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楊士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士琪
性別
出生(1950-06-26)1950年6月26日
花蓮縣
逝世1984年5月20日(1984歲—05—20)(33歲)
臺北縣新店市耕莘醫院
母校幸安國小
古亭女中
中山女高
輔仁大學
職業記者
配偶吳長生
網站楊士琪生平

楊士琪(1950年6月26日—1984年5月20日),《聯合報》女記者,1983年以記者身分揭露電影《兒子的大玩偶》遭政治審查,次年去世,設楊士琪紀念獎紀念。

生平

[編輯]

楊士琪祖籍四川省資陽縣[1]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系畢業[1][2]

楊士琪先後《民族晚報》及《民生報》編譯[1][2]、《民生報》影劇新聞組記者[1],1983年5月調《聯合報》編輯部綜藝組[2],與《民族晚報》及中央社記者吳長生育有一女[1]

影評人李幼鸚鵡鵪鶉將楊士琪譽為台灣新浪潮電影的保母,說她不僅是位精采卓越的記者,而且也是立論精闢的影評家。在電影上,楊士琪會為日本片開放進口替觀眾請命、對美國八大公司的不合理優惠特權予以駁斥;在記者的職務以外,她替報社爭取優秀的電影理論專家寫稿,如黃建業與陳國富賴聲川等人。[3]

削蘋果事件

[編輯]

記者界描述楊士琪為人耿介,受《時報周刊》的景翔、《工商副刊》的詹宏志陳雨航、《台灣時報》的江靜玲等欽敬,甚至遠在中南部一些青年學生,跟她素不相識,也都認為她是新聞界了不起的人才[3]

《兒子的大玩偶》在片頭上註明事件的時間背景在1968年,以避免爭議[4]。但公開上映之前,一位影評人向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投訴,認為片子在貧民窟拍攝,暴露台灣的黑暗面,還影射駐臺美軍高高在上,在肇事後以一隻蘋果來顛覆台灣淳樸的民風[5]。主導國片審查的國民黨文工會因此要求中影公司刪剪四段相關內容,否則禁演[6]。中影獲知有人向有關單位檢舉其內容不妥之後,主動修剪違建區的中景與俯瞰鏡頭、美軍上校進入違建區尋人的經過、角色江阿吉未交班費而遭導師罰站、江妻在美軍醫院偷衛生紙這四個鏡頭[4]

1983年8月13日,有關單位會檢後,又要求導演萬仁更改以下四個劇情:導師對江阿吉說話的口氣、外事警察慶幸是主角是被美國人撞、工人羨慕主角撞車後反而享福、主角一面吃蘋果一面沾沾自喜[4]。當日,編劇吳念真從企畫小野得知開會結論,哭著離開會場[6]。此事件被臺灣電影人稱為「削蘋果事件」[5][6]。萬仁不甘心,在《聯合報》報社門口的電話亭,猶豫著要不要找支持新電影甚力的楊士琪幫忙,最後依然找到了楊士琪,將中影開會的文件作證據,隔天,這個獨家新聞震驚了整個台灣電影圈[6]。同月16日,在修改部分對白和鏡頭送審行政院新聞局之日,楊士琪批評影評平常沒有發揮引導觀眾和督促電影界的功能,卻能憑一已之意假借協會名義[7]。作為《聯合報》對手的《中國時報》也曾用整版跟進報導,使得主管單位不得不重視輿論而收回修剪的成命[6]

《兒子的大玩偶》上映後,中影總經理明驥被撤換,《中國時報》影視版主編陳雨航遭開除[6]

紀念

[編輯]

1984年5月20日,剛出差回到台北的楊士琪在報社寫稿至夜半,回到家中,氣喘發作[5]。當天6點,她在新店市耕莘醫院病逝[2]。6月7日在台北市第二殯儀館懷源廳公祭,隨即發引火化後,安葬新店龍泉墓園[8]

楊德昌侯孝賢柯一正等人,有感楊士琪貢獻,便於電影《青梅竹馬》開場時,以全長六秒鐘的黑底白字字幕加附英文字幕,表明將全片獻給楊士琪[9]。《聯合報》同事王威寧、塗明君夫婦,為楊士琪寫了本紀念冊《夢幻騎士》,將她追求理想,不畏強權的個性及行為付諸文字[5]。1986年5月20日,楊士琪追思會上,侯孝賢、柯一正、萬仁、王銘燦、楊德昌、小野、吳念真、朱天文、李幼新、梅長錕等人決議設立楊士琪電影獎[10]。第一屆頒獎典禮時,《聯合報》社長劉昌平致詞說,這獎對楊士琪家人是極大安慰,對新聞界是一大反省[11]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本報綜藝組記者 楊士琪昨病逝. 聯合報. 1984-05-21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聯合報記者楊士琪 昨日清晨不幸病逝. 民生報. 1984-05-21 (中文(臺灣)). 
  3. ^ 3.0 3.1 李幼新. 敬悼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保母-聯合報影劇記者楊士琪女士. 民生報. 1984-06-07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楊士琪. 兒子險些失去玩偶 表達方式起爭議 昨進行二度修改. 1983-08-15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5.3 張光斗. 跟著斗哥友天下 無法忘懷的夢幻騎士 楊士琪. 聯合報. 2015-05-27 (中文(臺灣)). 
  6. ^ 6.0 6.1 6.2 6.3 6.4 6.5 胡幼鳳. 楊士琪卓越貢獻獎 首座電影獎以記者命名. 臺灣醒報. 2017-07-12 [2022-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5) (中文(臺灣)). 
  7. ^ 楊士琪. 中影削好「蘋果」今再送檢. 聯合報. 1983-08-16 (中文(臺灣)). 
  8. ^ 楊士琪之喪 今公祭安葬. 聯合報. 1984-06-07 (中文(臺灣)). 
  9. ^ 青梅竹馬追念楊士琪. 1985-01-28 (中文(臺灣)). 
  10. ^ 影界人士設楊士琪紀念獎 鼓勵創新突破. 聯合報. 1986-05-21 (中文(臺灣)). 
  11. ^ 向一位敬業的記者致敬 明驥昨接受首座楊士琪紀念獎. 民生報. 1986-12-19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