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 (音樂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任光
出生1900年11月9日
 大清浙江嵊州
逝世1941年1月12日
 中國安徽省涇縣
國籍 中華民國
職業音樂家

任光(1900年11月9日—1941年1月12日),筆名前發浙江嵊州城關鎮東前街(現屬白蓮堂社區)人,中華民國音樂家。

生平[編輯]

早期經歷[編輯]

生於石匠家庭。中學畢業後入上海震旦大學[1]。1919年8月25日,乘盎特萊蓬號輪離開中國,於10月1日抵達法國馬賽,進入里昂大學音樂系勤工儉學,並在一家鋼琴廠當學徒。1924年畢業後,受聘於安南亞佛音樂鋼琴製造廠,任經理。1927年底與法籍妻子葛萊泰回國後,後因妻子不適應貧窮落後又逢戰亂的生活,執意返回法國,二人離婚。1928年,在上海百代唱片任音樂部主任,從事創作歌曲,並為電影、戲劇配樂[2]。作為外商的高級雇員,在徐家匯有幢花園式小洋房,還有一輛奧斯汀私家小汽車,月薪已高達數百圓。

九一八事變後,親眼目睹了一二八淞滬抗戰全過程,寫出歌曲《十九路軍》,是當年最早的抗日歌曲之一。1932年,左翼文藝運動開始向電影界拓展,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中國電影文化協會」,任光與聶耳夏衍田漢蔡楚生等人當選為執委。任光由此「觸電」,開啟了電影音樂創作陣地。與聶耳冼星海等一起發起組織參加左翼劇聯音樂小組及歌曲作者協會、蘇聯之友音樂小組、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1934年春天,聶耳在任光的介紹下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任光、聶耳組建了一個微型的百代國樂隊,也稱「森森國樂隊」,平時只有四、五個演奏員,存在3年間留下了聶耳的《翠湖春曉》《金蛇狂舞》、任光的《彩雲追月》和黃貽均的《花好月圓》這四首影響極大、流傳極廣的民族器樂曲。王為一在回憶文章里寫:「這個樂隊說起來也很可憐,一共只錄取了4個人:一個是暨南大學的學生林之音,他會吹笛子;一個是姓徐的商店小職員,他會彈琵琶;一個是很年輕的陳中,會拉二胡,抗戰時給敵機炸死了;還有一個是我。大家的演奏水平並不高,聶耳就是這四人國樂隊的隊長。」參與過「百代國樂隊」的人,有作曲家聶耳、任光,有演奏家、教育家衛仲樂林之音(原名林志音),有指揮家黃貽鈞秦鵬章章彥,甚至還有電影導演王為一(原名王芝泉)。

1934年6月14日,電影《漁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映,立即轟動了上海灘,連續放映了84天座無虛席。任光將安娥作詞的同名主題曲與電影主題融合,同時又渲染、烘托和升華了主題。大街小巷廣為傳唱,《漁光曲》唱片大賣。1935年《漁光曲》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獎」,成為中國第一部國際獲獎影片。」《漁光曲》的成功也奠定了任光在電影音樂史上的地位。[3]。1941年初夏,延安新華廣播電台開播的前奏曲,就用過《漁光曲》。

1935年5月9日,《義勇軍進行曲》首次在上海東方百代唱片公司錄音棚內(今徐家匯公園小紅樓)灌成唱片發行。一星期後,該錄音轉錄到了電影《風雲兒女》膠片上,完成了整部影片的後期製作。

1936年5月,以「前發」為筆名譜曲《打回老家去》,灌成唱片面世,迅速流傳,與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抗日軍歌》、呂驥的《中華民族不會亡》等成為抗日救亡歌曲的代表作。

1937年日本駐上海領事館獲悉抗日歌曲的作曲者前發就是法商百代唱片公司的音樂部主任任光,向法國駐上海領事館提出抗議,指責法國的唱片公司不該製作「敵視日本國」的唱片。1937年8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下令禁唱《打回老家去》。同時日方公開揚言要追殺任光。1937年8月任光被迫辭職,再度去法國,進巴黎音樂師範學校進修。安娥未能隨行,二人就此分手。任光組織領導巴黎華僑合唱團,出席反法西斯侵略大會[4]

抗日戰爭時期[編輯]

1938年10月1日,任光偕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起從法國啟程,經香港到達武漢,隨後又去長沙、貴陽等地,投入抗日宣傳活動。創作了《月光光》、《新蓮花落》、《大地行軍曲》、《高粱紅了》(又名《青紗帳里》)等40餘首歌曲。此外,還創作過歌劇《台兒莊》(《洪波曲》)的音樂[5]。1939年8月,去新加坡開展華僑歌詠活動[6]

1940年7月,任光隨葉挺赴皖南參加新四軍,在涇縣雲嶺新四軍軍部戰地文化服務處從事宣傳工作。創作了《擦槍歌》《新四軍東進曲》《王老五反對開小差》等作品。與上海同濟醫科畢業投奔新四軍參加抗日的徐瑞芳結婚。

皖南事變時任光和新婚才3個月的妻子徐瑞芳隨新四軍軍部一起轉移,在戰鬥突圍時犧牲。新婚妻子徐瑞芳負傷被俘,後在上饒集中營遭慘殺[7]。《新華日報》發表悼念文章,譽其為「民族的號手」。

作品[編輯]

一生創作歌曲上百首。現存的有40多首。名作除《彩雲追月》(此曲被誤傳改編廣東音樂,實為任光以西洋七聲音階作曲)、《漁光曲》《新四軍東進曲》和《打回老家去》外,流傳較廣的還有《月光光》、《新鳳陽歌》、《大地進行曲》、《王老五呀王老五》、《別了,三年的皖南》《大地進行曲》等。1982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了《任光歌曲選》[8]

彩雲追月[編輯]

1935年8月,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樂部主任,聶耳為副主任。為左翼作家聯盟的電影配樂兼創作抗日救亡歌曲時,也創作了幾首民族器樂曲。聶耳作了《金蛇狂舞》。任光則以越劇音樂為素材,借鑑西洋作曲技法,採用典雅的「探戈」舞曲節奏,吸收江南絲竹音調和輕音樂配器特點而為百代國樂隊寫的一首民樂合奏曲《彩雲追月》。《彩雲追月》始終貫穿著「慢探戈」的舞蹈節奏,在舊上海灘的百樂門、大都會、仙樂斯等舞廳、舞會上作為伴奏曲,因而廣為傳播。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百代唱片公司被日本當局控制,《彩雲追月》被日本人古賀政男剽竊改編為其署命作品,藤浦光填日語歌詞,稱《南の花嫁さん》,首唱便是高峰三枝子,1942年在上海灌錄成唱片,在日本國內廣為傳唱。《南の花嫁さん》在當時中國青島日本控制的歌舞廳演唱,叫做《南方來的新娘》。

輯入1957年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民間器樂廣播曲選》第二集。

20世紀50年代初,被改成了舞蹈節奏的唱片,供當時交誼舞會用。1958年初夏,彭修文根據中央廣播民族管弦樂團的大型樂隊編制,重新配器,將之改編成大型民樂演奏的曲目。改編後的樂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聲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進,豎笛、簫、琵琶、二胡、中胡輪番演奏,秦琴、揚琴、阮彈撥出輕盈的襯腔,弦管合鳴,節奏張弛有度,使音樂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動聲色的活力。間雜的木魚、吊鈸的敲擊更襯托出夜的開闊曠遠,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賦予了《彩雲追月》這部作品更加豐富的音樂色彩。彭修文改編的《彩雲追月》樂譜輯入了《交誼舞曲集》第二集,由音樂出版社在1958年7月出版(簡譜)。1995年,彭修文再度修改了《彩雲追月》的配器,使其更為完善,成為《彩雲追月》的民族管弦樂隊的權威版本。

1975年,鋼琴家王建中將它改編成鋼琴曲。曲式改變較小,作品整體以多變的織體和豐富的和聲為主要表現手法,用以突出原型作品優美動聽的線性旋律,使得能夠運用鋼琴特有的技法演繹不一樣的《彩雲追月》。

彭修文和王建中的改編版本知名度最高,流傳廣泛。當下,諸多音樂會、演唱會幾乎採用的都是這兩個版本。

2003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廣東音樂200首》一書,作者為廣東省當代文藝研究所。這本書所選的曲目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為主,新中國成立後的為輔,展現了廣東音樂發展的歷史縮影。不過,這本曲集沒有收錄《彩雲追月》。

2011年浙江電視劇製作中心攝製了電視劇《彩雲追月》以志懷念。

紀念[編輯]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將任光定為革命烈士載入《中共黨史人物傳》叢書立傳。

2014年9月1日入選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

家庭[編輯]

1933年,任光與安娥結婚。次年,二人合作創作了《漁光曲》。1937年,任光因創作《打回老家去》,受到迫害。安娥即資助任光赴法國學習,並由此分手,但兩人仍保持著友好的關係[9]。 1938年,安娥與田漢結婚。

1940年,任光與新四軍女戰士徐韌結婚。徐韌在皖南事變中被俘,後遭殺害[10]

參考文獻[編輯]

  1. ^ 新四軍戰史編輯室 (編). 新四军英烈志.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0: 139. ISBN 7-5065-3846-6. 
  2. ^ 汪毓和. 中国近现代音乐家评传 上 近代部分.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2: 165–172. ISBN 7-5039-0496-8. 
  3. ^ 秦啟明編著. 音乐家任光. 合肥: 安徽文藝出版社. 1988: 18. ISBN 7-5396-0087-X. 
  4. ^ 任光作曲. 任光歌曲选.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1982: 3. 
  5. ^ 安徽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 (編). 铁军文化研究 新四军和安徽各抗日根据地文化工作研讨会论文集. 2011: 157–160. 
  6. ^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上海市民政局 (編). 上海英烈传 第3卷. 上海: 百家出版社. 1988: 248–257. ISBN 7-900000-32-1. 
  7. ^ 鄭雲華;舒健.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抗日战争:新四军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386. ISBN 978-7-01-005094-2. 
  8. ^ 俞玉姿. 任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06-08 [2015-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9. ^ 安娥:多才多艺多情的奇女子. 上海灘. 2011, (3) [2015-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0. ^ 《渔光曲》曲作者任光夫妇之死. [2015-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