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子岡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子岡牌明清時代風行的玉牌之一,是當時人們經常隨身佩掛的玉品飾件。子岡牌因玉質講究,款式風格和雕工獨特,被稱為玉牌之王、古玉第一佩。[1]至於「子岡」之名的來源,是明末的一位玉雕神工——陸子岡在每一件玉器作品之後,都會留下「子岡」印款,故稱「子岡牌」。[2]

選料和工藝[編輯]

子岡牌選玉非常講究,玉料大多選擇新疆的和闐玉為上等料,精挑無暇色勻、或青或白、油潤溫和的玉料;玉的一面雕琢的花紋圖案以山水、花鳥、人物、走獸圖等為主,玉的另一面配有詩文,並琢有「子岡」印款,加之形狀為方形或長方形,寬厚敦實如牌子,故稱「子岡牌」。[3] 「子岡牌」玉色上之所以選擇青白玉為主,白玉較少,據稱寓意為「青白做人」之說,以此青白玉制牌,佩帶者可時時警戒提醒自己,有「首德次符」之含義。 [4]

工藝方面,陸子岡技藝超凡,將傳統沙碾法改成刀刻法,在琢玉中練就一手絕技,起凸陽紋、鏤空透雕、陰線刻劃,雕刻技藝達到出神入化境地,尤擅長平面減地之技法,使作品呈現淺浮雕的藝術效果。據說陸子岡的絕活應歸功於他秘不傳人的獨門刻刀「昆吾刀」。[5]子岡牌因為別具一格、與眾不同的玉料和風格設計,不僅讓當時的富賈名紳、文人雅仕對子岡牌趨之若鶩,也讓陸子岡本人聲名大噪,成為當時著名的琢玉大師。同時,精美玉料的選擇和高超的玉雕技法,在明代把中國的玉雕工藝提高到了一個新的藝術境界,也對後世的玉牌設計產生了影響。

追求嚴謹[編輯]

陸子岡對藝術的追求豐常的嚴謹,比如現代人很難以圖畫來分辨新月殘月,而當時的陸子岡已達到「凡刻一新月,必上弦而偏右;刻一曉月,必下弦而偏左。」 新月的弦(直邊)一定是朝左上,殘月(曉月)的弦一定朝右下,與現代科學完全相吻合,可見陸子岡對藝術的嚴謹性。[6]

美譽[編輯]

眾多的詩詞和雜錄對「子岡玉」都有讚美。如徐渭《詠水仙簪》:「略有風情陳妙常,絕無煙火杜蘭香,昆吾鋒盡終難似,愁煞蘇州陸子岡。」 明人陳繼儒《妮古錄》曰:「乙未十月四日於天門伯度家,見百乳白玉觶,觶蓋有環,貫於把手上,凡十三連環。吳門陸子岡所制。」 明末高濂遵生八箋》中記有陸子岡雕制的仿古玉器有:「水註:觀吳中陸子岡制白玉辟邪,中空貯水,上嵌青綠松石者,法古舊形,滑熟可愛。」 明代文學家張岱陶庵夢憶》讚揚「吳中絕技,陸子岡治玉之第一。」《太倉州志》曾有記載:「雕玉器,凡玉器類砂碾,五十年前州人陸子岡者,用刀雕刻,遂擅絕今。所遺的玉簪,玲瓏奇巧,花莖細如毫髮,一枚價值五六十金。」 萬曆前期的王世貞《觚不觚錄》一書中提到「今吾吳中陸子剛之治玉」。由此,陸子岡的美譽名聲可見一斑。 [7] [8]

技法失傳[編輯]

據傳,陸子岡在給皇帝雕刻的一件龍形玉器上,隱蔽的刻上了「子岡」印款,後來被人告發,觸怒了皇帝,被秘密賜死。一代玉雕巨匠從此消亡。「子岡死,技亦不傳」。因陸子岡並無子弟傳承,其精湛的雕琢技藝也由此失傳。[6]

文化承傳[編輯]

經過了500多年的傳承,子岡牌已成為玉雕史上經典之作,而陸子岡也成為載入玉雕史冊的傳奇人物。白玉子岡牌的前畫後字的基本模式風格及特殊的琢玉技法,被現代玉雕名家所傳承和創新,使中國當代玉牌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繁榮期。[9]

參考資料[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