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夔龍
陳夔龍 | |
---|---|
大清北洋大臣 | |
籍貫 | 江西崇仁縣(今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筱石 |
出生 | 咸豐七年(1857年) 清貴州省貴陽府 |
逝世 |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 中華民國上海市 |
墓葬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 |
配偶 | 第三任夫人許禧身 |
親屬 | 陳夔麟(兄) 丁體蘭(妻) |
出身 | |
| |
經歷 | |
| |
著作 | |
|
陳夔龍(1857年—1948年),又名夔鱗,字筱石,號庸庵居士,貴州省貴陽人,清末封疆大員,其文才洋溢,書法、詩文自成一家。著有《夢蕉亭雜記》、《庸庵尚書奏議》、《花近樓詩存》等。
生平
[編輯]清文宗咸豐七年(1857年)生,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取秀才,清德宗光緒元年(1875年)中舉,清德宗光緒十二年(1886年)進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學習[1]。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5月八國聯軍登陸後,他於6月13日正式署理順天府尹,這是他官宦生涯的一個轉折點。庚子五大臣被殺後,端郡王載漪指十五位大臣是漢奸,奏請立即處死,名單中他列名最後。在李鴻章回奏後,慈禧太后將奏摺留中。他得知後認為署理順天府尹吃力不討好,請調,7月12日署理太僕寺正卿的王培佑回任,而他則署理太僕寺正卿,7月21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2][3]歷任順天府尹、漕運總督、河南巡撫、江蘇巡撫、四川總督、湖廣總督,宣統元年(1909年)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曾反對廢除科舉。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時,力主袁世凱出兵剿殺革命黨人。袁世凱進京後,孝定景皇后以太后的名義頒布《退位詔書》,結束清朝的統治,創建民國後,陳以病告假,拒絕袁世凱邀請出任民國政要,退隱上海,常嘆「二百六十八年之天下,從此斷送,哀何可言」。
民國六年(1917年)7月1日大力擁護張勳復辟,被任命為弼德院顧問大臣,舉事不濟後,再度匿居上海。民國十三年(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回師北京,於11月5日將清皇室驅趕出紫禁城,聽聞後大力反對馮玉祥此舉,更是痛心疾首寫下:「瞻望北庭,神魂飛越」表其心。在馮玉祥北京政變前後的7月13日到10月15日,陳夔龍寫就《夢蕉亭雜記》一書。
在上海與清朝遺老陳三立、馮煦與瞿鴻禨等組織「逸社」,定期約會,飲酒賦詩,排遣憂思,但始終關心桑梓。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去世,享年91歲。
墓葬
[編輯]陳夔龍葬於杭州西湖,其墓荒廢多年。2004年因旅遊經濟的需要,按照陳氏後人的回憶,杭州市有關部門重新發現其墓並進行修復,現為西湖新十五景點之一。
家庭
[編輯]陳夔龍總共娶了三個妻子,前兩個都染疾過世,第三個老婆許禧身是浙江名門許乃恩之女,認奕劻為乾爹,許禧身哥哥許祐身為俞樾女婿。
參考資料
[編輯]-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十八):光緒十二年。丙戌。五月。癸巳朔……吳品珩、常牧、余肇康、繆祐孫、陳爔唐、姚肇瀛、葛金烺、劉岳雲、邱淮、史緒任、張僖、楊聖清、吳浚、康克明、黨慶奎、怡齡、章紹洙、劉孚京、葉大琛、吳國鏞、王承益、江德宣、張登瀛、劉果、葉大涵、鄭寶琛、王基磐、姚桐生、林啟東、李翊煌、楊文春、陳恆慶、方培愷、曾福謙、秉彝、趙俊升、顧曾燦、文德馨、劉安科、區震、胡之鈞、鄒嘉來、秦樹聲、周生錦、王文毓、徐德欽、吉紳、裴景福、陳夔龍、徐貞、石鏡潢、李英華、姜子珍、張則周、李夢瑩、侯葆文、楊祖蘭、譚國恩、劉啟彤、黃祖直、傅秉鑒、馬九如、余應雲、張慶翎、何聯禧、劉光祖、雷天柱、王樹枬、魏延齡、袁楚藩、王誠羲、魏聯奎、宋滋蓍、蔡壽星、金鵬、張丕基、王國慶、熊冠斗、楊書詹、張驤、謝昌年、陳孝恪、李賀礽、郝秉忠、李坦、張六翮、倪教敷、薛秉壬、王肇修、俱著分部學習。
- ^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 朔雪寒. 2014-01-10: 62–63 [2018-02-26]. GGKEY:52ACC9ZQ85F.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 ^ 紮不棱. 大清孤兒:清末傳統士人的宿命解讀. 崧博出版. 2017-05-15 [2018-02-26]. GGKEY:5K2E63J45ZZ.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 《德宗景皇帝實錄》
- 《宮中檔奏摺-光緒朝》
- 《宣統政紀》