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曲兒
曲曲兒(維吾爾語:چۆچۈرە)又被譯為曲曲熱、曲曲爾、曲曲、確曲兒、確曲熱,是流行於維吾爾族地區群眾中類似餛飩的傳統麵食。常見的曲曲兒餡由羊肉和洋蔥組成,配有羊肉湯。
歷史和現狀
[編輯]新疆地區的先民最晚在唐代就已經吃上類似現在曲曲兒的食物,吐魯番市的晉到唐的阿斯塔那古墓群中曾經出土過類似曲曲兒的形似耳朵,皮薄有餡的文物身影[書 1][刊 1]。
如今在喀什地區等地方,曲曲兒依然在待客場所中頻繁出現。在宴席上曲曲兒往往在抓飯、薄皮包子等主食上席後,成為最後上席的一道菜[刊 2]。曲曲兒也是維吾爾族群眾慶祝生日、祝壽時習慣吃的食物之一[刊 3]。另外,每當到了春季,苜蓿剛開始發芽時,採摘苜蓿,包苜蓿曲曲兒也是新疆各地維吾爾族群眾經常進行的活動。包好的苜蓿曲曲兒不僅可以供自家人食用,也可以送與親朋好友和鄰居以維繫情誼[新 1]。除了宴席或自家包曲曲兒外,像烏魯木齊市、和田地區的洛浦縣、吐魯番市的艾丁湖鄉等新疆很多地區的普通飯館、夜市、巴扎也會售賣曲曲兒[新 2][網 1][網 2]。2017年,在「中國美食走進聯合國」活動中,曲曲兒作為新疆特色美食之一首次出現在了聯合國總部中[新 3]。2019年,和田地區美食文化協會曾發布該協會的團體標準《T/HTMS 0049-2019 和田傳統小吃 曲曲熱製作技藝》和《T/HTMS 0050-2019 和田傳統小吃 玉米曲曲熱製作技藝》[准 1][准 2]。
製作
[編輯]1984年出版的《維吾爾族食譜》(維吾爾文)中記載有11種曲曲兒製作方法[書 2]。2007年,《飲食製作叢書·曲曲》(維吾爾文)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書 3]。最常見曲曲兒的餡料是剁碎的肥羊肉和洋蔥碎末組成,主要用鹽、胡椒粉、孜然粉、茵香粉和羊肉湯增味。曲曲兒皮是正方形薄片,包曲曲兒的技藝和漢族群眾包餛飩的技藝大致相同,包好的曲曲兒形狀是兩頭底部捏合的餃子形狀,有的人也會將曲曲兒邊捏出花紋,包好的曲曲兒個頭不大,比紅棗略大。煮曲曲兒的湯一般使用事先煮好的羊肉湯並會放入羊尾油丁,在煮熟盛出之前,會放入揉碎的香菜末和薄荷葉末[書 4][書 5][書 6][書 7][刊 4]。除了羊肉、苜蓿、玉米口味外,在和田地區還有一種將新鮮核桃仁碾碎,加洋蔥條拌成餡的果仁曲曲兒[網 3]。
參考文獻
[編輯]- 書目
- ^ 張金貞. 另类唐朝:用食物解析历史.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8: 140–143. ISBN 978-7-308-18713-8.
- ^ 托合體·巴海. 维吾尔族食谱.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4: 1–9.
- ^ 尤努斯. 曲曲.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8. ISBN 978-7-228-11223-4.
- ^ 樓望皓. 新疆美食.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 66. ISBN 7-228-09976-1.
- ^ 樓望皓.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烏魯木齊: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12: 25–26. ISBN 978-7-5515-2037-9.
- ^ 海濤. 美食新疆. 五家渠: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版社. 2012: 73–74. ISBN 978-7-80756-401-0.
- ^ 郭曉東. 丝绸之路西域文明文化精萃 新疆饮食民俗. 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2: 86–89. ISBN 978-7-5469-2006-1.
- 期刊
- ^ 沙吾提·帕萬. 喀什维吾尔族传统饮食文化及当今发展趋势. 特區經濟. 2014, (03): 163–165.
- ^ 阿達萊提·塔伊爾江. 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及其变迁——以城市维吾尔族为例. 新疆社科論壇. 2010, (03): 91–96.
- ^ 奇曼·乃吉米丁; 熱依拉·買買提. 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与生态环境. 西北民族研究. 2003, (02): 155–165. doi:10.16486/j.cnki.62-1035/d.2003.02.015.
- ^ 宋伯航. 民族美食曲曲饭. 農產品加工. 2012, (04): 35.
- 報紙
- 網站
- 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