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月眉山戰役
第二次月眉山戰役 | |||||||
---|---|---|---|---|---|---|---|
中法戰爭中西仔反的一部分 | |||||||
1885年3月7日,法軍迅速攻佔竹堡 | |||||||
| |||||||
參戰方 | |||||||
法國 | 清朝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雅克·迪舍納 克拉穆瓦西上尉 德尚格倫上尉(火砲支援) |
林朝棟 易玉林[1] 劉朝祜 曹志忠 蘇樹森 胡少亭 † 羅國旺 † | ||||||
兵力 | |||||||
1,300人[2] | 約 10,000人[3] | ||||||
傷亡與損失 | |||||||
41人死亡 157人受傷[4] | 1,500人以上傷亡[4] |
第二次月眉山戰役發生於1885年3月4日-7日,是西仔反中台灣本土的最後一場戰役,雅克·迪舍納中校率領的法軍利用強行軍快速突破中方防線,使得清軍撤退至基隆河後,並造成大量傷亡。
經過
[編輯]迪舍納中校以1,300名士兵擔任進攻縱隊,並配有大炮支援,由德尚格倫上尉指揮的三門炮和炮艇維佩爾號提供。 [2]
3月4日,法軍大膽向東向八堵進軍,占領了五坑山和深澳山的山頂。 [5]
3月5日黎明時分,法軍下到深澳坑山谷,向南進軍,將自己置於中國防線的側翼。下午時,他們從東邊爬上六坑山,登上月眉山的東壁,在沒有被發現的情況下接近了清軍陣地。下午晚些時候,法軍同時對正面和側翼攻擊,由來自法國前線陣地的步槍和大炮火力支援,在清軍能反應過來前就完成攻佔。 [6]
3月6日,增援的攻擊縱隊停下來補給食物和彈藥。 [7]
3月7日上午,法軍從月眉山向西挺進,一路殺向紅淡山山頂,並在此猛攻竹堡。襲擊者得到了克拉穆瓦西的海軍陸戰隊步兵連的幫助,該部隊在前一天晚上悄悄占領了竹堡以西的一個山丘陣地。當主力部隊從東方接近竹堡時,克拉穆瓦西的海軍陸戰隊從清軍的陣地後面用毀滅性的攻勢擊潰了清軍。 [8]
3月7日下午,一支由法軍混合縱隊沿鳥嘴尖向南進攻,抵擋敵人的堅決抵抗。這場戰役是四日戰役中最激烈的一場。清軍占據了山峰,向前進的法軍滾下岩石,一個隱藏在樹林中的中國步兵部隊向近距離的法軍開火。法軍最終將清軍從山脊上趕了下來,在日落前將他們趕回了暖暖。 [9]
夜幕降臨時,迪舍納停止了追擊,並在基隆河北岸重新集結了他的部隊。 [9]
3月8日,法國鞏固了他們的陣線。 3月9日,清軍退回到基隆河後。 [10]
後果
[編輯]法軍在三月攻勢中的傷亡人數為198人傷亡,清軍的損失則超過1,500人傷亡。法軍還繳獲了一組先進德國克虜伯加農炮,這些大砲僅僅使用過幾次。如果法軍的進攻再拖延幾天,很可能會因猛烈的炮火而失敗。迪舍納的攻勢成功在最關鍵的時刻發動。 [4]
攻占桌型高地和竹堡雖然付出了代價,但對法軍來說是場非凡的勝利。 迪舍納的部隊被要求進行100公里的強行軍,經過大量的蠻荒地區進行兩次重大戰鬥。此壯舉也許是中法戰爭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戰役,但卻被法軍在宣光圍城戰中的輝煌勝利所掩蓋了。 [11]
註腳
[編輯]- ^ 清法戰爭研討會. 3月5日到7日的戰鬥. 2017年3月28日 (中文(繁體)).
- ^ 2.0 2.1 Garnot 1894; Poyen-Bellisle, 77–9
- ^ 王懷慶. 論劉璈在臺灣的軍事防務建設(1881-1884). 國防大學陸軍學院軍事理論組, 2015.
- ^ 4.0 4.1 4.2 Garnot, 168–9; Poyen-Bellisle, 88
- ^ Garnot 1894; Poyen-Bellisle, 80–82
- ^ Garnot 1894; Poyen-Bellisle, 82–5
- ^ Garnot 1894; Poyen-Bellisle, 85–6
- ^ Garnot 1894; Poyen-Bellisle, 86–7
- ^ 9.0 9.1 Garnot 1894; Poyen-Bellisle, 87
- ^ Garnot 1894; Poyen-Bellisle, 88–9
- ^ Garnot, 172
參考文獻
[編輯]- Garnot, Eugène Germain. L' expédition française de Formose, 1884-1885. Paris: Librairie C. Delagrave. 1894. OCLC 3986575. OL 5225244M. hdl:2027/uc1.$b579446.
- 王懷慶. 論劉璈在臺灣的軍事防務建設(1881-1884). 國防大學陸軍學院軍事理論組,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