球的嚴重經濟危機1893年恐慌令局面雪上加霜。米克投資的皮阿拉普電燈公司等企業接連倒閉,他大部分資產付諸東流,最后土地也被沒收。[49][50]

米克1895年冬在倫敦找路子東山再起[51],1896年阿拉斯加和加拿大都發現黃金,米克從英國返回時馬里恩與佛雷德二子都準備趕到阿拉斯加庫克灣。趕到時有價值的地盤都被瓜分,但米克氏另闢蹊徑,在對產權轉讓缺乏了解的情況下成立公司專門買賣採礦權。1897年,米克帶兒子前往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東南的庫特尼,想從當地發現黃金的風口分一杯羹。已經66歲的米克承擔全部勞務,兩個兒子都在加拿大提出所有權主張,但接手礦藏必須追加投資。米克到紐約與有交情的人面談籌資,許多人滿口答應,但真給錢的沒幾個。返程期間他在伊利諾州和明尼亞波利斯都沒籌到錢,1897年7月回到庫特尼為所有權奔走。同年加拿大西北地區克朗代克發現黃金的消息公布,米克覺得更有勝算,派兒子佛雷德前往查探。佛雷德11月回報,米克氏為遠赴克朗代克淘金爭取資助,但無法從投資者手中籌得足夠金額。[52]

米克(最右)在道森市克朗代克開辦的首家雜貨店(1898年11月19日)

籌不到挖礦資金不足以動搖米克搭上淘金熱致富快車的信心,1897年冬他和夫人基本都在烘乾蔬菜,次年3月20日他帶著14噸乾貨前往阿拉斯加州史凱威,佛雷德和夫人克拉拉早已穿過邊境進入即將劃為育空地區的加拿大地界。米克已是67歲高齡,帶著經商合伙人跨過陡峭的奇爾庫特山口。成千上萬人選擇船隻或木筏,他五月下旬剛解凍就順育空河漂流而下,短短兩周便在道森市賣完蔬菜。七月回到皮阿拉普後,他又備好更多的貨在八月出發。他和女婿羅德里克·麥克唐納在道森市開辦「木屋雜貨店」,就地過冬。[53][54]

米克府邸(2008年)

米克1899和1900年兩度前往育空,經銷雜貨的錢基本在投入金礦後虧損。1901年1月30日佛雷德在道森城死於肺炎後就地下葬,同年四月以斯拉最後一次離開克朗克代。米克的著作自稱1901年突然離開育空是因為採礦虧損,同時與夫人的金婚紀念將至。學者丹尼斯·拉森是研究米克生平的專家,他的著作認為傳主遠赴克朗克代背後存在深層原因,很可能是那些在米克投資企業損失資產的人把眼光投向米克府邸,企圖取得米克家最後殘存的主要資產。[55]1901年中期,伊麗莎以一萬美元價格把房產賣給女兒卡羅琳和女婿埃本·奧斯本,同年以斯拉和夫人簽署文件聲明房子是伊麗莎獨有,不是以斯拉付錢建造。與女兒女婿簽署的賣房合同規定以斯拉和夫人可以一直在米克府邸居住,只需支付50美元月租。1909年夫人去世後以斯拉搬出府邸,奧斯本夫婦1915年賣掉房子。埃本·奧斯本1922年去世,91歲的岳父還在世。[56]

宣傳奧勒岡小徑[編輯]

準備1906年再踏奧勒岡小徑[編輯]

米克離開克朗克代後住在皮阿拉普,1891年協助創辦華盛頓州歷史學會並擔任主席[32],平時勤於寫作[54]。據以斯拉·米克歷史學會記載:

他已71歲高齡,一生敢於探險、辛勤勞作、當過測量員和碼頭工人,務農經商、領導社區、建設城市、環遊世界、採礦寫作,曾是全州頭號富翁。賺的賠的都有好幾百萬。他賺錢不為囤積居奇,而為發展、建設、推廣、制約力量,但錢已經沒了。大家都以為他終於遊子歸鄉,在美麗河谷靜養天年。其實才不是呢,他還有許多夢想。[57]

米克很早就打算用花崗岩路碑標識1852年走過的奧勒岡小徑[54],20世紀初他認定小徑面臨為後世遺忘的危險[58]。農民開荒持續蠶食小徑,沿線城鎮不斷發展,街道與建築逐漸取代小徑位置。米克認為小徑在緩慢消亡,保護迫在眉睫。他想妥善標識小徑,為死者豎立紀念物。[59]

米克計劃再乘牛車沿小徑旅行,為訴求吸引公眾注意,認為可藉此籌得充足資金建造標識並維持個人生活。許多小販乘畜力車往返小徑銷售專利秘方,但米克自信身為真正的拓荒先鋒,他能講述小徑的真實歷史,結合與歷史相符的裝備必將脫穎而出。他相信報紙定然聞風而動,充分報導他的行程。[60]

2012年以斯拉·米克的畜力車臨時在華盛頓州歷史博物館向公眾展出

沒多少錢的米克向朋友籌資。1906年篷車在皮阿拉普已經很罕見,米克找不到完整車輛,最後利用三輛車的殘留金屬部分,由當地克萊恩和麥考伊公司拼裝。米克找到兩頭公牛,其中一頭不合適但牛主要求要買就買一雙。不適合拉車的公牛叫「特威斯特」,米克把它關在塔科馬牲畜飼養場再去找別的牛。米克相中蒙大拿州運來的家牛,選擇特別重的一頭並起名「戴夫」。戴夫給米克帶來很多困難,首先便是買牛後還要運回13公里外的皮阿拉普,但它後來的確拉著牛車走過超1.3萬公里。[61][62]

米克的狗「吉姆」

1852年踏上奧勒岡小徑時米克車上沒狗,但他知道人們喜歡狗,這次準備帶狗上路[63]。牧羊犬吉姆體型壯實、態度友好,是他此後六年的忠實夥伴,狗主人詹姆士先生是米克近鄰。看到吉姆只需緩慢靠近就能把詹姆士家漿果地的雞趕跑,米克頗感驚嘆,向詹姆士的孩子支付五美元買下狗。[64]米克的朋友勸他年紀大了不要再冒險上路,地方神職人員警告「計劃不切實際」,聲稱「讓老人開始旅程,最後死在群山峻岭間實在殘忍」[65]

米克曾於1905年駕駛牛力車到波特蘭參加劉易斯和克拉克遠征百年紀念博覽會,沿途留意哪些地方適合為開拓先鋒從哥倫比亞河走向普吉特海灣的考利茨小徑豎立紀念物,與沿途城鎮居民達成協議籌資立碑。他為籌資講演但收效甚微,只記得他是「啤酒花之王」的人報以嘲笑,米克不為所動帶隊試駕一天。他花費數天先後在自家草坪和附近地點練習紮營,1906年2月19日從奧林匹亞踏上征程。[66][67]

回歸小徑(1906至1908年)[編輯]

米克回歸小徑後在華盛頓州特奈諾豎立第一個路碑(攝於2013年)

拉森介紹米克旅程的著作寫道:

人們很容易以為,以斯拉·米克1906至1908年在奧勒岡小徑的非凡探險按步就班,如同潤滑完美的機器……但事實並非如此……眾人對此行根本沒什麼信心,願意鼓勵的更沒幾個。他的親生女兒都表示,如果帶幾頭老牛踏上小徑,人們只會報以嘲笑……[68]

華盛頓州特奈諾是「老奧勒岡小徑紀念碑探險隊」離開奧林匹亞後的第一站,米克20日乘火車前往安排此行首座路碑。沒人幫他拉車,馬把他和車拉進城,牛跟在後面。他向當地採石場求購合適的石頭,經過雕刻於21日在特奈諾的儀式上揭幕。[69][70]南下前往波特蘭途中情況不再像開始時這麼順利,華盛頓州其他地點都沒有人賞識他的舉措,米克只能在應該立碑的位置放置木柱,但沿途城鎮基本不予理睬。進入波特蘭後情況依舊,一位論派教會長老投票反對米克到教堂講演籌資,發誓不會「鼓勵老人到大平原送死」。[71]

跟隨米克上路的助手大都在波特蘭離開,其中一人不接受降薪,其他人自稱有私人原因。僅一人留下來一起乘船走過哥倫比亞河,在達爾斯與米克分道揚鑣。米克在達爾斯以30美元月薪聘請威廉·馬登趕車煮飯,兩人此後同行三年。米克在車上裝里程錶,把達爾斯定為起點。他在達爾斯向公眾自我介紹,包括畜力車和牲畜,發表奧勒岡小徑主題演說並售票,成人要價50美分,兒童半價,還用立體幻燈機放映圖片。他與公民委員會見面,為地方路碑籌資。路碑大多是在米克離開後豎立,他先用木柱指定位置。[72]新聞工作者詹姆士·奧爾德雷奇1975年的文章指出:「年過古稀的他無疑非常健康、耐力過人……引人好奇的隊伍經過時,正是米克本人最引人注目,特別是飄逸白髮和代表父權之鬍鬚包圍的臉」[73]。記者巴特·里普1993年寫道:「1906年東征本應是巡迴演講,但人們對坐在篷車裡的老頭兒更有興趣。這是20世紀,美國人想看表演。」[74]

米克從達爾斯繼續向東,緩慢行經奧勒岡州和愛達荷州,沿途遇到的人反倒比故鄉更加熱情。消息逐漸傳開,沿途鄉親往往為他到來做好準備,需要的石塊也已訂購甚至送到。1906年4月30日,米克在波夕愛達荷州議會大廈前為路碑揭幕。路上他就像半個世紀前一樣露營,但只要進城大多就入住酒店,只是付款方尚無定論。經過懷俄明州南方山道時,米克雕刻石碑標識奧勒岡小徑穿過美洲大陸分水嶺的位置。[75]

米克的回憶錄寫道:

看到距南方山道32公里的斯威特沃特河,悲喜交集的回憶湧上心頭[注 3]。我還記得多年前沿河跋涉時那波光粼粼的清澈河水、兩岸的綠色低矮樹叢、寧靜的營地。如今我看到同一片山水飛速後退,卻見不到營地篝火與瘦骨嶙峋的牛群,聽不見鈴鐺聲響和呼喊孩子的聲音,也沒有人在山坡上埋葬死者。一切都不知所蹤。[77]

米克抵達奧哈馬

內布拉斯加州對米克的宣傳頗顯反感,公牛特威斯特估計因食物中毒死在林肯縣布雷迪附近。米克不得不向家鄉發電報找支持者要錢,臨時聘請幾隊馬匹拉車。嘗試用兩頭母牛一起拉車失敗後,他把「戴夫」和母牛合為一軛,結果反倒比兩頭母牛更合適。[78][79]米克在奧馬哈畜牧場買下公牛並起名丹迪,訓練它拉車朝米克曾經居住、距皮阿拉普4200公里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前進[80]。米克把沿途照片製成明信片,從內布拉斯加州開始銷售,順應美國當時的明信片熱潮。他還把1852年旅程經歷印刷成書,大部分是在1906年旅途休息時所寫,利用明信片和圖書銷售所得支付沿途費用。[81]西海岸報紙密切關注米克的行程,轉載東部和中西部報刊文章,一旦發現有人對米克態度不佳,措辭憤怒的社論便接踵而至[65]

米克抵達華爾街

經過1852年出發的埃迪維爾後,米克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停留數周,街頭推銷許可過期後於1907年3月1日離開。至此奧勒岡小徑已經走完,他繼續向東走過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紐約州,希望在賣貨掙錢同時提升公眾興趣。他經常每到一處就停留數天,只要明信片和圖書熱銷。[82]抵達紐約時市長小喬治·麥克萊倫不在,代理市長表示不能頒發許可,但可以指示警察不要干涉米克做生意。代理市長的意思顯然沒有充分傳達,警察在阿姆斯特丹大道與161街路口附近逮捕米克的助手馬登,在街頭趕牛有違當地法規。警察不知道怎麼趕牛,米克拒絕協助,事態陷入僵局,局勢在上級下令釋放馬登後緩解。米克想駕車駛過百老匯,但所涉法律問題花一個月才解決。相比之下,他只用六小時就駕車穿過曼哈頓,後來還駕車走過布魯克林大橋。他邀請媒體拍照,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華爾街對面的財政部大樓留影。[83]

米克向狄奧多·羅斯福總統(中)介紹牛車

米克在紐澤西州伊莉莎白故居與親友短暫聚首,隨後南下前往哥倫比亞特區。他本想在長島牡蠣灣拜訪避暑的狄奧多·羅斯福,但總統幕僚不同意,請他到首都再見。經華盛頓州國會議員穿針引線,羅斯福1907年11月29日接見米克。羅斯福走出白宮看望米克的牛車和助手,表示支持他的舉動,也支持米克建設橫越全國公路(當時美國還沒有這樣的公路)紀念拓荒先鋒的提議。旅程在首都劃上句點,米克從匹茲堡乘火車返回皮阿拉普探望生病的夫人。返回東部路上他坐過船和火車,乘畜力車穿過密蘇里州。米克在波特蘭下火車後北上緩慢穿過華盛頓州,沿途反響遠比出發時熱烈,最後在1908年7月18日到達西雅圖。[84]

宣傳小徑(1909至1925年)[編輯]

1909年米克駕牛車到西雅圖參加阿拉斯加-育空-太平洋世界博覽會

米克1909年在西雅圖召開的阿拉斯加-育空-太平洋世界博覽會經營拓荒先鋒大型展廳和餐飲,後來頗為懊悔地表示此行導致前兩年重返奧勒岡小徑掙的錢大幅縮水。同年他還帶隊乘畜力車前往加利福尼亞州。[85]1909年,已經好些年身體狀況不佳的伊麗莎在西雅圖去世[86],丈夫當時還在舊金山兜售貨物,信使花費三天才找到他,北上參加葬禮後米克繼續做生意[87]。1910年元旦,米克帶隊駕駛牛車參加帕薩迪納玫瑰花車遊行[88]

1910年,聯邦眾議院通過旨在為奧勒岡小徑路碑撥款的《漢弗萊法案》,交參議院審議時法案附帶規定,國會撥款前必須等待戰爭部長證實無須進一步撥款。米克同年再度踏上為期兩年的征程,此時重點不再是紀念物,而是找到並標識昔日小徑方位。移民畜力車在路面留下的有些車轍還在,足以明確小徑位置,但事情不會一直這麼順利,許多時候他只能藉助老人的回憶。他走到德克薩斯州,但居民對他的計劃不感興趣。[85][89][90]1912年米克在丹佛遭遇洪災,準備銷售的書籍受損,旅程至此結束[91]。據弗蘭克·格林的著作記載,米克兩趟行程共推動豎立150塊路碑[90]。1913年參議院通過修改的《漢弗萊法案》,但因眾議院沒有及時審核胎死腹中[85]。民間團體開始自行標識西部小徑:美國革命之子美國革命之女1916年在考利茨小徑沿線掛紀念牌匾[92]

米克和助手1921年試開飛機

米克打算1915年到舊金山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1913年就開始計劃。他把畜力車和牛捐給塔科馬某公園,但當地官員擔心為他建展館成本太高,米克於是收回車和牲畜帶往加利福尼亞州。他覺得丹迪已經不適合旅途奔波,1914年6月在波特蘭宰掉並把皮運回塔科馬剝製標本;戴夫同年11月在加利福尼亞州遭遇同等命運。米克的車在舊金山參展,他口中奧勒岡小徑的故事是博覽會明星景點。他要求在遊人最多的周日開放展位,為此與州立大廈的政府官員起爭執。博覽會結束後,米克的牛和車留在華盛頓州歷史博物館展出,1995年展館遷入新址,米克的車太過殘舊,已不適合展示。[93][94][95]

1916年,85歲高齡的米克乘探路者轎車再度走上奧勒岡小徑。印第安納波利斯探路者公司為製造宣傳噱頭把借給米克的車上蓋製成類似畜力車,隨車配備司機。米克還拿到少量補助,乘車從哥倫比亞特區到奧林匹亞。[85][96]他認為駕車能促使公眾認可建設橫貫大陸公路[90],一路上他演講鼓吹國家需要公路,從首都出發前他還拜訪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探討建設國家公路[91]

據懷俄明州奧勒岡小徑拓荒先鋒湯姆·桑之孫伯納德·桑回憶:

他駕駛帶篷畜力車在拉什溪旁紮營,一伙人吃起來狼吞虎咽,在周邊所有牧場搜尋食物。我奶奶看到他就討厭。他在餐桌前梳理長發,吃東西時就把假牙放進嘴裡,說話時又吐出來。[97]

米克與卡爾文·柯立芝總統談笑風生(192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令公眾無瑕顧及米克,他利用這段時間計劃未來[98]。1919年12月29日是米克89歲生日,他開始撰寫著作《華盛頓州七十年進步》,出版後頗受好評。他與猶他大學(後來轉到紐約大學)英語教授霍華德·德里格斯合作修訂後出版回憶錄《奧勒岡小徑的牛車歲月》。米克一生極少生病,但1922年一度病倒。報紙文章稱他不願躺在床上休息,當醫生的孫子自稱要盡力讓爺爺躺回床上,「要是我做得到的話。」[99]

康復後已過鮐背之年的米克開始計劃新旅程[100]。1924年俄亥俄州代頓舉辦國際航空賽,米克希望戰爭部同意他參賽,獲許後與陸軍飛行員奧克利·凱利一起飛行。停留波夕時米克自稱比以往乘牛車時更開心,還在代頓見到航空先驅奧維爾·萊特時稱:「坐飛機和草原篷車的差別會讓你驚訝不已」。[101][102]公眾反響熱烈,軍方安排凱利把米克一直送到首都,見到卡爾文·柯立芝總統後乘火車回西雅圖[101][103]。1924年米克競選第47選區州眾議員,希望推動政府在他70年前引導父親等人通過的納切斯山道修路,但在共和黨初選以35票之差失利[43][104]。1925年米克再度乘牛車帶隊上路,隨《米勒西部狂野秀》巡演數月[105]

旅程終點(1925至1928年)[編輯]

奧勒岡小徑紀念半美元正面

國會1925年仍未同意撥款標識奧勒岡小徑。米克從愛荷華州希望加強保護霍爾堡的組織獲悉,推動國會授權發行紀念幣,並在法案指定組織以面額買斷紀念幣後自行加價向公眾銷售,產生的利潤就相當於聯邦資助。米克從1925年開始推動國會授權半美元紀念幣,用於紀念拓荒先鋒並籌資。1926年4月他到參議院委員會作證,期望通過立法。國會從善如流,柯立芝1926年5月17日在米克出席的儀式上簽署法案。[106][107]

米克塑像1926年9月14日揭幕,本人(右下)出席儀式

米克1922年創辦老奧勒岡小徑協會,1926年初該組織在紐約註冊成立奧勒岡小徑紀念協會,美國公路協會在城內為他提供辦公室。新法授權發行六百萬枚奧勒岡小徑紀念半美元,指定奧勒岡小徑紀念協會有權以面值從政府買斷新硬幣。半美元由野牛鎳幣設計師詹姆士·厄爾·弗雷澤與夫人蘿拉·加丁設計。首批在費城鑄幣局生產4.8萬枚,賣得差不多後又在舊金山鑄幣局鑄造十萬,但有很多一直沒賣掉。美國鑄幣局1928年再度投產,但到米克去世都沒發貨,之前生產的還有數萬枚賣不出。[108]

米克搬出夫人建起的府邸後就住在西雅圖,他在皮阿拉普的故居所在地建起先鋒公園,市民20世紀20年代中期在園內豎立塑像致敬米克。他們還嘗試保護米克的故居,為半個世紀前伊麗莎種植的常春藤搭起蔓藤架。雕塑與蔓藤架建好後,米克於1926年回皮阿拉普參加揭幕式。95歲高齡的米克同年出版一生唯一的長篇小說《凱特·馬爾霍爾,奧勒岡小徑羅曼史》。[109]

皮阿拉普的以斯拉·米克之墓

米克再度倡導建設更高級的道路並獲亨利·福特支持[110],福特為他訂製的A型車上蓋類似篷車,人稱「牛汽車」,用於米克宣揚公路建設的新征程。1928年10月他在底特律因肺炎入院,回到西雅圖後再度病倒。米克住進弗萊酒店,對女兒埃拉·米克·坦普爾頓表示「我不能死。我的事業還沒完成。」[73][109][110]1928年12月3日,以斯拉·米克與世長辭,距他98歲生日只差一個月。他的遺體運回皮阿拉普,與伊麗莎相伴長眠伍德賓墓園。奧勒岡小徑紀念協會1939年立起墓碑,上方是米克推動面世的奧勒岡小徑紀念半美元圖案,最下方的銘文寫道:「他們為贏得並保住西部而來」。[109][111][112]

影響[編輯]

戴夫與丹迪2013年在位於塔科馬的華盛頓州歷史學會博物館展出

德里格斯繼任奧勒岡小徑紀念協會主席,協會更名美國拓荒先鋒步道協會後繼續任主席直到1963年以89歲高齡謝世。1930年是米克百年誕辰,也是首批畜力篷車從聖路易前往奧勒岡國100周年,人稱「篷車百年紀念」。懷俄明州獨立石乃奧勒岡小徑地標,7月3至5日此地舉辦盛大活動,包括在獨立石上鑲嵌牌匾向米克致敬。奧勒岡小徑紀念協會多年夏季在小徑沿線立碑。美國拓荒先鋒步道協會退出歷史舞台後,各州歷史學會和奧勒岡-加利福尼亞小徑協會等組織還在延續米克的事業。[113][114]

20世紀30年代奧勒岡小徑紀念半美元持續投產,每批數量都不多,價格虛高、種類繁多且長期延續引起收藏愛好者不滿,國會1939年禁止繼續發行[115]。20世紀20年代建成的林肯公路開橫貫美國公路先河,同類公路接踵而至。米克沿小徑建公路的期望未能落實,但30號美國國道基本與小徑平行。[116]皮阿拉普保有許多米克的遺址,如墓地、經過修復現歸以斯拉·米克歷史學會所有的米克府邸,先鋒公園可見纏滿常春藤的蔓藤架[117][118][119][120]

奧勒岡小徑

地方史家洛里·普萊斯指出:「米克近98年的漫長人生注重行動」[8]。史家大衛·達里的奧勒岡小徑主題著作聲稱,米克為公眾對小徑重燃興趣立下汗馬功勞[98]。伯特·韋伯表示,如果沒有米克獨自堅持、沒有政府資助,如今就不會有留給世人欣賞的奧勒岡小徑[121]

德里格斯在米克去世後表示:

商販、獵人、淘金客、傳教士、殖民者以火光照亮並踏過小徑,直到公路從密蘇里河直通太平洋。白駒過隙、鐵道取代古老的奧勒岡小徑,它的位置已為人遺忘,爭議四起。這時那年近杖朝的老人爬上草原篷車,再現拓荒先鋒西進之路,重返小徑並標以路碑,或許人們乃至民族此後都不會忘記。[122]

著作[編輯]

  • Washington Territory West of the Cascade Mountains. Olympia, Washington Territory: Printed at the Transcript Office. 1870 [2022-04-05]. ISBN 9780665156052. OCLC 718439467. 
  • Hop Cul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W.A. Lawrence. Puyallup, Washington Territory: E. Meeker & Co. 1880 [2022-04-05]. OCLC 499484270. 
  • Pioneer Reminiscences of Puget Sound, the Tragedy of Leschi. Seattle, WA: Lowman & Hanford Stationery and Print. Co. 1905 [2022-04-05]. OCLC 667877082. 
  • Ox Team; or, The Old Oregon Trail, 1852–1906. New York, NY: Ezra Meeker. 1907 [2022-04-05]. OCLC 285181271669330590. 
  • Ventures and Adventures of Ezra Meeker. Seattle, WA: Rainier Print. Co. 1908 [2022-04-05]. OCLC 67949849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4). 
  • Personal Experiences on the Oregon Trail Sixty Years Ago. Saint Louis, MO: McAdoo Printing Co. 1912. 
  • Uncle Ezra's Pioneer Short Stories for Children. Tacoma, WA: D. W. Cooper. c. 1915. hdl:1957/12386. OCLC 4935396680290582. 
  • The Busy Life of Eighty-Five Years of Ezra Meeker. Seattle, WA: Ezra Meeker. 1916 [2022-04-05]. OCLC 67950046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4). 
  • Seventy Years of Progress in Washington. Seattle, WA / Tacoma, WA: Allstrum Printing Co. 1921 [2022-04-05]. OCLC 64400014530059805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5). 
  • Driggs, Howard R. (編). Ox-Team Days on the Oregon Trail. Pioneer life series. F.N. Wilson (illustrator). Yonkers-on-Hudson, NY: World Book Co. 1922 [2022-04-05]. OCLC 532292567469794026812691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31). 
  • Kate Mulhall, a Romance of the Oregon Trail. Landers Sanford, M.; Kausch, Rudolf A.; Lyons, Oscar W. (illustrators). New York, NY: Ezra Meeker. 1926 [2022-04-05]. OCLC 70164847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5). 

注釋[編輯]

  1. ^ 許多文獻聲稱傳主中間名是「曼寧」,但他哥哥約翰·瓦倫丁·米克的信寫作「摩根」[1]
  2. ^ 富蘭克林郵局1877年遷離原址數英里,1883年更名薩姆納
  3. ^ 他弟弟克拉克1854年在斯威特沃特河遇溺[76]

腳註[編輯]

  1. ^ Meeker 1909.
  2. ^ 2.0 2.1 Green,第9頁.
  3. ^ Meeker 1922,第1–2頁.
  4. ^ Jacob Grave.
  5. ^ Meeker 1922,第2–13頁.
  6. ^ 6.0 6.1 Price 1982,第C3頁.
  7. ^ Meeker 1922,第15–20頁.
  8. ^ 8.0 8.1 8.2 8.3 PCH198407-03,第D3, D20, D21頁.
  9. ^ 9.0 9.1 Ezra Meeker Historical Society 1972,第5頁.
  10. ^ 10.0 10.1 10.2 Larsen 2013,第7–9頁.
  11. ^ Webber 1992,第14頁.
  12. ^ Meeker 1922,第22頁.
  13. ^ Webber 1992,第15–16頁.
  14. ^ 14.0 14.1 Meeker 1922,第33–34頁.
  15. ^ 15.0 15.1 Webber 1992,第15頁.
  16. ^ Meeker 1922,第43–55頁.
  17. ^ Meeker 1922,第55–69頁.
  18. ^ Ezra Meeker Historical Society 1972,第6頁.
  19. ^ Meeker 1922,第22, 50頁.
  20. ^ Price 1984,第D3, D9頁.
  21. ^ Webber 1992,第18頁.
  22. ^ Webber 1992,第19–20頁.
  23. ^ TNT19220104.
  24. ^ Webber 1992,第20頁.
  25. ^ Meeker 1922,第78–105頁.
  26. ^ Meeker 1922,第108–134頁.
  27. ^ Webber 1992,第20–21頁.
  28. ^ 28.0 28.1 28.2 Webber 1992,第21頁.
  29. ^ 29.0 29.1 Ezra Meeker Historical Society 1972,第9頁.
  30. ^ Nisqually.
  31. ^ Leschi's first trial.
  32. ^ 32.0 32.1 32.2 32.3 32.4 Becker 2006.
  33. ^ 33.0 33.1 Founder,第25頁.
  34. ^ 34.0 34.1 34.2 34.3 34.4 Price 1990,第36–37, 43頁.
  35. ^ Price 2004,第4B頁.
  36. ^ PSH18690711,第2頁.
  37. ^ VR18690703,第1頁.
  38. ^ Webber 1986,第21頁.
  39. ^ Price & Anderson 2002,第46頁.
  40. ^ post office.
  41. ^ Map.
  42. ^ 42.0 42.1 Ezra Meeker Historical Society 1972,第13頁.
  43. ^ 43.0 43.1 Ezra Meeker Historical Society 1972,第11頁.
  44. ^ Convention.
  45. ^ Meeker 1896,第12頁.
  46. ^ Harper 1898,第676頁.
  47. ^ Mansion,第26頁.
  48. ^ 48.0 48.1 Ezra Meeker Historical Society 1972,第14頁.
  49. ^ Larsen 2009,第1–2頁.
  50. ^ Price & Anderson 2002,第71頁.
  51. ^ Larsen 2009,第5頁.
  52. ^ Larsen 2009,第4–7頁.
  53. ^ Larsen 2009,第9–11頁.
  54. ^ 54.0 54.1 54.2 Webber 1992,第22頁.
  55. ^ Larsen 2009,第8–9, 103頁.
  56. ^ Larsen 2009,第3, 9, 120–121頁.
  57. ^ Ezra Meeker Historical Society 1972,第12–13頁.
  58. ^ Dary,第311頁.
  59. ^ Webber 1992,第22–23頁.
  60. ^ Webber 1992,第23–27頁.
  61. ^ Webber 1992,第24–26頁.
  62. ^ Larsen 2006,第8–9頁.
  63. ^ Webber 1992,第26頁.
  64. ^ Larsen 2006,第10頁.
  65. ^ 65.0 65.1 Ezra Meeker Historical Society 1972,第16頁.
  66. ^ Webber 1992,第29–30頁.
  67. ^ Larsen 2006,第15頁.
  68. ^ Larsen 2006,第8頁.
  69. ^ Meeker 1922,第173–174頁.
  70. ^ Larsen 2006,第6, 16頁.
  71. ^ Larsen 2006,第8, 17–20頁.
  72. ^ Larsen 2006,第22–27頁.
  73. ^ 73.0 73.1 Aldredge 1975,第3–5頁.
  74. ^ Ripp 1993,第3–4頁.
  75. ^ Webber 1992,第33–49頁.
  76. ^ Webber 1992,第50頁.
  77. ^ Meeker 1922,第195頁.
  78. ^ Larsen 2006,第51–55頁.
  79. ^ Webber 1992,第59–60頁.
  80. ^ Meeker 1922,第211頁.
  81. ^ Larsen 2006,第61–68頁.
  82. ^ Larsen 2006,第56–61, 68–77頁.
  83. ^ Meeker 1922,第214–218頁.
  84. ^ Larsen 2006,第86–114頁.
  85. ^ 85.0 85.1 85.2 85.3 Larsen 2006,第117頁.
  86. ^ Webber 1992,第92頁.
  87. ^ Larsen 2006,第97–98頁.
  88. ^ Green,第28頁.
  89. ^ Webber 1992,第65頁.
  90. ^ 90.0 90.1 90.2 Green,第30頁.
  91. ^ 91.0 91.1 Green,第33頁.
  92. ^ Larsen 2006,第20–21頁.
  93. ^ Dave and Dandy.
  94. ^ Green,第20, 22頁.
  95. ^ Larsen 2006,第116頁.
  96. ^ Webber 1992,第65–68頁.
  97. ^ Meeker's markers,第A1, A24頁.
  98. ^ 98.0 98.1 Dary,第322頁.
  99. ^ Ezra Meeker Historical Society 1972,第17頁.
  100. ^ Ezra Meeker Historical Society 1972,第19頁.
  101. ^ 101.0 101.1 Ezra Meeker Historical Society 1972,第19–20頁.
  102. ^ Webber 1992,第68–69頁.
  103. ^ Webber 1992,第68–71頁.
  104. ^ NYT1924.
  105. ^ TacomaNT1925.
  106. ^ Webber 1986,第14–21頁.
  107. ^ Driggs, Meeker & Oregon Trail Memorial Association 1932,第13頁.
  108. ^ Dary,第323–326頁.
  109. ^ 109.0 109.1 109.2 Price & Anderson 2002,第73頁.
  110. ^ 110.0 110.1 Dary,第325頁.
  111. ^ Ezra Meeker Historical Society 1972,第20–21頁.
  112. ^ Webber 1992,第71頁.
  113. ^ Webber 1986,第23–25頁.
  114. ^ Dary,第325–330頁.
  115. ^ Webber 1986,第24頁.
  116. ^ Larsen 2006,第118頁.
  117. ^ Mansion.
  118. ^ Pioneer Park.
  119. ^ Webber 1992,第35頁.
  120. ^ Statue & Cabin.
  121. ^ Webber 1992,第7頁.
  122. ^ Driggs, Meeker & Oregon Trail Memorial Association 1932,第7–8頁.

參考文獻[編輯]

  • Meeker, John Valentine. John Valentine Meeker letter (Letter). Letter to. Puyallup, Washington: Ezra Meeker Historical Society. 1909-11. Accession No. 1982.059.3. 
  • Jacob Redding Meeker. Find a Grave. [2022-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5). 
  • Dary, David. The Oregon Trail: An American Saga. New York City: Alfred A. Knopf. 2004 [2022-04-05]. ISBN 978-0-375-41399-5. 
  • Driggs, Howard R; Meeker, Ezra; Oregon Trail Memorial Association. Covered-wagon centennial and Ox-teams days. Yonkers-on-Hudson, NY: World Book Company. 1932. OCLC 898317529. 
  • Ezra Meeker Historical Society. Ezra Meeker: compiled from his own writings, magazine and newspaper accounts of his many activities, and the writings of his contemporaries. Puyallup, WA: Ezra Meeker Historical Society. 1972. OCLC 10875105. 
  • Green, Frank S. Ezra Meeker—Pioneer: A Guide to the Ezra Meeker Papers in the Library of the Washington State Historical Society. Tacoma, WA: Washington State Historical Society. 1969 [2022-04-05]. ISBN 978-0-375-41399-5. 
  • Larsen, Dennis M. The Missing Chapters: The Untold Story of Ezra Meeker's Old Oregon Trail Monument Expedition January 1906 to July 1908. Puyallup, WA: Ezra Meeker Historical Society. 2006. ISBN 978-0-9674164-2-7. 
  • Larsen, Dennis M. Slick as a Mitten: Ezra Meeker's Klondike Enterprise. Pullman, WA: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0-87422-302-6. 
  • Meeker, Ezra. Ox-Team Days on the Oregon Trail revised. Yonkers, NY: The World Book Company. 1922 [2022-04-05]. OCLC 654210822. 
  • Price, Lori; Anderson, Ruth. Puyallup: A Pioneer Paradise. The Making of America. Charleston, SC: Arcadia Publishing. 2002. ISBN 978-0-7385-2374-3. 
  • Webber, Bert. The Oregon Trail Memorial Half-Dollar. Medford, OR: Webb Research Group. 1986. ISBN 0-936738-16-2. 
  • Webber, Bert; Webber, Margie. Ezra Meeker; Champion of the Oregon Trail. Medford, OR: Webb Research Group. 1992. ISBN 0-936738-19-7. 
  • Price, Lori. He would have loved it: Energetic Ezra liked excitement. Pierce County Herald. 1982-07-06: C3. 
  • Larsen, Dennis. The Ballard Family on the Oregon Trail in 1852. Northwest Trails (Oregon-California Trails Association, Northwest Chapter). Spring 2013, 28 (1): 7–9. 
  • Price, Lori. 'Hop King' marked Oregon Trail line. Pierce County Herald. 1984-07-03: D3, D9. 
  • Ezra Meeker is lively at 91 years. Tacoma News-Tribune. 1922-01-04. 
  • Price, Lori. Ezra Meeker had little rest in life. Pierce County Herald. 1984-07-03: D3, D20, D21. 
  • Nisqually Chief Leschi is hanged on February 19, 1858. Historylink.org. 2003-01-29 [2022-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6). 
  • Becker, Paula. Meeker, Ezra (1830–1928). Washington State Historical Society. 2006-05-02 [2022-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7). 
  • Price, Lori. Hops blossomed into economic boom, bust. Pierce County Herald. 1990-08-25: 36–37, 43 (Puyallup Centennial special section). 
  • Price, Lori. John, Ezra's older brother, was the beloved Meeker. Puyallup Herald. 2004-01-15: 4B. 
  • The Election. Puget Sound Herald. 1869-07-11: 2. 
  • Official Vote of Pierce County. Vancouver (Washington) Register. 1869-07-03: 1. 
  • Leschi's first trial. Washington State Historical Society. [2009-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7). 
  • Price, Lori. New Yorker helped establish first post office. Pierce County Herald. 1990-08-25: 16, 32 (Puyallup Centennial special section). 
  • Price, Lori. Meeker puts Puyallup on map. Pierce County Herald. 1990-08-25: 3 (Puyallup Centennial special section). 
  • Republican Convention. 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 1886-09-09: 1. 
  • Harper, Ida Husted. The Life and Work of Susan B. Anthony: Including Public Addresses, Her Own Letters and many From Her Contemporaries Over Fifty Years II. Indianapolis: The Hallenbeck Press. 1898: 676 [2022-04-07]. 
  • Meeker, Ezra. Farm Field and Fireside. Tacoma Daily Ledger. 1896-08-09: 12. 
  • Price, Lori. Mansion maintained to preserve history. Pierce County Herald. 1990-08-25: 26 (Puyallup Centennial special section). 
  • Price, Lori. Puyallup founder's life symbolized by hard work. Pierce County Herald. 1990-08-25: 25 (Puyallup Centennial special section). 
  • Aldredge, James. From Puyallup to Oyster Bay. 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 1975-01-26: 3–5 (Northwest section). 
  • Ripp, Bart. Ezra Meeker's pioneer daze. Tacoma News-Tribune. 1993-06-23: 3–4. 
  • Ripp, Bart. Meeker's markers. Tacoma News-Tribune. 1993-06-04: A1, A24. 
  • Ezra Meeker, at 94, will run for office (PDF). The New York Times. 1924-07-11 [2022-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9). 需付費查閱
  • Ezra Meeker in Wild West Show. Tacoma News-Tribune. 1925-02-19. 
  • Becker, Paula. Ezra Meeker's oxen Dave and Dandy arrive at the Washington State Historical Museum in Tacoma for permanent display on January 14, 1916. Washington State Historical Society. 2006-06-19 [2022-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0). 
  • Price, Lori. Pioneer Park truly a Puyallup park pioneer. Pierce County Herald. 1990-08-25: 20–22 (Puyallup Centennial special section). 
  • Ezra Meeker Statue & Cabin in Pioneer Park. Puyallup.com. 2015-10-06 [2022-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1). 

擴展閱讀[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